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三周年 新风尚打开生态治理新格局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三周年 新风尚打开生态治理新格局

00:00
08:53

今天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三周年。三年来,浦东新区以“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垃圾综合治理实效,加快生活垃圾中转和末端设施改造和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逐步开创新区垃圾分类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新局面,持续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


在垃圾分类的“第一线”,浦东各街镇结合实际“巧”出奇招,有的将垃圾分类精细化升级实行垃圾“六分类”,有的借助“黑科技”让分类投放更高效卫生,有的通过小程序对沿街商铺的分类情况进行监管,还有对农业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重新还田……从源头减量,到末端资源利用,浦东正通过抓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夯实城市治理、生态文明的大事。请听东上海之声FM106.5记者唐周丽的报道。


随着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浦东市民对生活垃圾“四分类”已经驾轻就熟,而对于花木街道的居民来说,垃圾分类已经可以实现更精细化的“六分类”。也就是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分类基础上,调整增加了餐前湿垃圾、餐后湿垃圾和旧衣物回收。别看只是将餐前、餐后分开投放,源头减量的效果立竿见影。花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波向记者举了一组数据。去年,我们在培花社区5个小区及周边菜场进行试点。从试点情况来看,我们每天源头减量的餐前湿垃圾基本上在500公斤,初步计算一下,半年里面源头湿垃圾就减量了90吨,也就产生了1.3吨有机肥


“六分类”表面看是精细化分类,实质是让更多垃圾得到资源化利用的可能。没有经过烹饪处理的餐前湿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后,能够成为涵养花草的有机肥料,“反哺”居民家的阳台,小区的公共绿地。我们主要设计在离小区比较近的一些区域设置集中处理点,把这些餐前湿垃圾回收好以后就地送过去进行一个处置。产生的有机化肥一方面我们是免费反哺给社区居民,第二方面我们会给一些小区的物业或者说是公园,或者说市政道路养护方,多余的我们会送往一些养殖农场,他们也会进行回收利用。


在浦东,农业废弃物经过资源化利用也能变废为宝。书院镇是浦东新区特色农业镇,耕地面积体量巨大,每年由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农业垃圾约有1.2万吨。在季节转换丰收之际,镇里都会产生大量秸秆、瓜藤、杂草等农业垃圾,如何妥善处置成了一个大难题。


书院镇副镇长王燕伟介绍说,镇里对原有的两座农业垃圾综合处置站进行了升级,采购专业农业垃圾粉碎机和湿垃圾综合处置器,通过科学化管理基本实现了镇域内农业垃圾闭环处置。“我们共有13个村,每个村有一个班组每天定点上门收集农业垃圾,根据种类不同以不同方式还田。比如秸秆,我们一般就地或集中粉碎,直接还田。像西瓜藤、扁豆藤和杂草等不适合粉碎后直接还田的,我们集中收运后进行粉碎,再放入垃圾综合处置器进行发酵,腐熟。7天为一个周期,出料后,我们无偿提供给我镇的各个农业合作社和林业部门。农业垃圾这块基本已经能实现取之于田地,用之于田。”


今年,书院镇还在创新探索农废处置联动种植,在秸秆还田循环滋养的土地上引入高经济附加值的西红花,这样既能增加农业种植效益,也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在秸秆产出的淡季,比如说每年的12月种植西红花,到来年5月西红花收割还田的时候,又正好是秸秆产出的旺季,可以进行处置还田,如此循环,土地能一直得到滋养,并达到种植西红花的条件。”

要想巩固垃圾分类实效,落实全过程监管是关键。浦东不少街镇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科学管理,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常态长效开展。


康沈路是周浦镇一条繁华的商业街,琳琅满目的各式商铺每天都会吸引来大批顾客,日常垃圾产量大,但沿街商铺垃圾投放质量却很高。负责康沈路段收运工作的环卫工曹师傅解释说,这样的成果和一款名为“收乐宝”的小程序密不可分。曹师傅向记者展示小程序界面,上面能在线记录商铺收运数据,包括垃圾量、分类实效情况等。“我进店会先扫码,看看商家干湿垃圾分类情况,记录当天的垃圾量。”


目前,康沈路上的商铺已经完成了一店一档,一店一码。提供小程序运营的上海莱泰生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垃圾分类事业部副总监范伟龙介绍说,“收乐宝”小程序主要开发了三个部分的内容,除了面向收运人员的端口,还包括商户端以及后台监管大数据。“商户端小程序主要是方便商户来给我们提出一些建议,包括给我们做一个监督,发现有什么问题给我们及时反馈,相当于是我们双向监督一个机制,形成一个管理的闭环。如果商户有什么建议的话,他也会通过小程序扫一下二维码,直接填写。”


周浦镇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工作人员陆荣华告诉记者,智能小程序的运用,实现了垃圾收集源头可溯、去向可追、监管可查,有效改善了商铺周边环境。“启用这个小程序,我们可以计算到每天的垃圾量是多少,每个商户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度、配合度情况,对于拒不配合拒不分类的,我们形成一个有效的证据链。”

三年来,在全体市民、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浦东新区成功创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全区36个街镇全部创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并通过了21年的示范街镇复核复评。数据显示,《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三年来,浦东新区可回收物量逐年增长,从19年平均1127吨/日,增长到去年平均1774吨/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

今年,浦东还将持续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推进“垃圾分类稳定达标小区”创建,到今年年末要完成95%小区成功创建。


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市容环卫处四级调研员王沛表示:“我们浦东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会结合“美丽家园”建设,促进居住区投放点、垃圾房升级改造。我们还将加快数字化监管应用。完善优化区、街镇两级生活垃圾分类全程管理智能应用场景。我们还鼓励部分地标区域,像小陆家嘴、科技馆等,还有窗口区域试点开展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回收,打造一批具有典型引领意义的商圈、交通枢纽、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垃圾分类样板区域,持续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助力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