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诗经 卫风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精品】《诗经 卫风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00:00
33:58

诗经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释:

1. 氓:《说文》"氓,民也。"本义为外来的百姓,这里指自彼来此之民,男子之代称。蚩(chī)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憨厚、老实的样子。

2. 贸:交易。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

3. "匪来"二句:是说那人并非真来买丝,是找我商量事情来了。所商量的事情就是结婚。匪:通"非",读为"fēi"。即:走近,靠近。谋:商量。古音咪(mī)。

4. 淇:卫国河名。今河南淇河。

5. 顿丘:地名。今河南清丰。丘:古读如"欺"。

6. 愆(qiān):过失,过错,这里指延误。这句是说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7. 将(qiāng):愿,请。无:通"毋",不要。

8. 乘:登上。垝(guǐ)垣(yuán):倒塌的墙壁。垝,倒塌。垣,墙壁。

9. 复关:复,返。关:在往来要道所设的关卡。女望男到期来会。他来时一定要经过关门。一说"复"是关名。 复关:卫国地名,指"氓"所居之地。

10. 涕:眼泪;涟涟:涕泪下流貌。她初时不见彼氓回到关门来,以为他负约不来了,因而伤心泪下。

11. 载(zài):动词词头,助词,无义。

12. 尔卜尔筮(shì):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体:指龟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结果。

13. 咎(jiù):不吉利,灾祸。无咎言:就是无凶卦。

14. 贿:财物,指嫁妆,妆奁(lián)。以上四句是说你从卜筮看一看吉凶吧,只要卜筮的结果好,你就打发车子来迎娶,并将嫁妆搬去。

15. 沃若:犹"沃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以上二句以桑的茂盛时期比自己恋爱满足,生活美好的时期。

16. 于嗟鸠兮:于:通"吁"(xū)本义为表示惊怪、不然、感慨等,此处与嗟皆表感慨。鸠:斑鸠。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

17. 耽(dān):迷恋,沉溺,贪乐太甚。

18. 说:通"脱",解脱。

19. 陨(yǔn):坠落,掉下。这里用黄叶落下比喻女子年老色衰。黄:变黄。其黄而陨:犹《裳裳者华》篇的"芸其黄矣",芸也是黄色。

20. 徂(cú):往;徂尔:嫁到你家。

21. 食贫:过贫穷的生活。

22. 汤(shāng)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23. 渐(jiān):浸湿。帷(wéi)裳(cháng):车旁的布幔。以上两句是说被弃逐后渡淇水而归。

24. 不爽:没差错。

25. 贰:"貣(tè)"的误字。"貣"就是"忒",和"爽"同义。这里指爱情不专一。以上两句是说女方没有过失而男方行为不对。"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意思是"女方没有什么差错过失,男方行为不对,对爱情不专一"。

26. 罔:无,没有;极:标准,准则。

27. 二三其德:在品德上三心二意,言行为前后不一致。

28. 靡室劳矣:言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室劳:家务劳动。靡:无。

29. "夙兴"二句:就是说起早睡迟,朝朝如此,不能计算了。夙:早。兴:起来。

30. 言既遂矣:"言"字为语助词,无义。既遂:就是《谷风》篇"既生既育"的意思,言愿望既然已经实现。

31. 咥(xì):笑的样子。以上两句是说兄弟还不晓得我的遭遇,见面时都讥笑我啊。

32. 静言思之: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言:音节助词,无实义。

33. 躬自悼矣:自身独自伤心。躬,自身;悼,伤心。

34. "及尔"二句: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

35. 隰(xí):低湿的地方;当作"湿",水名,就是漯河,黄河的支流,流经卫国境内。泮(pàn):通"畔"水边,边岸。以上二句承上文,以水流必有畔岸,喻凡事都有边际,而自己愁思无尽。言外之意,如果和这样的男人偕老,那就苦海无边了。

36. 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称总角。这里指代少年时代。宴:快乐。

37. 晏晏(yàn):欢乐,和悦的样子。

38. 旦旦:诚恳的样子。

39. 反:即"返"字。不思其反:不曾想过会违背誓言。

40. 反是不思:违反这些。是,指示代词,指代誓言。是重复上句的意思,变换句法为的是和下句叶韵。

41. 已:了结,终止。焉哉(古读zī):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表示感叹。末句等于说撇开算了罢!

