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云何昏沉?02轻安状态

424云何昏沉?02轻安状态

00:00
12:17

那么这个原因呢,这几天我们自己同大家感冒啊各种病很多,湿度太高,上面天空都是昏的,就是昏沉,你看起来很安静,一点风也没有、又不刮风又不下雨,我们觉得蛮安静的,实际上是昏沉的天,所谓轻安呢,就是这个天气的云雾散掉了,我们可以抬头一望是青天,青天无片云,那天气非常清明、清明自在,那个就是接近轻安的境界。所以,我们儒家的修养常常说,人的修养要养到“清明在躬”。这个“清明”是境界的形容,脑子是清、冷静,心里头明白;没有掉举、没有散乱、也没有妄想。“清明在躬”这是儒家经常讲的。所以,能够作到“清明在躬”,“躬”就是我身体的内部,觉得永远头脑清明,身体轻灵,才可以渐渐进入轻安的境界。 比如我们在座很多的老朋友们,或者有些年轻的老朋友们,因为他学佛很久自己觉得资格很老啊,我经常开他们玩笑说:“竟日昏昏醉梦间”,都在昏沉中,还以为是打坐呢,以为修道呢,坐在那里,不晓得在搞什么?!越坐越没有智慧,头脑越坐越昏愦,记忆力也减退,思想学问没有,般若谈不上。别说般若,“菠菜”都买不到啊。这是很糟糕的,就是不能得轻安。 所以说昏沉是一个随烦恼的心态,“能障轻安”,它障碍住了,像今天的天气一样云雾漫天,障碍我们达到轻安的境界。 “毗钵舍那为业。”“毗钵舍那”是梵文,“毗钵舍那”这里等于是谐音,那么这里古代的音是 piboshana。那么我不晓得闽南语这个“舍”应该念什么?年轻的同学不知道这个了,这些都不会念台语了,那要叫老辈子的、老前辈或者会念了。“毗钵舍那”是梵文,就是“观”,修观、观想、观察的“观”,“观行”。这个“观”呢,所谓“止观”,得定、得止必须会起“观”,所谓“观”是慧学,“毗钵舍那”,上面上次讲掉举,掉举能障奢摩他,奢摩他是“止”,“止”是“定”学,“观”是慧学。这个障碍了观行、慧观,智慧发不起来。一切观行不成就。 这个观行,智慧观是第一;再其次是观想,密宗经常用这个名称,是观想,观想就是想。譬如修密宗的人,观想光明呀、观想佛像呀,就是大家在庙子里看的佛像。可是你在打坐眼睛闭着(眼睛的这个)境界,离开了这个佛像,我假想一个佛像就在这里,这个你就想象不出来。就晓得是假想,可是要想象专一,这个佛像想起来就摆在这里就不动了,我心也不动了,身体也忘掉了,你就做不到。 乃至修密宗的人想的佛像,同我们平常庙子上看的还更不同了,或者是十八只手呀,几十只手、几十只脚;每个手上指头带着戒指、手镯子,还挂着项链。每个菩萨1683都爱打扮的,还打扮得非常漂亮。在脸上还擦点颜色呀,口红呀,或者还涂得绿的、蓝的,什么都有。你观想不出来,你想象不起来,学密法?不可能!你说观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一个相都观不起来。阿弥陀佛的像或者画像你观想一个,你开着眼睛、闭着眼睛假想一个出来,你观想出不来。为什么呢?因为你不在掉举就在昏沉中。 所以,昏沉这个心态“能障轻安。毗钵舍那为业。”不能起观行。换一句话说,你念佛的说要观佛,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把画像的阿弥陀佛或者塑像的,明知道是假的,当你念佛的时候,忘记了我自己,就是塑像、画像上的阿弥陀佛,就站在那里不动,能够放光,你想象观想得出来吗?如果有一位能够观想出来,那我们应该向他顶礼、磕头。我是第一个向你磕头,不过你谦虚不肯讲那就算了,我就免了磕头。不然,一律认为是没有观想出来,也不可能,观不起来。尤其“白毫婉转五须弥”,观想佛的眉间毫光,或好像我们塑佛像拿一颗亮的白珠子放在这里,那是象征,在这个地方它能够放光的。你们观想起来了放光?自己闭着眼睛黑洞洞的,永远在黑洞洞里头。这个黑洞洞就是因为你在昏沉境界。为什么观想不起来?观想不能成就,这个心态它本身就是昏沉、不清明,如果清明了就观想起来。 譬如我们读书或者去考试,这个头脑很清楚,这个问题一来,就在哪一段、哪一节,我们不用脑子马上就答出来了,头脑清明。到了那里你答不出来,拿着钢笔在那里转也没有用的,拿圆珠笔来转,头脑是昏沉的,“没法度”(台语:没办法,顶不住)。那个“没法度”就是心态的昏沉、头脑昏沉。所以,要注意这个道理。 因此说,昏沉的境界,它造的什么业?能障碍轻安。使我们不能起“慧观”,因此,不会得到智慧的成就“毗钵舍那为业”。它造的业是这个业,是佛法的基本道理。尤其讲到修持呀,这个大随烦恼,我们要搞清楚。所以我们一般在修持的人,所谓做工夫,不在掉举、散乱就在昏沉。翻过来、翻过去,然后认错了,把轻微的昏沉当成是得定,或者当成是静了,把轻微的掉举呀当成是直觉、当成是智慧、当成是灵感。 那么,现在有些新的名称:第六感啦、灵感啦,实际上它都是在掉举中所发生的。掉举的现象几乎接近于“独影境”的境界。“独影境”是很厉害的哦,梦境有时候很厉害的,没有经过的事,可以在梦中出现。比如说明年我会碰到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事,可是今年已经做了梦知道了。有许多人有这个经验,像我小的时候这种经历很多,现在老了大概不行啦。年轻的时候呀,常常没有到过的地方呀,一年、两年前做梦的时候就到过了。等我到那个地方了,这个地方我来过,然后翻一条路,那里有个门,后面还有一个地方,后面还有一个山,对不对?后面的山上还有一颗什么树,因为我在梦中来过。这种就是梦的境界独影境,就是有“引起”,能知未来的这个作用。但是,如果讲修持上这个东西就是掉举,并不是最高明的事。可是,拿现代人来讲,它有第六感呀、灵感呀、直觉呀,这种作用。那么,掉举与昏沉我们了解了,才好下手做工夫修行。 “有义昏沉。痴一分摄。论唯说此是痴分故。昏昧沉重。是痴相故。”另一位菩萨大师提出了异议、定义告诉我们,所谓昏沉呀,就是贪、嗔、痴——愚痴这个“痴”的问题,昏沉就是愚痴。什么是“痴”?“痴”就是无智慧叫作“痴”,没有智慧就是“痴”,不得解脱。1684 所以,贪、嗔、痴这三个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那五个根本烦恼里头,所谓昏沉,经常在昏沉中,以致竟日头脑昏昏的,没有智慧的境界,身心不得安祥和清明,那么当然多病了,身体也多病了。因为生病了发高烧,那个发高烧就是昏沉、大昏沉。所以因此看来我们都在发烧,头脑不清楚已经在发烧了。如果得病了,发高烧更昏沉啦。你看发高烧很好玩呢,就是迷迷糊糊的,还乱想呀,各种境界、各种做梦、身体感觉也没有了。可是呢,那个是“苦受”,在感受上,是“三受”里头的“苦受”。我们怎么那么苦呀?那“轻安”呢?所以修行要得轻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