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物就是转识?相随见转?三身还是一身?怎样观实相?

转物就是转识?相随见转?三身还是一身?怎样观实相?

00:00
14:52

这是十番显见第七段的结论的几句话,也是在这一科里面最重要的一节经文。上一次讲到「若能转物,则同如来」,关键实在是在这一句。我们凡夫就是不能转物,而为物所转,当然,身心两方面处处都有障碍。所谓【转物】,上一次给诸位说明过,就是转见、相两分,物就是指的见、相两分,转见、相两分就是自性。我们通常讲物,大家立刻起这个概念,色法是物,相分是物,而不晓得见分也是物。这就是我们怎么想转都转不过来。为什么呢?见、相都是物,我们只看了一半,要想转那一半,另外一半还不知不觉,那这一半怎么能转得过来呢?相从哪里来的?从见来的。转见才能转相啊。在四分里面讲,转见分才能够证得自证分。证得自证分呢,这就是禅家所讲的见性。换句话说,确确实实见到见、相两分本来面目,禅家所谓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指的这个见、相两分,这才叫转物啊。

【则同如来】,就是同于如来一样的见解。在大乘佛法里面,通常我们讲转识成智,就跟这句经文的意思一样。「若能转物」,它用两个字,「转物」。一般我们讲,转识成智。就是修净土法门的同修,也离不开这个原则。你看净土宗的法师平常教诸位念佛,尤其在佛七里面,我们常常听到有一句口头语,叫放下万缘,提起正念,或者叫放下身心世界。那是什么?也是转识成智。那么转物,就是放下啦,见、相两分都放下。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这才能转得了物啊,才能成得了智。那么成智,也就是提起正念。在念佛法门里叫正念,这个地方讲,则同如来。提起正念就则同如来了。可见得,话有许多种说法,境界原来是一个啊。没有差别,没有高下,也没有等级,是一样的境界,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果然能够到这个境界了,那受用就不可思议了。在一切大乘经典里面,我们常常能看到,那些见了性的大菩萨们,所谓妙心圆明,六根互用,这是作用不可思议啊。纵然不能够亲证到这个境界,最低限度也能证到相似的境界。相似境界好比学佛是勉强及格了,还算过得去啦。相似境界都达不到,这就是差得太远了,我们自己应该要努力,要精进。

说到相似境界,六祖在《坛经》里面给我们开示,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这几句话是可深可浅。深讲呢,那是究竟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浅说呢,可以把它浅到我们初证得的相似境界。这才有受用,受用就是平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从此以后,这个世出世间,一切境界当中,苦乐忧喜舍都不受了,都离开了,这个心多清净呢。

十法界不同的境界当中,在你眼光之下也同了。一切相无非清净相,一切心无非寂静心,你所观察的这个世间出世间呢,都是一味清净平等。这在大经里面称之为一真法界,在楞严经里面称之为圆通。圆通就是一真法界,圆是圆满,通是无碍啊。清凉大师解释一真法界,就是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碍就通啊。

今天所讲的这个经文呢,是说自在受用了:

【身心圆明,不动道场】。

这两句就是从上文来的,没有上面两句修因,就不会有这两句的果证。换句话说,一定要彻悟色心因缘和合,既是因缘和合,那必然是虚妄有生,虚妄有灭。生与灭的相都是虚妄相,而不是真实相。好像我们这本书一样,我们把这本书订起来,这本书成了,生了,这本书生了,告诉你,虚妄有生。把这个线剪断,都拆掉了,一张一张纸,书相没有了,灭了,虚妄有灭。有没有生灭?没有生灭。生,把它装订起来;灭,拆掉而已。拆开来是它,装订起来还是它,一张也没有少。可见得,它的真相是不生不灭。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一切万法是一个理,没有第二个理。

这个理要看破了,给诸位说,生死没有了。我们的生,好像这本书装订成了;死,好像这个书拆散了。都是虚妄的呀,不是真实的呀,就没有生死了。没有生死,那你还怕死吗?你还会有生死之苦吗?没有了。我们现在把生死为什么看得这么重呢?看得这么苦呢?就是怕,不明了真相。真相都明白了,晓得原来没有生死。所谓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啊。原因实在是我们自己无知、迷惑,不了解万法的真实相状,被境界所转了。一旦觉悟了,这个时候的心象万里晴空一样,了无障碍。

