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规律,流程管理很重要

学习有规律,流程管理很重要

00:00
14:55

书友,你好,我是北京师范大学学业规划研究中心的张玉梅,欢迎来到《北师大教授的学业提升课》,上一章,我们重点关注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情绪相关的因素带来的学习发展困惑,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将进入全新的章节,我们将探索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方法,从策略上让孩子提升学业。

【矛盾与困惑】
什么样的孩子学习成绩好?这个是我们家长经常讨论的问题,有的家长说孩子成绩好不好全看聪明不聪明、自不自觉,因为他们发现有一些孩子,家长不管、老师教的也一般,但孩子成绩就是很好。也有家长说,孩子成绩要靠管着学,家长不管理,孩子的自觉性就差,只要功夫花到,成绩差不了。当然也有家长说,孩子的成绩既要孩子聪明、也要老师教的好。   
那么,这个问题究竟有没有正确答案呢?
我常说学霸自有规律,学渣各有不同。孩子之所以学习不理想,影响因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对学习兴趣不高,有的是因为家庭氛围影响,还有就是和老师、同学的关系不好也会影响。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是有一定共性的。这个共性有四点,分别是不笨、爱学、会学和教的不差,前三点是内部条件,最后一点是外部条件。不笨是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会太笨,也就是有平均的智力水平,但并不是每个智商都很高;爱学是说成绩好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较高;会学是说成绩好的学生有一套得当的学习方法;而教的不差是孩子所在的学校教学水平不会太差。我们想要帮助孩子提升学业,让孩子发展更好,要做的其实就是在这个规律中找到我们自身适用的,可以提高和帮助孩子的地方。

【案例分析】
小青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小学学习没让家长操过心,作业都能写完,考试也不会太差,但是进入初中后,用他妈妈的话来说,就是开始手忙脚乱。家长想到几年以后中考的竞争,就开始紧张,对小青的要求就会提高,可小青的考试成绩偏偏忽高忽低,这令家长更加担心,再加上老师也反映,他上课的状态不好,有些跟不上。面对孩子出现的这些问题,家长第一个反应就是批评孩子不够努力,可该如何努力,怎么努力,家长也不知道,只能在家里要求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在学校让老师多提问;校外再尝试找补习老师补课,可是效果并不理想,花了很多钱,成绩也没提高,孩子还总抱怨没有休息的时间。
这里,我们重点说一说家长这个环节。作为家长,我们并不能辅导孩子学习具体的某个学科,毕竟能给初中孩子讲数学题、能和初中孩子进行英语对话的家长是极少数;那我们家长能做的是哪些呢?小青妈妈做的方式为什么没有起作用呢?
其实关键点在于了解孩子学习的科学规律,然后根据这些规律,把孩子的学习过程当成项目来管理。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些规律究竟是什么。

【理论与研究】
第一个规律是孩子学习像马拉松,而不是百米短跑。无论我们家长是否愿意,都不得不承认,自从孩子进入学校以后,孩子的学习就好像一场比赛,站在起跑线上有很多同龄的孩子,每个孩子生理基础不一样,家庭环境不一样,个性特征不一样,有活泼开朗的、也有内向稳重的,懵懵懂懂的孩子虽然不知道学习的意义,但在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下不约而同地往前跑。跑着跑着我们会发现这些孩子有的跑的快,有的跑得慢;也就是在学习上,有的成绩好,有的成绩不理想,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担心孩子被落下,会输了比赛。但如果我们回头再看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就会清晰地看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且永不停息的过程,如果比喻成跑步,更像是马拉松跑步,而不是百米短跑。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事情,一个人成就的高低,关键在于持续的学习能力,而不是某一时刻的学习成绩,即便成年之后进入职场,学习也会是孩子生活的常态。
孩子在接受基础教育的阶段,如果把每一次考试当作竞赛的终点,就像让孩子跑了一个又一个百米冲刺。我刚刚讲到的小青的例子就是进入初中以后,家长会关注每一次考试的结果,孩子一个阶段考不好,会慌忙增加后面的学习时间,用增加学习时间,刷题补习来弥补,而如果把学习当作是马拉松,我们就要更多地思考孩子学习的现阶段是不是需要冲刺,是夯实基础,稳扎稳打,还是保护学习兴趣,厚积薄发。这个规律给我们家长的启示是,从我们孩子现在所处的阶段看更长远的发展,关注孩子能力的增长远远比学习成绩一时的增长更重要。
第二个规律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因素,往往是多样的、复杂的。我们想让孩子成绩更好,往往会期待有某一种学习方法,或者学习诀窍,只要把方法和诀窍用在孩子身上,就会让孩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一招灵”。但这其实是很难实现的。孩子的学习是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比如孩子学习兴趣稍微提高一点,那可能学习就更愿意投入;学习方法更优化一点,学习的效率可能就高了一些;老师讲授的方法更对孩子脾气,那孩子课堂的听课效果就好一些。而我们看到孩子发生的改变,往往是某些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一点给我们家长的启示是,一方面,我们不去期待用“一招灵”解决孩子学习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对小的改变叠加在一起的效果充满信心,这和学习的第三个规律也有关系。
第三个规律是学校课程的学习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因为这个规律,所以在学校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孩子在小学时学习的内容一般和生活经验相关联,这对孩子的记忆和理解有帮助,而随年龄增长,学习的内容逐渐就会变得抽象了,也会是不同内容的组合与结合。我们有时会对孩子的学习不满意,但回头看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会发现孩子从认识第一个字到现在,他的知识和能力增加了太多,提升了太多。这一点给我们家长的启示是,我们不要低估长期的力量。当孩子学习遇到问题时,我们要思考,怎么做才能让他未来一段时间以后获得更好的发展。 
最后一个规律是孩子学习时间的投入与学习效果并不是完全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孩子学习,并不是学的时间越长,成绩越好,当学习时间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么成绩的提高就没有那么明显了。这个时候我们家长要重点关注孩子学习策略的改进,或者说学习方法的优化,以及在孩子学习过程之中,影响学习的内外部因素。

