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云何昏沉?01

424云何昏沉?01

00:00
13:48

云何昏沉?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现在我们学习《成唯识论》卷六第 244 页,正讲到大随烦恼的掉举。掉举与散乱差不多,但是差别得很大,我们普通的心理是散乱,那掉举针对这个修为方面,就是说做工夫、修定(修为)。 普通我们这个人啊都在掉举中,乃至睡眠也在掉举,既然睡眠能够做梦,做梦就是掉举,至于说做梦是心理意识的哪一种作用?譬如说梦的境界是独影意识,独头意识所起的作用,不是清明意识,已经在睡眠的状态中。那么,他这独影意识就是意识的背面,现在所讲的下意识、潜意识。潜意识并不是就是阿赖耶识啊,不要搞错。 我们讲睡眠或者我们在休息状态中的脑子思想不能凝定下来,轻微的想;譬如念佛,一边念,乃至念到很专心,可是我们其他的轻微的、习惯的思想,并没有清净,这就属于掉举。散乱就更严重了,因为我们都在乱想的,没有规律的。掉举呢,轻微的,这个掉举是很严重的一种习气,假使我们这个人不散乱、不掉举(就得止了)。那么跟着来的这个心理现象、所谓大随烦恼就是昏沉。 “云何昏沉?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能障轻安毗钵舍那为业。”这个所谓“昏沉”,“云何昏沉”?原文的句子,就是倒装的文法,属于佛经的翻译文学,怎么样叫作昏沉呢?昏沉,它是一个现象,一个心态。使我们的心啊,“令心于境”,对于前面的境界,这个“境”包括很多:譬如我们注意看一个东西,会看疲劳的,这个疲劳可以说在生理上,视觉神经看疲劳了,影响脑神经的疲劳,这是在身体上;在心态上(心理上),就是说我们对某一件事情非常注意的时候,注意力很强,很容易进入昏沉,这就是“境”。 譬如我们念佛或者是打坐修定的人,往往会在轻微的昏沉状态中,或者是在严重的昏沉状态中,自己以为得定了,这就很严重哦。所以把昏沉当成定境,还不如不修行,所得的果报,(是)脑子越来越迟钝。现生的果报,记忆力减退,对于其他的事情没有兴趣。那么他生来世的果报啊,本来要学佛了,结果学成变猪了!猪一天都在昏沉,那叫昏沉,很多的动物都在昏沉中。假使我们一个人竟日时间后面后脑一块板一样,反正头脑不清明,思想不清明,乃至读书读不进了,看书看不进了,都在昏沉。所以,昏沉这个现象很严重,掉举、昏沉是大随烦恼,跟到身上来。 所以,这个昏沉啊,能使我们心对于这个外境(外在各种境界),内境(内在的各种境界),譬如我们念佛,是我们心去念,也是念头在念佛,譬如我们修一个观想,也是心去观想,譬如我们听呼吸做工夫,心去做工夫,结果这个心啊,就是这个内境了。 “无堪任为性”,“堪”是可能、能够。“堪”是古文了,古文常用它,所谓“不堪”是很难受,不可能,不愿意担任。“堪”,上面用了个“无”字,就是可以,“任”担任这个事。譬如我们念佛,都晓得学佛念佛,净土宗的方法,知道起码要念到一心不乱,事实上我们念不到,做不到一心不乱,都在一边念佛一边乱想,不是在掉举就在昏沉中;或者念佛念念、念了什么都没有了,以为得定了?空了?那不是空了,那都是“傻傻”了,这是很危险。1681 所谓昏沉的现象,它的性质,使我们的心与境(对内、外境),或者是说内境“无堪任为性”,不可能达到那个目的。譬如我们打坐修定,目的是求定,念佛起码的条件“一心不乱”,可是我们始终都没有做到,为什么呢?不是掉举,就是昏沉,人生境界就在两个现状中。换一句话,大昏沉就是睡眠了,“睡眠”在唯识不能那么讲。在普通的佛学可以说大昏沉就是睡眠。在唯识不行,睡眠是睡眠,昏沉是昏沉。