《氓》是《诗经卫风》中一首民歌,它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了她痴心却被辜负的故事,故事里的男女不是什么才子佳人,就是普通的饮食男女;二人既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也没有刻骨铭心的矛盾,有的就是日常琐碎,凡人哀怨。读完之后,不禁让我们感慨:这哪里是故事,分明是生活。有多少山盟海誓也抵不过人心易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氓”,《说文》中解释“氓,民也。”本义为外来的百姓,这里是从别处来到此地的百姓,诗歌中是男子的代称。关于“蚩蚩”,《毛诗》说:“蚩蚩者,敦厚之貌。”我们现在也有说“蚩”通“嗤笑”的“嗤”,解释为笑嘻嘻的样子。大概这个男子给女子留下的印象是憨厚又随和的吧!

那么,他来做什么呢?

“抱布贸丝”,就是用“布”换“丝”,在以物换物的时期,“布”是可以作为交易媒介的。贸,就是交易,买卖的意思。这句是说,他抱着布来换我的丝。在古代,女子采桑养蚕,缫丝纺织都是由女子来完成,所以在交易的中,男男女女,一来二去,暗生情愫,也算正常。后来,“抱布贸丝”也也衍生出了一个意思,就是借指和女子亲近。

看来,男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谋”,商量。他不是来找我买丝绸的,而是来和我商量事情的。

这个事情大概就是婚事了。

在周代双方嫁娶就已经有了“六礼”这一习俗。即“纳采”,就是男方请求媒人带着礼物去女方家提亲。这一步叫做“媒妁之言”,如果没有纳采,则一般只能做妾。接下来,是“问名”,就是问女方姓名及生辰八字,以便男方占卜婚姻吉凶。这一步顺利后,就是“纳吉”,就是男方将占卜的吉凶及与女方成婚的喜讯在祖庙祭祀时告谒列祖列宗,以求庇佑。同时,通知女方。然后就是“纳征”,就是我们说的下彩礼,要先纳聘财而后婚成。最后一步就是“迎亲”,男方迎娶女子的回家的礼仪。《礼记 婚义》中有“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的说法,就是六礼完备,才能称为“聘”,“聘则为妻”,否则就是私、奔,双方的婚姻关系是不被认可的。当然,“六礼”更多适用的是王公贵族,在民间并未有这么繁琐,但也需要基本的婚礼程序。

男子并没有请媒人向女方提亲,而是直接和女子来商量,结果如何呢?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是卫国的河流名称,在今河南淇河。“顿丘”,地名,在今河南浚县,据考证,两地相距百里,这是否失真其实并不重要,诗歌想表现的就是女子送男子,一程又一程,不想分开。她送他渡过淇水,一直来到顿丘。

诗歌并没有接着马上说他们的婚事商量的如何,而是写了女子送情郎的情形,简单叙事中就能看出女子的依依不舍和殷勤嘱托。

这漫长的一路,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过失,过错之意,这里是指延误。女子说不是我有意延误结婚的吉日,而是你没有好的媒人啊。

汉代以后,二人成婚,必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媒,谋也,谋合二姓者,妁,酌也,斟酌二姓者。”媒人就是谋和斟酌男女双方姓氏八字是否合适的一类人。整个的婚礼过程每一步都离不开媒人,当时还有“无媒不成婚”的说法,没有“媒妁”的婚姻,就相当于现在没有经过法律认证的婚姻。在古代,婚姻不止是两个人之间的事,而是两个家庭,或是家族甚至是社会和国家的事。

男子没有找媒人,也没有下聘礼。按理说,女子是应该拒绝的。可女子不仅没有拒绝,还生怕男子发怒,此时的她完全是恋爱脑。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是愿,请的意思。女子说郎君啊,你不要生气,秋天到了,你就来迎娶我吧!

在“子无良媒”的情况下,女子还是与他定下了“秋以为期”的婚期,这等于是与男子私定了终身。前面提到的《周礼》中说“……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意思是说,仲春二月,令男女成婚。这个时候,如果有私奔,也不加禁止。这明显已经过了时间。女子不仅没有责备男子没有媒人上门提亲,反而生怕自己因延误婚期让男子不快,她不设男女大防,不遵礼法婚俗,义无反顾地主动提出秋天成婚。这场婚姻还未开始,女子就已经将自己置于不利情形了。

我们再来看诗歌的第二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垝垣”是指倒塌的墙壁。“复关”中“关”指的是往来道路所设置的关卡,也有说“复关”是卫国的地名,是“氓”所居之地。 女子登上倒塌的城墙,遥望复关,其实是在遥望复关那方的男子。没有看见情郎,她泣涕涟涟。见到他之后,就又说又笑。

