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间世》:人身处残酷的乱世,该如何安放脆弱的生命?

《庄子·人间世》:人身处残酷的乱世,该如何安放脆弱的生命?

00:00
14:48

庄子处于一个诸侯纷争的乱世,当时的人世尔虞我诈、利欲熏心。无数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悬着一颗担惊受怕的心。在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如何寻找到安身的间隙,脆弱的生命该如何安放,这正是庄子在《人间世》中想要表达的。

文章前半部分,庄子用三则寓言,从不同角度,层层深入地为我们讲述了入世与处世的艰难,并分别给出了他的应对之道。先看第一则寓言。

卫国的国君年轻气盛、行为独断,从来看不见自己的过错,轻率地役使民众,国内死者如填满沼泽的草芥。百姓不知何去何从。

颜回决定前去劝谏卫君,临行之前向自己的老师孔子请教。孔子却并不看好颜回,他认为颜回的心里太杂乱了,不够安定。

他说:“你此去恐怕要遭殃啊!现在的人之所以道德沦丧,到处显露自己的才智,就是为了争名夺利。就算你并不是为了争名夺利,但别人不了解,也不相信你。如果你直接给卫君讲仁义道德,卫君只会认为,你是用他的恶行来显示自己的美德,那你就要被害。况且,要是卫君真的是那种爱惜贤才、厌恶宵小的人,还用你去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吗?你不进谏还好,一旦进谏,那些王公大臣必定合起伙来挑你的毛病,到时你应付不过来,只能唯唯诺诺、卑躬屈膝了。这不是用火救火,用水救水,没完没了吗?夏桀杀关龙逢,商纣杀比干,是因为这两个人明明是臣子,却要去爱抚百姓,展示自己的德行,想落得个贤仁的美名。但这却拂逆了君主的心意,他们德行越好就显得君主越差劲,君主自然看不惯。以前尧和禹攻打别的小国,导致人家国土成废墟,君主被杀、百姓涂炭,也都是名利带来的。名利这道坎儿,圣人都很难跨过去,何况是你呢。不过你既然打算要去,肯定有你自己的想法,不妨说来听听。”

颜回说:“要是我能够做到恭敬而谦虚,努力而专一,能行吗?”

孔子说:“不行,卫君这个人飞扬跋扈、喜怒无常,一般人不敢违逆他。他会压抑别人的劝谏,以图自己心里舒服。慢慢感化他都不行,更别说让他顿悟了。”

颜回说:“那我坦诚直率,让人感受到我的赤子之心;我把该尽的人臣之礼都做好,让别人挑不出毛病;我再引用古人的教诲,尽量不引起别人的怨恨。这样行吗?”

孔子说:“不行,这些方法不妥,太过浅陋,虽不至于获罪,但也就这样了,怎么能感化卫君呢?你太执着于自己的主观成见了。”

颜回无奈道:“那我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请老师教我。”

 “你先斋戒,我再告诉你。”

颜回表示,我家里很穷,已经几个月没喝酒没吃肉了,这算斋戒吗?

 “你这是祭祀之斋,不是心斋。”

“请问什么是心斋?

“专注你的意念,不要用耳朵听,不要用心去想,只让内心完全处于空明虚静的状态,这时候大道自然就会汇集。空明虚静就是心斋。”

颜回说:“我未听闻此番教诲时,还有颜回这个人;听得教诲后,就没有颜回这个人了,这算空明虚静吗?”

“太对了。我告诉你,进入官场这牢笼,要能够不为名利所动,别人听得进去的话,你就说,听不进去你就别说。别想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心中了无二念,只做那些不得已的事情,这样就差不多了。你的心完全空了,自然就会呈现光明。”

在这则寓言中,庄子假借孔子和颜回的对话,告诉我们,处在那个动乱的人世间,如果自己内心不够安定,即便再怎么踌躇满志,进入是非圈子之中也是危险重重,不仅可能内心堕落,甚至轻易丧失性命。而只有做到心斋,达到内心空明虚静的境界,不被情感欲望所左右,这样才能去除一切是非成见,破除功名利禄的困扰。只有让自己变成水,才能去救火。

