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怎样入门?如何成菩提?怎样顿超顿悟?

修行怎样入门?如何成菩提?怎样顿超顿悟?

00:00
14:29

下面是阿难请的法。


【殷勤启请】,诚诚恳恳、恭恭敬敬地求佛开导。求佛开导他什么呢?就是下面他所要求的:


【十方如来得成菩提】,这就是十方三世那些佛,他们怎么成佛的?阿难现在要想知道这个理论,要想知道这个方法,十方诸佛他们成就的那一套理论、那一套方法。但是他也说不出个名堂出来,底下他勉勉强强凑了这么三句。


【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奢摩他、三摩、禅那,是释迦牟尼佛平常教给他们修学的。这三种都是定的名称。这三个名词啊,在佛教大小乘经典里面,都非常普遍,而它的定义没有一定,所以有许许多多的说法。


在圆瑛法师讲义里头,他老人家很巧妙,他自己不说哪个对哪个不对,把别人这个说法儿,那个说法儿,通通抄在这个里面,叫我们自己去看去,叫我们自己去选择去。他用的是这个方法,他没有给我们下断言。这个讲义里头有六七种的讲法,总而言之一句话都是修定啊。


但是阿难在此地,它上面加了一个妙。世尊教我们初学的人这个奢摩他,三摩、禅那,还是普通的吧。诸佛所修的这个奢摩他,三摩、禅那,大概是极妙的,就用这个妙字来拣别。佛所修的那个是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我们所修的这个奢摩他,三摩、禅那是普通的,是不妙的。这是阿难的意思。这三个名词,我们简单地解释解释,用不着详细讲。详细讲,讲十个钟点也讲不完,我们很简单地给诸位介绍个轮廓。


最重要的是下面这一句:最初方便。最初方便就是从哪里下手。这个实在讲是太重要了。那么我们把这里头的名词术语,略略地说一说。


菩提就是大觉,真正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叫菩提。不但了解,是圆满的了解,正确的了解,没有一丝毫错误,这个叫大觉,叫菩提。得成菩提,就是成就这种大觉,那真正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啊,那么这是讲他的成果。在这个成果之前,当然他有修因,他这个成果是怎么得来的?所以下面这三个名词都是说的修因。


在本经里面,经题上就显示出阿难所提的这个问题。妙奢摩他,那个三摩啊也是这个妙贯下来,妙三摩,妙禅那,这个妙字是贯三个名词。那么这样说法,也不能就说他就错。而佛的答复在后面,佛的答复所谓是,十方如来得成菩提所修的这个定是首楞严定。首楞严这个名称,阿难过去没有听到过,他不晓得,他所晓得的是这个三个名词。如果我们拿一个比喻来说,首楞严大定呀,好像我们台湾省,而奢摩他好像是台北,三摩好像是台中,禅那好像是台南。诸位想想这个关系呀,对这个意义呢,多少能够体会到一些。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大定,那么分开来可以说是大定的方便。


奢摩他偏重在止上。我们讲止观,拿这两个字来解释,偏重在止上。止里面有观,观里面有止。止就是定,观就是慧。虽然是同时修定又修慧呀,但是偏重在定上。而三摩偏重在观上,就是偏重在慧上。所以啊,这种修定的话,它是各有所偏。佛为什么要教这些,这都是法门的纲领,八万四千法门的三大纲领,诸位要懂这个意思。


这三大纲领无论用在什么行门上都很恰当。比如说我们用在念佛上,如果我们念佛,我们的心是散乱,觉得很苦恼,我现在用这一句佛号,用意在哪里呢?专门来降伏我这个散乱心,我求这个心能够寂静下来。那么我们用这一句佛号的目的,就是在奢摩他上。这是对于什么呢?对治散乱的,就是那个妄想心重的人,用这个办法。不管是哪一个行门的,偏重在这上面,都是属于奢摩他这一个大纲领,这一个体系的。


另外有一种人呢,他这个昏沉很重,就是精神提不起来,无论干什么事情,他这一干呢,他就打瞌睡了。那么对这种人,佛教他修定的方法是偏重在三摩上。三摩是什么?观,叫你做观。把你这个精神力量着重,集中起来,注意一个问题上,这叫观想。我们还拿这个一句佛号来作比喻,我们念佛的人多,假如我们念佛的时候会打瞌睡,这一句佛号,你注意,注意什么呢?注意这六个字,字字清清楚楚。南无阿弥陀佛。一面念一面想着这个字,这就叫偏重在观上。这是三摩的方法。为什么呢?这个样子就能把精神提起来。