【研究实践】
有一项关于优化孩子学习流程的家庭指导小实验,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都会遇到单词背了忘,忘了背,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实验进行了四个星期,在这期间,不要求孩子增加学习时间,也不要求孩子做过多的练习,只是让家长改变检查单词背诵的时间。比如原来孩子是晚上8点背完单词,背完家长就检查,现在还是要求孩子8点背完单词,但检查时间变成了9点。仅仅这一个细节的变化,就会发现这些孩子的单词记忆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为什么晚一点检查背诵情况,孩子反而记得更好呢?这就是对孩子复习、练习流程的管理优化,刚背完就检查,孩子记的比较多,他会认为自己已经背会了,可过了一个小时再检查,他就会忘了一些,为了检查时记得更多,孩子在记得时候就会更加投入。

【实用工具与方法】
如果把学习流程进行简单分类的话,我们可以把学习流程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要想让孩子成绩提高,这三个模块都需要关注和提高。学习前不仅仅是去学校上课前,也包括学习一门新课、一个新知识之前;学习中包括孩子课堂的学习,自学的过程;学习后往往需要关注孩子的复习、练习以及考试检验的情况。
在这里我推荐你根据孩子的情况做一个“学习流程分析表”,可以针对孩子的某一个学科的学习情况,最好是你认为他需要提高的科目,这个表包含五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基础情况”,在这个部分填上你认为孩子的学习基础怎么样。比如孩子数学成绩不理想,在这个部分,就要填上孩子过去数学学习的情况,是一直不理想,还是最近出现了问题;如果是一直不理想,那就需要关注在哪个阶段出现的学习问题。另外,基础情况还要写一下孩子对这一学科的兴趣程度,当兴趣偏低的时候,我们要重点关注提高学习兴趣,减少孩子在这一学科上的负面情绪。
第二个部分是“学习准备”,这个部分是分析孩子学习这一学科,会做什么准备,学习新知识前,是不是会提前预习。关于是不是需要预习和如何预习,我在后面的课程里,会专门讲解。
第三个部分是“学习过程”,这个部分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沟通,了解这门课孩子的课堂学习情况,包括老师反映的注意力情况、课堂互动情况。在与老师沟通的时候,可以问老师,孩子课堂听课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有,该怎么改进。这样对了解孩子的听课情况有很大帮助,也能够在家庭教育中指导孩子提高学校学习的效率。
第四个部分是“复习练习”,这个部分是我们家长要思考的,孩子在课后对学习内容复习和练习的情况,包括学校作业的完成情况、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的体验。比如题目量和题目的难度是不是合适,孩子做起来是很轻松还是很吃力。有一定难度但又能做出来的练习对孩子来说最有帮助,也就是发展区的练习,如何做发展区的练习,我将会在后面的课程里详细讲解。
第五个部分是“补充知识”,学校的教育是面对全班孩子的统一教育,但每个孩子发展的水平不一样,学习的风格不一样,遇到的学习问题不一样,所以,进行补充知识的学习对孩子来说也是提升的关键因素,这个部分就是我们家长去思考孩子在这一学科需要哪些补充知识?是基础的练习还是课外的阅读?是定义背诵还是强化某一个知识点?曾经有个妈妈就是在分析孩子要补充的知识以后,让自己的儿子寒假坚持做初一的数学练习,从而让这个初二孩子的数学成绩从30多分提高到了60多分。
给你推荐的这个“学习流程分析表”,其实就是把孩子的学习流程列出来。使用这个表格的关键在于,分析每个环节孩子的情况如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何改进和提高,通过小的环节改进和提高,就能够给孩子带来大的改变。
我常说,要让孩子有提高,千万不要简单的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要努力”,提出具体的要求才能让孩子知道怎么才是好好学习,而具体要求的提出,需要我们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的规律,在不违背规律的前提下,根据流程提出学习要求。


这节课就结束了。给大家留一个小的思考: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你最想帮他在哪个环节获得提高?欢迎分享给我们。
下节课,我讲给你重点讲一下学习流程中,预习这个环节,有什么科学的方法。我们下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