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小区解封了,心理如何解封?

疫情过后,小区解封了,心理如何解封?

00:00
05:17

上海市民被封控了两个多月后,终于等来了解封的好消息。从2022年6月1日零时起,上海全市防范区已开始逐步解封,上海地面交通、轨道交通也已全面恢复基本运行,企业也都在逐步复工复产,大上海的人间烟火味儿又回来了!但前提是疫情防范的规范手势还要基本保留。

小区是解封了,但很多市民的心理却还没有解封!这该怎么办呢?

在因疫情封控期间,大上海作为“魔都”发生了太多魔幻的事情,“魔幻现实主义”在上海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以至于魔都成了一个所谓的带引号的“魔都”。疫情期间很多人出现抑郁、焦虑、恐惧、无助、应激障碍、睡眠障碍等,后疫情时代的心理健康维护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工作。这几天,上海社会面又爆出几个阳性病例,市民们又开始担心了,会不会又来个轮回,真地怕了! 

其实,有担心、有忧虑也很正常,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进行自我调节,来给自己的精神和心理打上一针强心剂。因此,给大家分享几个心理调适的理念,让我们学会给自己的心理“解封”。

1、构建自我安全感

面对解封之后的生活,很多人还是会担心社会面上如乘坐交通工具、出入大型商场、工作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会被传染。其实大可不必,既然政府已放开封控,在很大概率上是隔绝了社区传播的可能性,一切尽在掌控中,这一点大家还是要有信心的。作为普通市民,我们能做的就是遵照已发布的防疫手势,比如口罩戴戴好、少去人多的地方、做好手消毒、家里常通风、身体不适及时去看医生等,就能进一步减少对疫情的过度后怕和紧张,逐渐修正自己的负性情绪。

2、重建舒适感

封控期间,绝大多数市民都响应政府号召,足不出户,生活一下子有些不适应,有人开玩笑的说“这回让你一次宅个够”,生活也变得不规律了。经过2-3个月的静止状态后,现在一下子说可以动起来了,可以出门了,还真地有些不适应了。其实,这也算正常现象。追求舒适感是人的一种本能,长期处于安逸的环境,自然会产生一定的惰性。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正向激励,按照正常生活时那样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逐步熟悉工作和学习环境,多与朋友交流,慢慢找回之前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状态。当然这可能有个适应的过程。

3、适当补偿性消费

疫情封控期间,市民们当时为了抢购食品,不得不团购,不得不接受高价,但大多数人都没机会花钱。这下可解封了,很多人就会有一种补偿性消费的心理。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只要在自己能力承受范围之内,不影响日常生活,这种补偿性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长期压抑心理的一种释放,也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调控。但凡事应有个度,切勿陷入疯狂购物的状态,那样的话,就很有可能是因为疫情所致的隐性心理问题了。

4、逐步恢复常态化生活

疫情期间,因为封控,人们的行动受到限制,难免会滋生出一些无聊、烦躁、恐慌等负面情绪。这主要是因为长期在家,被局限在较为狭小的时空里,会导致价值感的缺失,产生心理失调。解封后要多多进行正向自我心理调控,唤醒内在的积极心态,在做好自我防疫的同时,回归到常态化的生活中,人们的心理才会慢慢回归到常态化的水准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52249nqls

    常住任我弟弟是迫害忘想症住院1年4个月他要回家他说在医院心情压抑。我可以接他回家吗?要注意什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