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你好,我是叶小鱼,欢迎来到我的文案课。每天学点文案技巧,生活处处都能用得着。
上节课,我们知道“描绘-承诺-证明-敦促”这个4P说服公式中,“描绘承诺”如何做,运用“说痛点”,和“说梦想”两个方向,那么,接下来这个证明的部分,如何写呢?如何有效证明,说服你的读者?
我总结了七种方法,很好记,叫“四用三讲”。哪四用呢?就是用权威、用数据、用示范效果、用细节;三讲呢?就是讲故事、讲口碑和讲愿景。
为什么要把这七种方法划分为两部分呢?你可能已经发现,前四种,用权威,用数据,用示范效果,用细节,比较偏理性。而后三种,讲故事,讲口碑,讲愿景呢,更偏感性。
从感性和理性两个角度,可以有效说服读者。为什么人们容易被说服呢?我们前边说,大脑中的旧脑是决策脑,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旧脑下达的指令。能够影响旧脑的,除了那几种直接的刺激源之外,就是包裹着旧脑的新脑和间脑了。因为新脑负责理性思考,而间脑负责情感处理,所以能刺激新脑和间脑的,就是理性分析的东西和感性刺激的内容了。
所以呢,我们要说服读者,取得他们的信任,就要从触动新脑和间脑入手,也就是要从理性和感性两个角度来说服他们。我们下节课谈怎样从感性上打动读者,这节课呢,先了解前四种,看如何从理性角度说服读者。
1. 用权威
先看理性说服的第一种方法,用权威。
什么是权威呢?
对于病人来说,医生就是权威。医生让你去抓一种药,即便你的朋友告诉你,另一种药更好,你也肯定会去买医生推荐的那种药。为什么?这就是医生的权威性在发挥作用。
其实我们不光会听医生的话,在各种领域,都会选择相信权威。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的权威性从哪里来的呢?
社会学家是这样解释原因的:我们每个人之所以总是不自觉地服从权威,是因为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权威,因为他们知道的比我们多,不听他们的话,总是容易吃亏。比如他们告诉你不要摸烧红的铁块,你不听话去摸了,那结果可能有两种,第一种是被烫得记忆深刻,第二种是烫完之后被揍得印象深刻。
一次不听话被烫伤,下次不听话被刺伤,下下次不听话被摔伤,各种伤之后,父母和老师的权威性就树立起来了。我们的大脑在做决策的时候,一方面图自保,另一方面图省事儿,就会自动听从权威的要求。即便长大以后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们仍然会不自觉地相信权威、服从权威。
既然人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我们完全可以针对这一特点进行专门的设计,在文案中引入权威,让你的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被说服。
怎样做呢?通常有四种做法。第一种是引入权威的个体和组织,第二种是运用权威标识认证,第三种是自造权威,最后一个呢,是权威的附着。具体什么意思呢?
权威的个体和组织,这个很容易理解。你看一些牙膏的广告,什么口腔研究院研究证实啊,什么口腔医学会的认可啊等等,说服效果杠杠的。
权威标识认证呢,也很简单。你看到的什么绿色食品标识啊,珠宝的鉴定证书啊等等,都属于权威标识认证。企业给自己的产品认证,是不太容易取信于人的,所以呢,这个认证都是第三方权威机构给颁发的,比如说什么卫生组织,行业协会等等。
但是,如果你的商品既没有那些权威的认证,也没有找那些权威的角色,应该怎么办呢?有办法,就是自己去创造一个类似于权威这样的东西。比如有一款奶粉,它就做了一个盾牌的标识,上边写着“天然营养锁留系统”。虽然并没有人给这句话背书,但是你乍看之下,有没有一点权威的感觉,感觉比较可信呢?