因为睡眠那个境界是完全迷惑了,不知道了;昏沉啊,还有一点点知道。 譬如有些人打坐、学佛做工夫,坐在这里什么都不知道,很静的,可是呢,自己也知道自己坐在这里,还认为是很好的境界,很惬意呢,这个是昏沉,那很严重!所以,修行在这个境界中啊,“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它的性能,就是“堪任”这个范围,它是如此。 当然,睡眠同这个闷绝,唯识所谓讲闷绝,就是昏迷,打伤的人脑震荡,或者跌倒受伤,或者心理受某一种刺激,昏过去了,那个叫闷绝,一口气就闭住了,“绝”是思想切断了。闷绝与睡眠,有不同的范围,所以学佛到了唯识这个地方,每一个心性的范围,自己要观察得很清楚,不能笼统。所以,禅宗祖师有一句话,叫“笼统般若,颟顸佛性。”那是不可以。一般人学佛,就是“笼统般若”,佛法是智慧之学,不是迷信的,也不是功夫。 所谓信、正信同功夫,是培养自己智慧开发的一种方法,并非究竟,他的究竟是证得菩提、智慧的成就。这个原则要把握住,智慧的成就不是盲目的迷信的,盲目迷信你没有结果,并不是说功夫到了就是学佛,那也不是正路。所以我们对于自己这个心性分析、观察每一点都搞清楚了,才能真正学佛。譬如三皈依了就说我已经学佛了,那就是“颟顸佛性”、“笼统般若”!那是最糟糕的。不能笼统、不能颟顸,一定要搞清楚。 对于“轻安”的这个心态的性质,它本身是这样,“能障轻安毗钵舍那为业”,所以,这样发不起轻安,轻安是学佛的第一步,心理啊非常平安,一切烦恼、一切的妄想清净了,就是心理的安。烦恼妄想清净了、心里头安详,所以佛经上经常用一个名词:“安隐”,我们大家年轻同学注意,将来碰到佛经,不要改这个字,或者有些人随便改了,变成“安稳”,稳当的“稳”,这个“安稳”就是改错了。他是用安隐,这个佛经文学“隐”字用得非常高明的,让一切妄念“隐伏”下去,没有了,杂想妄念没有了,心里非常平安、安隐的境界。这个是心的状态。 身呢,也有生理身体的状态,身体越来越轻灵,障碍没有。譬如我们念佛也好,打坐也好,来学佛,最大的障碍就是这个肉体。老子也说过这个话,人生最大的拖累,就是“为吾有身”,因为我有这个身体,这个身体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太多了,所谓生活的现实究竟是为谁啊?就是为了这个身体在忙。冷了要穿衣,热了要脱;饿了要吃饭,吃多了又难过,肠胃又发炎了。所以这个身不能“轻”。这是解释轻安这一个名称,它的属性的范围,笼统归纳起来,佛学有这么一个名称叫轻安,是另外一种境界。至于到达轻安,不管念佛、参禅或做任何工夫,必须首先要有轻安的境界,身体从头顶下来都是清凉的,清凉不是形容词,硬是有一种清凉的感受,这是最初步。慢慢会到全身得一种乐感、快乐,身体上每一个细胞都是快乐,一种快感,这样进而会达到身体的障碍慢慢减轻了,减轻了就可以进入轻安的境界。我们不能够轻安啊,就是昏1682沉所造成的障碍。所以,大家念佛或者打坐,总在昏昏沉沉中,头脑不清楚,这个时候,觉得好像自己没有乱想,是啊,到了昏沉境界,他自己觉得没有乱想,以为这个是思想、妄想空了,全错了!是昏沉! 因此,昏沉的对面,相对的,有了昏沉境界发不起轻安。什么叫昏沉?譬如说我们今天这个天气,大家都是现场感受到的,因为连个天空都看不清楚,沉闷的,三月间这个天气,你说它冷吗?倒冷不热的,就是李清照的词说过的“乍暖还寒时候”,看起来这个天气暖和,可是还冷,“最难将息”,很难保养自己,“将息”,像我们家乡的土话,它还叫“将息”,这个就是说你要好好保养自己,“最难将息”,“将息”就是保养的意思,就是很难保养自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