这个时候才像永嘉大师证道歌上所说的啊,幻化空身即法身。我们现前这个身是幻化空身呢,也就是法身。所以我举《六祖坛经》给诸位说,坛经里面说得好,精简:法身、报身、千百亿化身,原来就是这一身,这个好懂。六祖的话说得踏实,里面没有一丝毫玄妙之处。句句话啊,都说得很实在。所以坛经里面每一句、每一字,我们都能够得到实际的受用。

所以此地讲,【身心圆明】。永嘉说,无明实性即佛性,所以心圆明;幻化空身即法身,身圆明。身心圆明!但是这个理啊,确实很深。诸位自己要悟了道了,你可以得到实际上的受用。要教别人这么高的境界,恐怕初学的人不能接受。所以对初学要维持现前道德的标准,世间法的规律不可以破坏,那是维系世间秩序的。虽然不是真实的,那当然,连那个身心都不是真实的嘛,在世间这些道德概念还是真实的吗?虽不是真实,它能够维系现状,叫大家都能够得到安定。如果这个秩序破坏了,众生要受苦的,要遭难的。那么这就是属于,佛法不离世间觉;佛法不坏世间法,道理就在此地。佛法里面讲大慈大悲啊,大慈大悲实际上就表现在此地。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

因此你看看,楞严经里面的境界说得这么高,而佛在第六卷的末尾,这《四种清净明诲》,那就从高处又降下来了。降到什么呢?降到教人家要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教你这个。这就叫不坏根本法;不坏世间法。如果你觉得,我现在心也圆明了,这个身也圆明了,这些东西无拘无束了,那麻烦就大了。说实在话,决不是佛菩萨所表现的,也不是菩萨所教学的。诸佛菩萨教学,要记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这就是佛法。违背了这一个原则,不是佛法。那么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

众生在迷的时候,不晓得身心圆明,以为现前这个肉身就是自己的身相,还认为啊,在自己身体里面的有一个心相。心在哪里啊?心一定在这里,心在这里。或者现在人说,能够思维想象的这个心啊,心是脑。全都错认了!这个我们在此地不必细说了,这楞严经一开头,七处征心这个文字,我们都读过,身内、身外、中间都找不到啊。

心是如此,身也不例外。为什么说身不例外呢?我再举一个例子给诸位说,你就晓得这个身啊,是幻化的,不是真实的。今天有同修跟诸位结缘,每一个人得到一部《楞严经》带回家去。这一部楞严经印得很好,我是刚刚看过。我们就拿这一本书来做个例子,这本书好比是一个人。这个书是一页一页的,如果拆开来重新一装订,甲的这里面的一页装到乙里去了,乙的那一页装到甲里去了,那么这样子,甲本里的有乙本的,乙本里的有甲本的。这书到底是一本还是两本呢?你要说是一本,掺杂有另外一本的纸张在里头。你说是两本,它装订是一本。

诸位要能从这里悟出这个道理,就晓得身非身啦。身是物质,拿今天讲,是种种元素啊。这个元素今天到我身上来了,明天从这里跑出去到别人身上去了。我们每一天这个饮食,从植物、动物里面取来到我们身上来了。再经过我们消化变成粪土,又营养到别的植物、动物上去了,就这么回事情啊。所以你仔细去观察,非常复杂啦。千万不要误会了,哦,这个身是我的。如果身是你的,你每天也不必去进饮食。为什么呢?进饮食,别的物质也掺到你身上去啦,你也不必大小便,那才是你自己呀。行不行呢?不行啊。

所以要晓得什么是我们的身相呢?大千世界依正庄严,是自己的身相啊,这个身才圆满呢,不生不灭,才能看出不生不灭。单单看这个身,有生有灭。你这看的妄相嘛,你看实相呢,不生不灭。所以诸位要懂得这一个道理。你能够如是观,这个观并不是我们在空想,不是的。你看这个事实的真相,这是用智慧来观察。真正把真相看明了了,身解脱了。这个身解脱在此地讲,就是身圆明了。

心相也是如此。心相在本经讲得多,心包万法,心包太虚。不但娑婆世界是我们自心显现之物,心有体相用啊,娑婆世界是心之相,所现的相,十方无量无边恒沙国土啊,也是自心所现的相。那么由此可知这心多大。虽然广大无边,能现种种现象,心清净的,心是不动的。那么我们要能够体会到真心,不动就见到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20628150

    顶礼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