所以你看看,同是一个法门,它都可以运用。所以奢摩他,三摩、禅那,它是法门的总纲。能够运用到一切法上,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有这三样东西。我们哪一种毛病比较偏重,就运用哪一个,绝对可以对治。


而禅那是止观平等,止观等运,即不偏重在定,也不偏重在慧。一切众生的毛病,可以说不外乎这三方面。我们在一切法门里头,选择任何一个法门,哪个法门都是修禅定。要想拿那个法门来真正治得了我们自己的病,要懂得这个原理。不懂这个原理,拿到释迦牟尼佛的单方,还是治不了我们的病啊。这是我们要晓得的呀。


【最初方便】呢,就是指入门,下手之处。那么我们想想,佛在这一部经里给他讲的下手之处是什么呢?谈这一个问题就是谈一切问题,一即一切啊,诸位千万要记住啊!下手之处啊,世尊是叫他认识真心呢,也就是经题里头讲的如来密因呢,这个是最初方便呢。如来密因是什么?就是说对于真妄能够辨别,这是下手之处,真正下手之处!如果我们对于宇宙万有,哪是妄哪是真,都分不清楚,我们从哪下手?!无从下手啊。


我们研究教理、我们念佛、我们参禅、我们用功,搞了这么多年,搞不出一个名堂出来,毛病在哪里呢?毛病就在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下手之处,门都没摸到啊。天天在那里打佛七的那个主七师,有人问过他,我是听说的呀,人家请教他:“老法师啊!您天天打佛七,您对于生死有没有把握啊?”那老法师很不错,很诚实,摇摇头:“我还是没有把握啊。”还是没有把握,还是不得其门而入啊。那么换句话说,什么是真,什么是妄?我们没有搞清楚啊。


那么在本经前面,七处征心,我们还是用古人的讲法,交光法师跟这个圆瑛法师不讲七处征心了,讲七番破处了。七番破处与七处征心,在我看是一个意思,没什么两样。十番显见,这两大段的经文,或者再包括到后面,那就是后面所讲的两种根本,这都是讲的最初方便啊,都是教给我们辩别真妄。而辨别真妄,给诸位说,说的是宇宙人生的真妄。那个辨别宇宙人生的真妄,关键是在自己本身上,而不是在自己身外。自己身心之外,给诸位说,既没有真也没有妄!真妄是在我们自己本身啊。经虽然没讲到,我们在座的同修们大多数都不是一次听楞严了,都听了不少遍,也看了不少遍了,我也讲了不少遍,所以提到楞严经呢,我们多少都不生疏啊。


真是讲的真如本性啊,在什么地方?在我们自家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呀,这个是真啊。妄是什么呢?妄是八个识、五十一个心所,这是妄啊。如果对于这些要不能够认识清楚,那我们就是真妄不辨啊。那么这一说,也许有人说,“我知道啊,我很清楚啊。”很清楚,从早到晚还是迷惑颠倒,一塌糊涂,你知道个什么?!不知道啊。


知道贪心是烦恼,还照贪不误啊,多多愈善呢;知道嗔心是烦恼,还一天到晚发牌气;知道嫉妒是烦恼,嫉妒心随时都生起来。这有什么用处呢?知道一心不乱是修真心啊,修本性啊,又不肯去干。为什么不肯干呢?就是不知道啊。所以不解的人,总认为佛法知易行难啊。知很容易啊,我都知道了,不行,我做不到。哪里晓得佛法的学说跟我们国父孙中山所讲的一样,知难行易呀。


你看看佛讲的这个道理,这么一大本子经,楞严经的注解,将近一百种,如果拿线装书来看,我手上只有三十几种,那个大樟木箱子装了两箱子。知难啦!行怎么样呢,一个字:歇即菩提,阿难不是问,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吗?释迦牟尼佛讲一个字,歇,就得到菩提,多容易呀。所以那个转识成智、超凡入圣,就是把那个观念换过来,就成功了,快得不得了啊。这是一刹那之间的事情,这叫顿超顿悟啊。你看修行多容易,弥陀经里面给我们讲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需要多久时间呢,“若一日到若七日”,就成功了。


可见得行不难啊,难在明理。就是因为明理难,释迦牟尼佛才说法四十九年啦,天天在讲啊。你以为真懂啦,懂了就不要讲啦,懂了要再讲,那叫废话!就是因为不懂,才横说竖说,苦口婆心,会了的人,一刹那就成就了。这一个观点,希望我们同修们好好去想想:到底是知难还是行难?行,我看不难,实在不难;知,是真难。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20628150

    顶礼法师!🙏🙏🙏🙏🙏🙏🙏🙏🙏

  • 楞严一禅

    这是哪位大德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