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情绪的发生机制

第13讲 情绪的发生机制

00:00
08:39

第四章 情绪的发生机制和作用影响


情绪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主观认知感受,同时会伴随着很多外部表现。简单来讲,情绪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多种状态。不同的情绪在人的身体上会产生不一样的反应,如喜则手舞足蹈、怒则咬牙切齿、忧则茶饭不思、悲则痛心疾首等。了解情绪的发生机制和对健康的危害,有助于科学认识情绪,为有效处理情绪做好准备。


第一节 情绪的发生机制


人在当下的情绪往往与更早以前的细胞记忆有关。在幼年或更早以前,人在经历中所形成的情绪犹如“程序”一样,只要被类似的外在环境条件“点击”到,就会再次运行。相同情绪的感受会形成累加的状况,对人的伤害一次比一次深。


情绪记忆来源于眼、耳、鼻、舌、身、意在人生经历中所吸收和接受的内容。这些内容储存下来形成细胞记忆,影响和决定着我们的思想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行为,而行为的结果往往就关联着人生的命运。每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就会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形成细胞记忆,“刻录”着我们所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到的经历。其中“意”指的是意识,即平常思考、判断、分析的指挥中心,它接受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判别、研读、分析、运算后决定行动。


但是我们不仅有意识,还有潜意识,即那些意识不到却作用于我们心灵的记忆。潜意识中所储存的资料就是我们的心灵“文件包”,具体来讲就是我们全部的经历和记忆。潜意识只负责储存各种资料,其本身并没有判别善、恶、对、错的功能,因此心灵“文件包”就像电脑记忆库中的档案资料一样,只要“鼠标”点击,就会打开程序马上运行。而且无论这些“文件包”是好是坏,我们的内心都会认为这就是本来的我,即使人的生活行为常被这些“文件包”所影响也不自知。这种情况就像电脑对一些病毒无法判断一样,只要指令符合,电脑就会打开相对应的程序并运行,然后导致电脑出现故障。


通常情况下,当我们的意识很强,能使人处在“理智”状态下对外在的信息进行各种判断,选择性地接收或者忽略。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意识会放松,有时候甚至会关闭。对大部分人来说,潜意识与意识是相对的,当意识很强的时候,潜意识会关闭;当意识减弱,潜意识的通道就会打开,甚至增强。典型的情况如人在昏迷的时候,人的意识会停止运转,已无法实现分析及判断的功能,但是人的潜意识却仍在运作,还能“看到”周围的人、事、物,能够闻到周围的气味。潜意识会把当时环境中发生的一切都输入记忆中,储存为“文件包”。


更多的情况是人处于很放松、开心或很伤心、害怕、愤怒等情绪中的时候,人的意识会放松,甚至沉浸在情绪中进入“无意识”状态。这时候人看起来是清醒的,但实际上意识已经几乎不起作用,而潜意识会把当时的情绪与外在发生的事物共同“打包”成为“文件包”。在日后现实生活中,一旦出现与“文件包”中相同的人、事、物时,“文件包”就会被触发、运行,并以此做出认知、判断和行为。


人一旦启动了这些“文件包”,轻则会“睹物思人”,重则会成为“惊弓之鸟”。由此人的生活就会被自己潜意识中与“文件包”相关的外在发生所左右。过去的事情在时间上是过去了,但是一旦在生活中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感到“文件包”中的要素时,当时的情绪就会被启动,或开心,或愤怒,或伤心,或恐惧,这些情绪导致的行为必定对“最好”的结果产生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什么事物是与自己的“文件包”相关的,所以当这些情绪甚至行为发生的时候,就会以为这就是真实的自己,但其实这个“自己”是被不同的“文件包”引导和限制着的。


在生活中,人们的某种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受到伤害或者做错某件事情时,都会导致恐惧、憎恨、愤怒、悲伤、失落、怨恨、内疚、害怕、自责等情绪。人们在经历中产生情绪,就会形成与这件事情相关的细胞记忆。美国《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曾经发表一项研究成果,科学地阐述了为什么人们总是“越想忘的越忘不掉”。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心理学家基思·佩恩组织并参与了这项研究,他和同事经过科学的观测和实验后发现,情绪记忆是最难刻意忘掉的。很多人认为过往只是一场经历,是一时的情绪,但是人的心智运作机制会导致当有相同的事情发生时,仍然依据上一次的经历形成认知,产生结果。


如果情绪不能有效地清除与释放,人就会继续重复上一次的经历,影响现在的生活、事业、婚姻、财富、健康及亲子关系。人的细胞记忆中所存储的情绪越多,则遇到可以触发相同或相似情绪的机会越大,反应程度也会越激烈。不少人的暴力行为和倾向,或自杀行为,都是与早年经历在细胞记忆中所存储的情绪有直接关系,只要条件符合,就会产生反应,并导致不良的结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