最后一种做法呢,就是权威的附着,就是当你没有这些东西,也创造不出来的时候,可以找一个靠山靠上去,比如给某个行业的龙头企业提供一些相关的服务等等。有一个电商品牌用的就是这个方法。它的产品没有代言人,也没有权威认证,更没有自己去造一个权威,而是把知名品牌的供应商这一点拿出来说事儿,让你知道,我的东西跟那些大品牌的东西,是同一个厂商生产的,从我这里买,价格会低很多,性价比很高哦。
这就是利用人们无意识地服从权威这一特点,来说服读者。接下来我们看第二种方法,用数据。
2. 用数据
用数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用数据说话,让你的内容显得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比如说有一款手机那句洗脑般的广告语,“充电五分钟,通话一小时”。五分钟和一小时这两个数字太具体,太形象了,它让你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个商品的闪光点,所以效果非常好。如果它说,充电时间超短,续航能力超强,估计绝大多数人会对它无感。
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某空调品牌强调自己节能,说,“一晚一度电”;比如ipod,强调自己容量大,说,“将1000首歌放进你的口袋”。你看,类似这样的文案会让人有很强的画面感,很形象,所以带来的冲击力和说服力就比较强了。
但是这个方法不能瞎用,你得遵循这么三个原则。
第一个,数据越准确越好,因为越准确越有说服力;第二个呢,能用阿拉伯数字,绝不用中文数字,因为阿拉伯数字更容易进入人的大脑;第三个原则呢,就是一定要选一个让人听起来舒服的数字,比如,“你已超过20%的用户”,这句话听起来就比“你被80%的用户打败”感觉要好。
其实用数据这个方法,和用示范效果这个方法,都有人类行为学和心理学的根据。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在文案中怎样用示范效果来说服你的读者。
3. 用示范效果
用示范效果来说服人,也是很常用的方法。比如洗衣粉的电视广告,各种脏衣服,经过洗涤,干净得跟新的一样。经典的“用汰渍,没污渍”这句广告语,响遍全国。
我们上节课谈到的那个挂烫机的文案,通过图片展示了使用后带来的完美效果,也是在用示范效果来说服它的读者。
不过在使用示范效果这个方法之前呢,你一定要想清楚,到底想要体现什么卖点,然后再思考用什么样的内容,去证明这个卖点。卖点非常多,选择很重要啊。
用数据和示范效果,为什么效果会比较好呢?你发现没有,这两种方法都很直观,它们能给读者带来很强的画面感,这个画面感传递的信息特容易打动人。
而且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这两种方法都符合人们对一致性的追求。
什么意思呢?心理学家发现啊,人总是期望保持一致,比如你的朋友向你做了一个承诺,如果他后来没有履行这个承诺,你心里肯定会不舒服,这跟你们亲不亲密没有多大关系,它只是人类千万年来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共性。
为什么会这样呢?科学家解释说,如果我们前后一致地做事情,得到的结果总是比较好的。如果不这样做呢,生活就乱套了。这种生活经验代代传递,就形成了诚信守诺的道德感,做事要前后一致,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你照我们上节课讲的“描绘承诺证明敦促”来写文案,开头就做出了承诺,承诺你的商品可以解决问题,或者说可以给人带来好处。读者自然而然会期望看到后续的证明。用数据和示范效果呢,可以给这个承诺最直观、最直接的支撑。所以你看很多说服力非常彪悍的文案,对数据和示范效果的使用非常纯熟,说服效果非常好。
到这里呢,我们谈了三个理性说服的方法,第一个是用权威,第二个是用数据,第三个是用示范效果。接下来我们看最后一个方法,用细节。
4. 用细节
为什么说谈一些细节,能够更好地说服读者呢?这里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谈细节更容易取信于人。
比如我说张三很善良,你会相信我吗?多半不会。但是如果我说,张三下班路上看到一只腿部受伤的小猫,不仅给它包扎了,还特地送它去宠物医院治疗。这时候,即使我没有说张三很善良,你也能感受到他的善良。你看,这就是谈细节的好处。写文案的时候,适当地谈一下细节,能够让人们更具体、更形象化地感受到你要说的卖点。
这是第一个原因,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说,谈细节能够制造稀缺感,从心理学上讲,稀缺感会给人带来压迫感,这种压迫感会给人的行为带来全面的影响。你谈的细节越具体、越独特,这个商品就越显得独一无二。心理学家证实,人们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更大。你这个商品越独一无二,人们就越怕失去它,购买的意识也就越强。
而且有一个心理学团队经过大量对比研究说,亚洲人比欧洲人更重视细节。我们的文案主要是给国人看的嘛,所以说呢,适当地谈一些细节,会让你文案的说服力有显著提升哦。
好啦,这节课就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
我们谈了说服读者的4种方法,分别是用权威,用数据,用示范效果,用细节。
从整体上讲呢,这4种方法属于摆事实、讲道理的类型,比较客观,比较偏理性。但是人并不总是理性的,就像要把文章要写软一样,文案也不能太硬,得加入一些感性的元素,从感性的角度去打动你的读者。
那怎样打动他们呢?下节课的内容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
同样,这节课我也在文案区给你留了一个小作业,快来写下你的答案吧!
我是叶小鱼,我们下节课见。
本期作业:
如果要证明一款防晒帽真的能够有效防晒,你会运用怎样的方法?请详细描述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