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下):走出抑郁阴影的法宝是什么?

抑郁(下):走出抑郁阴影的法宝是什么?

00:00
15:45

书友们,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今天咱们探讨有哪些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抑郁的黑暗。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有诸多不同,如果把患上抑郁症比作坠落于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谷底,那么,只有来自患者内心想要治疗的动力,才能为这谷底带来光亮。因此,抑郁症患者一定要去看医生,遵医嘱吃药,才能让自己有一线生机。


而轻度抑郁,“心情不好”的朋友们多多学习“积极心理学”,用积极的知识、体验、方法、技巧来改善自己的抑郁状态,积极心理学认为应对抑郁情绪的方法应该是积极的方法,我们要用一些积极的策略来引导抑郁者转移、替代、升华成积极的情绪。


一位男士用15年的时间积累起上亿的财富,衣着光鲜,事业有成。然而,一场金融风暴席卷全球,42岁的他一夜之间回到赤贫,豪车别墅被拍卖,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个中滋味,一言难尽。他抑郁了,他能够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力在一点点流失和衰败。


然而,他不敢去看医生,一方面,害怕会被确诊;另一方面,他也害怕被熟人洞悉,只要一想到大家知道他抑郁以后,会对他产生的各种探究、惋惜的情绪时,他就宁愿让自己在这样的痛苦中沉沦下去。


有一次他来上我的课,寻求我的帮助,当时我正在国内传播积极心理学,深知情绪的替代和升华的妙处。我没有引导他回忆让自己陷入抑郁的过往场景,也没有帮他探究原生家庭。


我只是反问他:“你看你都活不下去了,都要自杀了,难道不应该回家去见父母最后一面吗?”


他说:“对啊,我都要死了,确实应该回去和父母告个别。”


他的回答让我内心有一点喜悦,我知道他一定能走出抑郁。


从他的描述中,我知道距他的家2公里处有一座林场,林场里有很多刚刚锯下来的粗树干。


我说:“回到家,给你一个任务,做完这个任务,你和父母的缘分就尽了,你可以安心去另一个世界。这个任务是你请妈妈帮你将30根粗树干从林场搬到院子里,什么理由都可以。”


这位男士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上完课,他真的飞回老家照我的办法去做。一年后,当我再次见到他,他脱胎换骨,神采飞扬,我知道他彻底走出了抑郁情绪。


为什么会有这么惊人的转变呢?下面的这段文字来自他的回忆录,给出了答案。


我回到家,步履沉重,只想着赶紧完成任务,和妈妈早点告别,快点离开。


母亲看我回来,特别高兴,她的白头发比去年又多了,步履也有些不稳,看着她欢快的背影,我一阵心酸,在心里默默地说:“妈妈,你唯一的儿子今天是来见你最后一面,你一定后悔生了我这么一个儿子吧。” 我不忍告诉她,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和她告别。


我编了一个合理的谎话:“妈,从林场买30根大木头吧,这次在家时间长,我想做点木工活,打点家具。”母亲高兴得像个孩子,以为这次可以多享受天伦之乐。


我交代母亲:“我午休起来,帮你一起去把木头装车拉回来。”


那天,我一觉睡到下午3点,睁开眼,心情依然沉重。烦躁得很,我走到窗前,已然将中午的话望到了九霄云外。


突然,透过窗户,我看到一个瘦弱的身影,抱着一根比她的腰还粗的木头,艰难地挪动着,那是我的母亲,此时,她已经70岁了,此刻,她还不知道她唯一的儿子已经打算要离开人世,离开她。


那一刻,我泪如雨下,不能动弹,我只是提了一个要求,70岁的母亲竟然真的努力帮我实现。我以为,难过的只有我自己,却不曾想,实际上,我的崩溃,也是对她的折磨。


我看着她一根一根的把木头拖回来,放在空地上,一趟又一趟,我没有去帮母亲,我知道她想为自己的儿子做点事。


就这样,我站在窗户边,终于抑制不住,趴在床上嚎啕大哭,那一天,我终于理解什么是“为母则刚”。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理论,叫做恐惧管理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堪萨斯大学的3位心理学家杰夫·格林伯格、谢尔顿·所罗门和汤姆·匹茨辛斯基在1984年共同提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每个人都有对死亡的恐惧心理,为了缓解对死亡的恐惧,人们创立了文化世界观。文化世界观可以使人们感觉象征性地超越死亡;可以给人提供一种感觉,即每个人是这个有意义的世界中有价值的一员。恐惧管理理论提出了自我心态保护的两种机制——近端防御机制和远端防御机制。


抑郁情绪和恐惧管理理念一样,也有近端防御和远端防御,近端防御就是自我暗示,自我激励,找到自我心理调节的技巧和方法,例如深呼吸、打坐、冥想等;远端防御机制则是让一个人一生都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帮助这位男士走出抑郁的法宝,首先是建立亲密关系,这是能够让自己开心的远端防御机制,亲密关系刺激催产素,瑞士苏宁市大学有一个教授叫费尔,他第一个发现爱的催产素对情绪的帮助作用,无论是母爱、父爱,还是兄弟姐妹之间的支持,都可以让人产生积极力量。哈佛大学研究团队刚刚完成了一项长达70多年的追踪研究报告,即看看哈佛的毕业生中谁会成为人生赢家。追踪结果发现,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是大学专业,不是学习成绩,而是美好的关系,包括稳定的家庭关系、亲密的朋友关系等。


