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见立知有无明,知见不立破无明!

知见立知有无明,知见不立破无明!

00:00
16:04

大乘教义里面是以阿赖耶为心。以根身、器界、种子为法。所以这个四句话,言语是一样,大小乘教义可不一样。就是大乘的解释与小乘的解释是不相同的。在大乘教义里面讲,所谓「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啊。心生法,本性迷了,就叫作心。那么我们要问了,本性怎么迷的?什么原因迷的?几时迷的?这个问题不但是今日学佛的人,大家都有这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那些弟子们也有这个问题。

《起信论》里面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为什么一念不觉?一念不觉总有个理由吧?为什么一念不觉?诸位要晓得,如果有个理由啊,它就不叫妄了。妄是没有理由,没有理由实在是太难懂了,没有理由讲不通啊,我们不能相信啊。给诸位说,没有理由就是理由。

而佛在楞严经里面讲这个无明之所以来的时候,我觉得讲得比起信论里头讲的好懂,起信论里头不大好懂。楞严经里面讲的一句话,知见立知,是无明本,就是无明的根本。这就是起信论里面讲的一念不觉,意思给诸位说,完全相同。起信论里面讲“不觉”,楞严经里面讲“立知”。

所以无明是无始的。这个无始并不是说,哦,它很久很久就起了无明了,我们找不到哪一天是开端,你要这样解释的话就错了。无始怎么讲法呢?不能说它有个开始,它没有开始。为什么呢?它是虚妄的。所以无明,你要是一觉悟啊,立刻可以破除。怎么破除呀?你要在楞严经上懂得这个意思了,知见立知是无明本,那么我知见底下不立知,无明不就破了吗!

诸位要晓得,无明破了,你最底限度是圆教初住的菩萨。你的地位比藏教的佛,就高,高很多。你在念佛法门里面,就得理一心不乱了。楞严实在是好啊!可是我们能不能做到呢?不是不能做到,而是不肯放下啦。

那么我们要问了,什么叫知见?什么叫立知?我这一举手,大家都看到了,这就叫知见。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知见啊。如果你要说,哦,这是一根指头,这就叫立知,这就是无明。为什么呢?你在这一个相里面的时候,起心动念了。所以说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起心动念的时候,这个是属于知见之知啊,跟诸佛菩萨的知见完全一样,没有两样。这个叫真知,诸法实相啊。里面一起念头,起心动念了,都叫作妄念,那就叫无明。所以说无明有没有来源呢?没有来源。无明有没有开始呀?没有开始。

如果我们要追究,哦,我们有个无明,糟糕了,这个就是无明。有知见,知见也变成无明。只要起心动念,通通都落在无明里头。那么要是说真实的,真实的能不能说得出来?说不出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时候是正知正见。凡是能够思维想象的,都落在无明里啊。

佛有常光,何为常光呢?佛光普照啊。何为普照呢?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它保持着真常。在一切境界里决定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常光,这就是普照啊。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呀,这个就叫作根本智。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的时候,使用的是后得智。后得智是依根本智而起来的,所以它是智,它不是识。为什么呢?它根本不迷。

我举起这个,你们说是纸,我告诉你们这是一张纸,这是我们这里的讲经时间表。这种说法是随顺众生说的,我自己对这个是决定不执著。我也不晓得它叫作纸,也不晓得它叫作什么。这就叫属于知见,说知见两个字还是恒顺众生说的呢,实际上连知见两个字也没有。

诸位要懂得这个意思,你才晓得佛在经里面,像《金刚经》里面教给我们,我们要如何受持佛法呢?佛教给我们,离名字相受持。我们说是纸,纸是一个名字吧,说是时间表,它也是个名字啊,离开名字,没有名字。离言说相,离心缘相,这个心在这个相里头,根本不起心动念,这叫作受持如来大法啦。

这一个如来是哪一个如来呢?给诸位说,是不是释迦牟尼佛如来?那就错了。你心里头有一个释迦如来呀,那又是个无明。要记住:如来者,诸法如义啊。是自己的如来,是万法的如来呀,不指哪一个人啊!这个时候,法也不生心了,心也不生法了,那真是一了百了了,这是佛法的真实义趣。

教下是用无量的善巧方便,诱导我们契入这个法门,宗门是直截了当。但是要晓得,宗门固然直截了当啊,不容易。我们看他讲的那个言语,极其简单、明了,好像也很好懂,实际上里面的意思太深了,境界太高了。能够由宗门言下契入的,那是上根利智。不是这个根机,要想走宗门这个路子,很难走得通,倒不如从教下渐渐地去修学,前进一步,有一步的受用,这是教下的好处。宗门要不成就,必定落空。教下的话,决不落空,成就浅深大小不一样而已,决定有成就。

尤其是念佛这个法门,可以说是功不唐捐啊。纵然没有念到,就是说吧,功夫成片也没有念到,这一生不能往生,可是啊,你有来生人天福报,念佛是修福啊! 这是讲最下等的了,连下品下生也捞不上,他还得个人天福报。这个可以说是一切法门里头最殊胜的法门。