 自从定下了婚期分别后,女子就心神不宁,时常登上那堵破破烂烂的城墙,遥望心上人居住的地方。她起初以为他负约不来了,于是伤心流泪,看到他赴约而来,又高兴地说说笑笑。此时的她,被爱情迷得神魂颠倒。清人方润玉评此处,说:“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己者,女殆痴于情者耳。”(《诗经原始》)一个“痴”字,点明了女子对“氓”的痴情。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卜”是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来推断吉凶祸福。“筮”是用筮草来占卜。“贿”指的是财物。你去占卜问卦,没有凶兆,你赶着车来接我,我带着嫁妆跟你回了家。

读到这里,我们发现,女子对男子的称呼发生了变化,由“子”变成了“尔”,“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尔”是你的意思,更多用于平辈或亲密人之间。女子最初对“氓”虽有好感,但还保持着几分谦敬和理智,还是有分寸的。而现在,称呼变成了“尔”,你,是直接抒情,女子深陷热恋,无法自拔。后文还出现了“尔”,比如“自我徂尔”“及尔偕老”,则是将女子对的批判和怨愤抒发得更加直接酣畅。

  没有媒人,没有彩礼,甚至没有一个基本的仪式,女子就带着陪嫁跟着男子回了家。那他们的婚后生活如何呢?

我们来看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沃若”是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桑树还没有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莹润而有光泽。于”通“吁”,“于”与“嗟”都是感叹词,用来表示感慨。这是一个起兴的写法,这里的“桑叶”指的就是采桑女,它以桑叶的繁茂来比自己年轻貌美,生活美满的时期。后一句女子就感叹,唉,斑鸠啊,斑鸠,千万不要贪吃桑葚。传说中,斑鸠吃过了桑葚会昏醉,就好像她迷恋爱情一样,最终自食恶果。

   婚后的生活,并不像女子想象的那般美好,她后悔当初只顾着爱情了。她接着说: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耽”是沉溺的意思。“说”通“脱”,解脱之意。女子感叹道:唉,奉劝年轻的姑娘们啊,不要同男子沉湎于爱情,一旦陷入进去,男子尚可脱身,女子想要解脱可就难了。

诗句中对“氓”的称呼又一次发生了变化,用了“士”,男子的意思,是女子对自己的不幸婚姻的反省,用以告诫哪些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女子。

  这里明显有一个不对等,为何同样是沉溺其中,男子和女子的境况会大不相同?在古代,女子没有什么地位的,她是男子的附属品,一个小小的蚕桑纺织女,哪里有什么筹码和夫家抗衡呢?爱得越热烈,被伤害得就越深。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陨”,坠落,掉落。桑树的叶子快要落下来的时候,枯黄而憔悴。这句同样是起兴,用来比女子年老色衰,恩爱不再。与上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许当初,“氓”之所以对她一副“蚩蚩”之貌,就是看中了她有几分姿色吧。“色衰爱弛”当女子不再年轻,男子对她的爱也渐渐不在了。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徂”,往。“三岁”,指多年。“食贫”,食物贫乏,生活困苦。“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自从嫁给你,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过着贫苦的日子。我坐着车子路过淇水,水势很大,溅湿了车两旁的布幔。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说的和氓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她最终还是被休弃了,女子坐车回娘家,又一次路过淇水,想当初她嫁过来的时候,是带着无限欢欣的,如今回家,她的心情也如这澎湃的淇水,难以平静。所以,这句不仅是简单的叙事,也是寓情于景。

淇水同样是她爱情的见证:热恋的时候,她涉过淇水送恋人,依依不舍;被弃时,她涉过淇水回娘家,伤心不已;后文她又站在淇水岸边,躬身自省。奔腾的淇水,在文章中三次出现,各有各的用意。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爽”是过错。“贰”是不专一,有二心。“极”,标准,准则。女子言行也没有什么过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他对于感情没有定准,反复无常,一变再变。

婚前应得好好地,婚后就变了一副嘴脸。女子对这份感情忠贞不移,男子却反复无常。这里并非是说男子移情别恋,而是说他对她不像从前那般了,是因为得到了,所以不用珍惜了?还是年老了,不再有新鲜感了?亦或是爱情本就来得快,去的也快!