第二个法宝是:哭。


哭是好事,为什么?因为哭除了能释放让人心情愉悦的催产素,还会产生内啡肽,也有愉悦情绪的作用。举个例子,辣味会在舌头上制造痛苦的感觉,为了平衡这种痛苦,人体会分泌内啡肽,消除舌上痛苦的同时,在人体内制造了类似于快乐的感觉,而我们把这种感觉误认为来自辣味本身,所以,很多人喜欢辣味食物。哭也可以让人分泌内啡肽,因此说,引导陷入抑郁情绪的人放声大哭,可能是一种非常好的疗愈。


然而,在社会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很多人已经很久没哭过了吧。


美国他们心理学会发表了一项调查数据,2020年美国男人大概每个月哭两次,女人每个月大概哭四次。这说明哭有一些性别差异,但这个差异是后天文化造成的,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不应该哭,要表现得更加坚强和坚硬。这种误区全世界都有,数年间,人们对哭有偏见,特别是男人的哭被视为是软弱无能和情绪障碍。


在心情抑郁的时候,哭一哭,其实是对自己内心情绪的一种释放。因此,我常开玩笑地说,人啊,最好一个月能哭个三五次,哭哭更健康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如果不想让别人看见你的眼泪,不想让人看见你的脆弱,那么就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偷偷地抹眼泪,你会发现,哭过之后,你的世界海阔天空。


身处失败和逆境,几乎每个人都可能抑郁,面对抑郁时,不同的排解方法,会带来不同的命运。


约翰·肯尼迪·图尔的神作《笨蛋联盟》一度被全世界的出版商拒绝,这让他大受打击,心灰意冷之际,他把车开到密西西比州布洛克西一条空旷的公路上,在那里结束了生命。他去世后,母亲发现了这部遗作,把稿子寄给一家又一家出版商。1980年,在母亲的努力下,《笨蛋联盟》得以出版,很快引起读者 的轰动,并于次年斩获美国文学界最权威的奖项——普利策小说奖。 


走出抑郁的法宝还有很多,冥想、禅修、运动对调节抑郁情绪都有很大的作用。然而,要瞬间从抑郁的状态调整到积极的心态很难,也不现实。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自已需要调整心态,并学会观察与反思自已内心的一些真实反应。彼得·德鲁克有句名言:再好的计划也不过是个念头,除非能够付诸实践。


写作就是自我沟通与反思的过程,对我们战胜抑郁效果明显。


抑郁时,人们感觉很多事情失去了控制,当我们开始写作,不自觉会谋篇布局,“谋篇布局”增加了我们的控制感。控制感可以增加血清素的产生,这可以让我们身心愉悦。


写作还可以改变抑郁者看问题的角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写作时,你会从当前的事件中出来,保持中立的态度,更深入的思索问题发生的原因,这样你就可以找到困扰你的症结所在。


那么,如何写才能产生更多积极的力量呢?


第一是多写。写作是倾诉,不是评判,把烦恼写出来,就像是和朋友倾诉,烦恼得到宣泄。写的越多,心情可能越好。


第二要坚持写,争取每天写20分钟,20分钟是刚刚好的时间。也可以试一试新的写法,新的表达,尽量运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去鼓励自己,给予自己肯定。


第三,别把写作当做一件大事情,不要难为自己。如果写作对于你来说不再是一种放松,更像是一种折磨,那就要果断放弃。


另外,抑郁让人失眠,睡眠问题几乎是困扰所有抑郁者的一大难题。在我看来,睡道至简,抑郁的烦恼是可以睡好的,至少一半的烦恼是可以睡过去的。


数羊是著名的治疗失眠的简便方法,起源于西方文化,目的是为了在一种有节奏的节率中让人慢慢进入放松状态,逐渐入睡,类似于催眠疗法,但并不适合中国人。羊的英文发音是sheep,睡觉是sleep,发音很相近,所以数羊就好像是说让自己睡觉。而国人数羊的方法是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可能数到2000只羊,还没睡着。因为数数会让人的精力都集中在数字上,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清醒。


受到数羊的启发,我发明了一个促进睡眠的谐音法:老外sheep、sheep、sheep,睡着了,我们可以“谁、谁、谁”,不停念叨,“谁”与“睡”谐音,很快就可以睡着了。


正念也可以让我们快速入睡,想象自己睡在一棵非常漂亮的树下或者草地上,想象自己带着快乐的念头入睡。这都是常用的入睡技巧。


人生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遭遇或轻或重的抑郁,但如何去对待它却会影响我们的一生,既然已经是抑郁的低谷了,无论怎么走,都是向上。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这节课我们主要谈了走出抑郁的法宝都有哪些,我们下节课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