但是诸位要记住,念佛有两桩事情不能舍弃。第一个要持戒,第二个要修慧,就是要学般若,这两桩事情很重要。般若是明理呀,能够提升我们的境界。戒律踏实,保证我们不堕落,我们才有真正的功德利益,这个才叫老实念佛啊。如果说,好,我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我戒律也不要了,这个佛法也不要学了,这不是老实啦。不要以为,哦,这就是老实啊,那就把老实两个字错会了意思了。你看这个,佛在大经里面所讲的,「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才叫老实念佛啊。所以老实念佛的人,没有不读诵大乘经典的,求智慧嘛;没有不深信因果的,他脚跟踏实,他不堕恶道了,所以老实两个字不容易呀。

那么阿难在此地提出了世尊的这个四句话,就是错解了意思。这个四句,我在这里再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由心生故,种种法生;】

这个心就是阿赖耶识,就是最初一念不觉。觉,我们叫它作性;不觉呢,我们叫它作心。我们拿楞严经这个话来讲,知见是本性,立知就是心,那就是一个妄心,这就是无明。因为立知,这就生三细相了。

三细相就是阿赖耶的相。三细相第一个就是空相,就是业相,叫无明业相啊。业相里面什么都没有,业是一个动的,业就是动相。那么这个相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能不能看到呢?能看到。我们现在看的这个太虚空就是业相。诸位要晓得,太虚空是黑暗的呀,所以无明啊。你不要在白天看到,哦,光天化日,那不是明亮的嘛,那是太阳啊。你把太阳拿掉,月亮拿掉,星星拿掉,那个虚空是什么相呢?黑相啊。所以密宗里面有大黑天,大黑天是什么?无明业相,代表的无明业相。这是一迷了之后,诸位要晓得,知见一立知啊,通通变成了黑暗的相,就是无明。知见不立知的时候,是光明的相,本性是光明的。

无明业相里面呢,就出现了什么呢?出现了转相,就是我们所讲的见分。转是什么?是转变,也叫能见相。在我们现在所讲的,就是我们一切众生精神这个部分,我们现在讲心。八识五十一个心所的时候,通通是这个相,是能见相。由能见相再变为,变出来一个所见相,所见相就是形形色色的相分。那么这就是法生啊。

【由心故生,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这样一辗转呢,就越来越复杂。最初只是一念不觉啊,这一个是妄心啊。由妄心里面就生法了,什么法呢?刚才讲的无明业相,无明业相是法啦,心生法啦。无明业相里头又生心,生什么呢?能见心,见分。由见分里头这又生,心又生法了。生什么呢?生相分。这是讲我们通常讲的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里面就这么复杂,我们在唯识里面讲三能变,这是第一能变呢,第一能变里面就这样复杂啦;由第一能变再一变,变成末那识,那就是一切众生的心相。这个复杂就不必说啦,众生无量无边,每一个众生都有一个末那识。那么由这个第二能变,再变第三能变,变前面第六识。八识就变现整个十法界的依正庄严,形形色色,都是八识变的呀。

诸位要记住,最初那个无明是妄相,它的根本是虚妄的,所以千变万化变出来种种色相,全都是虚妄的,没有一个是真实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是一切色相是虚妄的,一切心相也是虚妄的,若心若身,无不虚妄。什么是不虚妄的呢?那个纯真的真性,它不虚妄,它是真实的。拿楞严经里头所讲的,知见不是虚妄的,从立知以后的那些知见全是虚妄的。

所以这四句呢,虽然通大小乘,可是大乘这个教义啊,那比小乘要深得很多。那么这是阿难尊者把佛这几句话的意思错会了,可以说错得太多了,反而拿这个来引证,好像心还有体,还有一个所在。他不晓得,佛这四句话是彰显心法皆空,所谓是万法皆空的意思,佛是这个意思,他错会了。他以为、错会什么,万法皆有,你看看错到哪里去了!所以拿来引证,这个心随所在处,心就随有。为什么呢?法生心,心生法嘛。那么心在哪里呀?法在的地方,心就在吧;心在的地方,法就在啦。他以为心与法是实在的,而没有懂得,佛说这个话,实在讲的意思,是讲心法皆空的这个道理,这是完全错会了。

那么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下一次我们再来看看,阿难尊者是如何引用这个话,来发挥他的议论的,以及佛用什么方法来破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牛千山

    真透彻,顶礼

  • 道空7936

    南无阿弥佗佛,感恩菩萨宣讲!

  • 听友120628150

    顶礼法师!🙏🙏🙏🙏🙏🙏🙏🙏🙏

  • 生安为富丨道充为贵

    感恩主播老师🙏🏻🙏🏻🙏🏻辛苦了🙏🏻🙏🏻🙏🏻

    寻道有声 回复 @生安为富丨道充为贵: 乐此不疲,无苦可受!

  • 大听家

    七处征心未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