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栖品读诗经》配套书籍 >>> 点击订购
主讲人:林栖
逐篇逐句逐字,结合历史、哲学、心理学、电影等,多学科多角度品读《诗经》。本集概览:
品读[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 全面理解诗歌,了解背景线索,不仅限于写作手法
* 诗歌在场景背景上的细微转换
* 古代贵族妇女的礼服文化
* 对比杜甫的《丽人行》诗歌深入品读
图片来自小露
[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偕老:夫妻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副:贵族妇女的一种首饰。
▷笄(音jī):簪。
▷六珈:笄饰,用玉做成。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举止雍容华贵、落落大方,象山一样稳重、似河一样深沉。佗音tuó。
▷象服:是镶有珠宝绘有花纹的礼服。
▷宜:合身。
▷子:指宣姜。
▷淑:善。
▷云:句首发语词。
▷如之何:奈之何。
▷玼(音此):花纹绚烂。
▷翟(dí):绣着山鸡彩羽的象服。
▷鬒(音诊):黑发。
▷髢(音敌):假发。
▷瑱(音tiàn):充耳,冠冕上垂在两耳旁的玉。
▷象:象牙。
▷揥(音替):剃发针,发钗一类的首饰。一说可用于搔头。
▷扬:额。
▷且:助词,无实义。
▷皙(音xī):白净。
▷胡:何,怎么。
▷而:如、象。
▷瑳(音搓):玉色鲜明洁白。
▷展:古代后妃礼见王或宾客的礼服。
▷絺(音吃):细葛布。
▷绁袢(xiè pàn):夏天穿的亵衣、内衣。
▷清:指眼神清秀。
▷扬:指眉宇宽广。
▷颜:额。引申为面容、脸色。
▷展:乃,一说“诚”,的确。
▷媛:美女。
“发端一语忽提‘君子偕老’,几与下文词义不相连属。”—【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君子偕老》这首诗歌下文都是在描述宣姜华丽的衣装和仪态,而发端的第一句却莫名的来了一句“君子偕老”,如果我们仔细品读,似乎会觉得这一句与下文的内容都没有意义上的连续性。
“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大白话】
宣姜的仪态像高山那样的稳重、像河水那样凝静,用于形容仪容姿态之隆重、华美。
“袆是王后之服,而诸侯夫人得服之者,盖嫁摄盛之礼,明此诗为宣姜初至时作矣。”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大白话】
“袆衣”,也就是“象服”,一般是王后所穿的礼服,而宣姜这样的诸侯夫人穿着这样的礼服,一般只有在出嫁这样非常隆重的场合,这里也再次点明了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描写宣姜初嫁到卫国时的情景。
“翟衣,祭服。刻绘为翟雉之形而彩画之以为饰也。”—【宋】朱熹《诗集传》
【大白话】
翟衣是绘有野鸡纹饰的华丽礼服,是用于祭祀的。
“言服翟衣事神明,必其德足当之,非谓姜有其德也,何如而可以事天?何如而可以事帝?此刺姜令自思。”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大白话】
宣姜初婚穿着翟衣祭祀神明,最重要的是她的德性必须要足够匹配,而诗歌第一段就很明确的告诉了我们“子之不淑”,宣姜缺乏美德,所以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虽然看似赞美,但实在疑问反问,宣姜这样的无德之人有什么资格被称为天仙帝女呢?又有什么资格去祭祀天地祖先呢?
“首章之末云:‘子之不淑,云如之何’,责之也,二章之末云:‘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问之也,三章之末云:‘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惜之也,辞益婉而意益深矣。”—【宋】东莱吕氏
【大白话】
诗歌每段的最后一句,从第一段的“子之不淑,云如之何”,直接责备宣姜不淑;到第二段的“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疑问反问宣姜的德行;再到最后一段的“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充满怜惜同情;讽刺的意味越来越隐晦减弱,而同情怜悯之意却慢慢增加,可见诗人也是有感情的,不单单是挖苦讽刺,也对宣姜这位绝世美人的遭遇和不幸所深感同情,用辞越来越委婉,而情意越来越深。
【对比阅读诗歌——丽人行】
《丽人行》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下期预告
053《鄘风•桑中》想唱就唱,唱你所想
《桑中》这首诗歌虽然简单,但非常特别,历来被称为“无题诗始祖”。如果以民间传唱歌谣的角度去理解的话,我们看到它非常特别的一面,有虚有实,交错变化。“实”的是它的主旨是关于爱情的,“虚”的是诗歌里的地方、人名都是虚指,是歌唱者可以自己随意更改的。由此诗延伸,我们来聊一聊无题诗的魅力所在。
此诗写于宣姜婚礼之时,诗人是如何从宣姜的服饰看出她的“不淑”?再者,宣姜本来是要嫁给公子伋的,却被卫宣公霸占,这是宣姜的错吗?此诗一味责备、讽刺宣姜,谁又理解她的悲伤和无奈?
26_12_27_08_24 回复 @HKX1: 第二次回听重读,觉得全诗表达的是对宣姜不幸遭遇的怜惜之情,“淑”是指她遭遇不淑
在这段婚事中,宣姜应该才是受害者啊。为什么诗歌还要说她失德?嫁给谁都不是她能决定的,如果可以,哪个女子不想嫁给自己心之所爱。 明明是一群男人为了自己的私欲和利益把宣姜作为棋子,世人却反过头来要去责怪她。这难道就是受害者有罪论吗? 不管之后她做了什么,但至少在出嫁之时,她是最无辜的。
星光璀璨少年郎 回复 @落叶舞空: 是的。但是世人认为她后来做的事是不淑的
这首诗如果作于结婚典礼时,那当时并不知道宣姜不淑。子之不淑是不是有遇人不淑之意呢 如果说是讽刺宣姜,那也有可能是作于后来,诗人回忆当时宣姜出嫁时的场景而作。
青青清清晴晴 回复 @仙女柚子233333333: 一定是当年亲历过这场盛大婚礼的人,后来的感慨之作,结合题目《君子偕老》如果宣姜当年没有被卫宣公霸占,而是嫁给了公子彶的话,也许他们就会幸福恩爱的白头偕老吧,宣姜后来的行为也许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报复行为吧!!
与其说是讽刺,不如说怜惜美人错配老头吧,子之不淑不是说宣姜不守妇道,没有品德,应该是叹息她遇人不淑,错配个荒淫的老头
象、翟、展,三种不同的礼服表达三个场合的转化。老师讲得很到位
同有此疑?若是宣姜初嫁典礼上所作,那么宣姜初至,国人何以治其不淑呢。子之不淑,应该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感慨宣姜的丈夫是个不淑之人。越是写宣姜美丽,越是增强这种双方反差而倍增感慨。鲜花越美,越增强人们对牛粪的厌恶,这就是委婉讽刺宣姜的国君丈夫。
谢谢林老师的解读。辛苦了
古人以女性体格健硕、额头宽广为美。
象服
太棒了,委委道来,细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