315《诗经·国风·秦风·无衣》于晓鹏带读与随讲

315《诗经·国风·秦风·无衣》于晓鹏带读与随讲

00:00
11:24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之前我们读过的唐风之中也有一篇《无衣》,不过那篇指的是晋武公(即曲沃武伯)在灭晋之后向周天子讨要爵位之事。而秦风的这篇《无衣》则表现了秦人民风彪悍、勇于抗敌的精神气质。去年新冠疫情横行之时,在线上线下的许多朗诵会上,大家都很愿意读这首诗,以此表达全体中国人众志成城、团结抗疫、同仇敌忾之意。

    《毛诗序》:“《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这里是说秦君好战,而秦国百姓则有一种厌战的情绪。

    孔颖达《毛诗注疏》:“康公以文七年立,十八年卒。案《春秋》文七年,晋人秦人战于令狐;十年,秦伯伐晋;十二年,晋人秦人战于河曲;十六年,楚人秦人灭庸。见于经传者已如是,是其好攻战也。

《葛生》刺好攻战,《序》云‘刺献公’。此亦刺好攻战,不云‘刺康公’而云‘刺用兵’者,《葛生》以君好战故国人多丧,指刺献公。然后追本其事,此指刺用兵。《序》顺经意,故云刺用兵也。”

    宋代苏辙认为这首诗是怨秦思周之作。秦占有西周故地,当时这里还有许多周之遗民。其《诗集传》:“古者君与民同其甘苦,非谓其无衣也,然有是袍也,愿与之同之。故于王之兴师也,民皆修其戈矛,而与之同仇矣。伤今无恩于民,而用其死也。秦本周地,故其民犹思周之盛时而称先王焉。”

    朱子《诗集传》:“秦俗强悍,乐于战斗,故其人平居而相谓曰:岂以子之无衣,而与子同袍乎?盖以王于兴师,则将修我戈矛,而与子同仇也。其欢爱之心,足以相死如此。”“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秦人原为周天子牧马驾车,后以其富国强兵最终吞六国而统一,可见秦人的强悍。秦人真乃战斗之宗族也!

    也有前人认为此诗是描写秦军将士同甘共苦,在秦襄公或秦庄公带领下为报秦仲之仇而伐西戎之故事。明季本《诗说解颐》:“此将帅与士卒同甘苦者所作,必襄公始封为诸侯时诗也。盖当时犹以王命兴师,故有‘王于兴师’之言耳。”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无衣》,复王仇也。周宣王以兵七千,命秦庄公伐西戎,周从征之士赋此。”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无衣》,秦人乐为王复仇也。”这样解读则更体现了这首诗的勇武气概以及将士同甘共苦的同袍情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