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心?第六识亦虚妄?以什么修菩提?

如何用心?第六识亦虚妄?以什么修菩提?

00:00
16:51

经文:【但汝於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一段经文,是世尊指出阿难尊者,分别测度所用的心啊,决定是妄心,不是真心。那么指责阿难呢,实在上说,就是指责我们大众。因为我们像阿难一样,无始劫以来,都把这个能够推想、能够思维,无不是执着以为这就是我们的真心。

我们在日常用事是用这个心。现在我们学佛了,学佛修道啊,还是用的这个心。必须要晓得,日常生活用这个心,结果才有六道的流转,生死的苦果啊。再要用这个心去修行,楞严会里面讲得很清楚,最高的也只能修成一个阿罗汉,小乘的阿罗汉。小乘阿罗汉是什么境界呢?前面一句说得很清楚,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是不究竟的,这是没有见道,不要说是证道了,道还没有见到。

阿难在楞严会上,可以说是他梦醒了,觉悟了,发心要求如来果地上的大定。换句话说,要发心真正的学佛,希望自己也能像佛一样的,契入佛的境界。这种心是非常稀有而难得的。阿难既然发心了,佛是大慈大悲。如来所证的是真实的果地。真的果啊,一定要真心才能够相应。如果我们还用妄心,求真实的果啊,这是决定求不到的。所以这个经文从开端,一直到现在,都是辨别真心与妄心。

实在是这个妄心啊,为我们久远劫来使用惯了,现在虽然听佛讲得很有道理,可是依旧不能够舍弃。阿难尊者是如此示现的,而我们自己想一想,是不是确确实实不容易放下的。信是信了,放是放不下,这才使世尊啦,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地来详细地给我们开导。

所以第一句就说:【我非敕汝,执汝非心】。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不是故意地来责备你,叫你舍弃你的执著。故意说这个不是你的真心,不是佛故意说的。而是什么呢?事实是如此啊。所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啊。那么我们能够思维、能够想象的,在唯识里面讲,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到底从哪里来的呢?还是唯心所现,还是因心成体之物。诸位要晓得,不但第六意识,连阿赖耶,都是真心所现之物,何况第七识,何况前六识呢?那么这种道理啊,实在稍稍涉及佛法的人,都能够说得出。

但是讲到功夫,功夫就是转识成智了,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地在做这个功夫呢?!也有一些人很想转,不知道怎么转法。为什么说他不知道怎么转法呢?就是说他不会用心,还是用的第六识,用的这个妄心。那妄心怎么转妄心?!没有法子转的啊。妄心转妄心只有增长虚妄啊,所谓是增长邪见与烦恼,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佛在这部经里面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仍然执著能够攀缘、想象的,以为是自己的真心,那就是「认贼为子」,是错的。如果要执著这个不是心,不是真心,那又好比离开波浪去找水。在这个时候,诸位想想啊,我们要怎么办呢?执著是错误的,不执著还是错误的!

如果这个意思一下会不过来,我们还举古来祖师的比喻,比如说,以金作器,器器是金。指器就是金,是错误的,不可啊;离开器再去找金啊,也找不到啊。这里面我们应当要有一个悟处。悟处在哪里呢?问题是在有没有执著啊。执著是一个妄情,是虚妄的情执。破了这一层妄情,一切法哪一法不是真实法呢?!去了执著啊,波原来就是水,水就是波,水波不二啊;去了情执啊,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一如啊。正如同金就是器,器就是金,金器是一不是二啊,这就叫做会用功。所以,佛在此地教给他,再往深一层去观察。所以说:

【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

这就是教给阿难尊者,将分别觉观,微细揣摩,究竟它是真还是妄呢?离开前尘,它是有体还是无体呢?前尘是指的境界,五根对外面,色声香味触,这是外面的五尘境界。意根呢,对内,五尘落谢的影子是对内,所以叫法尘的境界。前面五根要是离开五尘,根尘不偶的时候,前五识不能够生起,这个道理我想诸位都晓得的。

第六意识要不缘法尘,第六意识也不会存在的。为什么?它没有自体呀。可见得,它是妄。那么离尘还要有一个独立自体啊,那就是真的。如果在我们微细揣摩之下,前五识是个断灭相啊,比较容易觉察得到。为什么?那个相粗。譬如说眼识九缘生,耳识八缘生,相粗,容易觉察到,我们前五识是有断灭的。既然是有断灭了,那就是还有显著的生灭,那这个不是真的。

真的怎么样?真的不生不灭。第六意识啊,不大容易能够观察到它这个断灭相。为什么呢?它这个相续相啊,比前面五识要来得细密。睡了觉了,它还会做梦。梦里面的作用呢,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比前面这个五识要微细得多了。它这个分别攀缘的境界,也非常的广大,内外都能缘,难怪一切众生把它当作真心。所以佛在此地叫我们【微细揣摩】啊,粗心大意是看不到的,细心去观察,才能够发现到它的真相。真相就是离尘无体。