我们再来看下一章节。“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靡”,没有。“室劳”,指的是家里的劳苦活儿。“朝”在诗句中指的是一天。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繁重的活计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

当初,就看中了“氓”的那份真心,没有嫌他家穷,自从嫁给他,女子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可最终又得到了什么呢?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遂”,顺心,满足。“咥”,讥笑。“悼”,伤心。(你的心愿)得到了满足,就露出了凶恶的本性。兄弟不知道我的遭遇,都讥笑我。我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

得到女子的氓,婚后完全变了样,不仅让她日夜操劳,而且对她还粗暴强横。

至于娘家兄弟为何嘲笑女子,《诗集传》这样解释:“盖淫奔从人,不为兄弟所齿,故其见弃而归,亦不为兄弟所恤……”当初女子要嫁给氓时应该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她与氓的这桩婚事一定遭到过家人的反对。“匪来贸丝,来即我媒”,氓不敢光明正大的上门提亲,而是找个借口求婚,我们就能看出女方家人是不欢迎他的。

当得知女子要嫁给他时,家人必定百般阻拦,可女子还是不顾家人反对,不计后果的嫁了过去。她的大胆做法是为礼法所不容,是为“淫奔”,这样的人自然会被兄弟不齿,如今见她被休弃回家,自食恶果,也不会同情和怜悯她。古代女子出嫁是不能随意回娘家的,只有那些不守妇道,品行不端的女子才会被休回家,在娘家她同样是不受待见的。

所以,她无人倾诉,只得静下心来反思自己。

唐初经学家孔颖达对这一章节有如下解释,他说:“妇人追说已初至夫家,三岁为妇之时,颜色未衰,为夫所爱,无室家之劳,谓夫不以室家以劳于己。时夫虽如此,已犹不恃宠自安,常自早起夜卧,无有一朝一夕而自解惰。我已三岁之后,在夫家久矣,渐见疏薄,乃至于酷暴矣。我兄弟不知我之见遇如此,若其知之,则咥咥然其笑我矣。我既本为夫所诱,遇己不终,安静而思之,身自哀伤矣。”说,妇人初到夫家时,颜色未衰,为夫所爱,不让她操劳,虽然如此,但她也没有仗着丈夫的宠爱骄纵自己,时常早起夜卧,没有一日懈怠。时日一久,丈夫对她的感情逐渐淡薄起来,最后暴力相向。我兄弟不知道我境遇如此,要是知道,也只会笑话我的。谁让我被男人诱惑,遇人不淑,静下来想,只能独自哀伤。

诗歌的最后一节“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隰”,指的是低湿的洼地。想当初还想和你一起白头偕老,但现在这种想法却让我心生怨恨。淇水再宽,也有岸,沼泽再大,终有边。

关于“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诗句中用来比作什么有如下几种解释:一种是说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度,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一种是说比喻女子在生活中应有男子作为倚靠,而她失去了倚靠,愁思无限。还有一种说比喻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我们结合文章来看。女子曾带着无线的憧憬和热情投入到这场爱情婚姻之中,当残酷的现实捏碎了她美好的幻想,她不再忍受男子的暴戾,而是回到了娘家,脱离了与男子的关系,她爱的时候热烈,不爱的时候决绝。“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更多像是在说,万事都有个边际,她的苦难生活也终会结束。这是一个旧时代觉醒的女子对自身命运的把控,反应了她的坚强与自信。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总角”是古时男孩儿尚未加冠,女孩儿尚未及笄时梳的发型。将头发分成左右两半,各扎成一个发髻,形状像羊的犄角,故称“总角”。总角是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晏晏”形容欢乐的样子。“旦旦”形容诚恳的样子。回想起少年时年少时在一起玩耍时多么快乐,当初的誓言是那么的真挚诚恳,从没想到有一天你竟然会变心。

二人是青梅竹马,早就两情相悦,他们曾经彼此许下若言:这世间,非你不可。那时她以为有了爱就会地老天荒,他真诚的样子让她误以为这就是爱情,所以,长大后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抱着一团炙热嫁给了他。万万没想到,曾经以为坚不可摧的爱情竟然脆弱的不堪一击,她还信守着诺言,他已经把曾经说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不要再去想违背誓言的这件事了,既然已经这样,就让一切都结束吧!遭受了情感的重创,女子并没有自怨自艾,变成一个怨妇,而是能够放下所有的不幸,和往事一刀两断,坦然面对现实,尽管现实的路也许会更加难走。这句中有无奈,但更多是放下。她没有陷入苦痛的深渊,不再纠结,不再沉沦,而是放下,清除。

她敢爱敢恨,拿得起又放得下,始终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白头邵翁

    催更了,催更了。

    月如西 回复 @白头邵翁: 来啦,来啦

  • 砚墨人

    什么时候收费了?

  • 恒子书院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月如西 回复 @恒子书院: 这也是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