「微细揣摩」,这一句是提醒阿难尊者。提醒阿难啦,当然就是提醒我们。怕我们被佛逼到这个地方,走投无路了,茫然而无所措啊。所以佛在此地点醒一句。这个点得好,叫我们不必再找别的途径,不要再打歪主意,像阿难前面七番破处一样,胡思乱想。而微细揣摩这一句呢,实在是教我们就路还家,妙极了,叫我们自己辨别这个心是真是妄。下面呢,怕我们还看不出来,还体验不到这个境界,所以佛再引导我们:

【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

凡夫、外道、小乘、权教菩萨,都是将分别觉观认作真心。那么经过这样一次堪验,我们才晓得这个分别觉观啊,是因前尘而有的。即有能生的六尘,才现出所分别的六识、所生的六识啊。六识是妄心啦,如果离开了六尘境界,这个六识就没有了。那么这就是显示出这种分别是虚妄的,所以叫作虚妄分别啊。虚妄分别就是妄想。

真如本性里面,也就是真心当中,决定没有前尘;真心理体里面也决定没有妄想。所以佛在此地很肯定地告诉我们,这个分别心呐,是前尘分别影事。你看看,连这个阿罗汉、辟支佛他们所证得的这个境界,还是分别影事。

上一次给诸位说过啊,在六结三空里面,阿罗汉是分别第二个结,静,幽闲是静。内守,守就是分别、执著。明心见性啦,有六个结,阿罗汉才住第二个结里头。他去明心见性还相当的遥远,他还要透过四关才能够见性。所以说到这个地方,我们要想明心见性,谈何容易啊!我们能够修得个罗汉就不错啦,罗汉距离见性还遥远得很呢。

诸位要能够想到这个地方,你才会相信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的,末法时期的众生,舍了净土啊,那全是高谈阔论,也全是纸上谈兵,无济于事。无论哪一个法门,都不会有成就的。幸亏有了这个净土法门,我们才有救啊。

净土法门的好处在哪里呢?唯一的一个特色就是带业往生。不必断惑,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生在这样一个时代,你要是不修净土,修其他的法门,试问问你有多大的能耐?!我们不要说得太高了,就是内守幽闲,你能不能做到?做到了也不过阿罗汉而已。距离圆初住,还非常的遥远。

所以我们要认识自己呀,要晓得自己的根性。取净土法门决定正确!纵然取净土法门了,净土的道理还要懂得,方法不可不知,我们在这一生才能成就。如果盲修瞎练,成就还是很困难。那么这是我们读到这个地方呢,才知道啊,真正地不容易。

下面说:【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

那么这是说妄心是因尘、因前尘而有。而前尘是生灭相,就是生灭法,不是常住的。「尘非常住」啊,粗相容易觉察,微细相很难觉察得到。但是我们观察前尘的生灭,能观粗相就行,就有受用。前尘变灭了,我们能分别的心呢,就不存在了,这是到了问题重要的关键了。心不存在了,随着前尘灭掉了,那么我们还用什么做因地心,来修无上菩提呢?这是佛说法,中心、关键的所在。所以这个妄心啊,是有名无实,就像「龟毛兔角」一样,徒有虚名,而无实体呀。

再看底下一段:【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这一句是佛对我们的责备,也是给我们的启示。凡外权小都是执著缘尘之心,以为这就是法身。所以佛在前面破斥说,「尘非常住」,假如说能生的前尘忽然变灭了,那么所生的心当然也随前尘消失了;心既然随着前尘消失了,那么我们的法身也有断灭相了。

诸位要晓得,法身是不生不灭的,这叫真实啊。可见得我们想象当中的那个法身,也搞错了啊。法身是我们能想象的吗?不是的。为什么呢?我们能够思维想象的这是个生灭心,生灭心不能够缘不生不灭的法身理体,它缘不到的,它想不出的。

这个地方是假设的话。所以说,法身理体跟这个妄心要是也一样的断灭,法身理体是我们的本修因,那么再有谁来修证无生法忍呢?无生是不生不灭法,无生法就是法身;无生法就是真如本性;无生法就是菩提涅槃。名词有许多,事是一桩事情。

经过世尊这样一番开示了,【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佛说的这些话有道理啊,越想越有道理。如果在佛的言下大彻大悟了,那是好境界。可是阿难不是这样利根伶俐汉,听了佛这一段开示啊,不但不能开悟啊,更迷惑了,反而失去了主宰了。“从前我都是用的这个心,现在佛这么一讲,确实是,这不是我的心了。不是我的心了,那糟了,那没有心啦,心没有啦!心没有了,这个麻烦大了。”不但阿难没悟,是这样一个现象啊,凡是没有开悟的人,必然也都是「默然自失」。默然是一句话说不出来,失去了依凭了,失去了依靠了,失去了凭籍了。就是向来自己很自负地以为这个了不起的心理的作用啊,到这里忽然失掉了,哑口无言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