再看第二则寓言。

一个叫叶公子高的人,奉命出使齐国。接到命令的他内心忐忑不安,因为他听说齐国对待使臣表面一套内里一套,他很害怕。而且如果他完不成使命,一定会遭受君主的处罚;就算最终完成了使命,他也会因为忧喜交加导致阴阳失调。所以他就去请教孔子。

孔子对他说:“这个世界上两个东西逃不掉,一个是命,一个是义。子女爱父母这是天赋予的“命”,永远不可能在心中解除。臣子效忠君主,这是人赋予的“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躲是躲不掉的。任何环境下都安心去孝顺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顺;任何命令都安心去完成,这是最大的忠心。不被哀乐的情绪影响,知道事情无可奈何而安心去做,这就是最极致的德行。身为人臣,肯定会有身不由己的事,忘记自己如实去做就行了。

我跟你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交,言语的传达很重要。那些两国之间高兴或者愤怒的话,使臣传达的时候往往自己添油加醋一番。凡是超出实际的言辞,都是不真实的,自然会引起怀疑,怀疑之后使臣就会遭殃。

不好的苗头,往往演变成不好的结果。像那些比武力的,一开始光明正大,后面就玩阴的,最后就诡计百出了。那些饭桌上喝酒的,一开始规规矩矩,后面变得迷乱昏醉,最后就放荡狂乐了。任何人和事都是这样,一开始相互尊重谅解,到最后就变成相互欺诈了。事情一开始本来很简单,搞到最后就变得复杂。言语这东西,就像风波,容易变动。落实到行为,就会产生得失,得失之间就会招来危险。人的愤怒一般没别的原因,只因听到的话太滑太偏。困兽死前会疯狂挣扎,产生暴戾的嗜血之心。所以说话做事不要太过分,不要太刻薄计较,否则容易激起别人的恶念,以至于被人报复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老话说得好,不要私自改变命令,不要强求(qiǎng qiú)事情的成功,过度就会溢出。改变命令、强求成功是会坏事的,好的结果固然需要多磨,但坏的结果一旦形成,后悔都来不及,不可不谨慎啊!顺其自然吧,让你的心自在遨游,在不得已的环境下培养自己的心性,这就是最好的办法了,何必刻意而为呢?

在这则寓言中,即将出使齐国的叶公子高,明知前路艰险却无可奈何,导致内心焦灼、阴阳失调。庄子借此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尤其身处乱世,必然会有很多事情身不由己。当一件事情无可奈何的时候,倒不如让自己的心自在遨游,一切都顺其自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接下来是第三则寓言。

一个叫颜阖的人,将要去作卫国太子的老师。但这个卫太子天性刻薄凶残,如果颜阖不认真劝导他,国家很危险;但如果颜阖去劝导他,自己很危险。因为这个卫太子只挑别人的错,却看不见自己的过错。这该怎么办呢?颜阖去请教一个叫蘧伯玉的贤人。

蘧伯玉就告诉他:“一定要谨慎啊,端正你的行为。你不如表面顺从他的同时,心里想着怎么去调和他。但是这样做是有风险的,你对他顺从过分了,可能自己也跟着堕落了;你调和他的心思太明显了,那你可能有赚取声名的嫌疑,就被视为妖孽了。该怎么做呢,他如果像小孩那样天真无知,你姑且也跟着天真无知;他如果做事放荡不羁、无视界限,你姑且也跟着放荡不羁、无视界限。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引导他,渐渐把他的毛病纠正过来。你没看到那螳螂吗?奋力举起它的手臂去阻挡车轮,不知道自己没那个力量,以为自己多么厉害。一定要谨慎啊,如果自以为了不起去触犯卫太子,那就危险了。你没看到那养虎的人吗?不敢喂活物给它,怕激起它的捕猎天性;不敢整只整只地喂给它,怕激起它撕裂食物的凶残天性。养虎人知道老虎什么时候饿什么时候饱,了解它的喜怒。老虎与人是异类,它之所以亲近讨好养虎的人,是因为养虎的人顺从了它;老虎之所以害人,是因为人违逆了它。还有那些爱马的人,用精致的竹筐装马粪,用珍贵的容器接马尿。看见蚊虻叮咬,趁马不注意上去扑打,结果被马踢了个“毁首碎胸”。本意是好的,结果却适得其反,能不谨慎吗?”

在这则寓言中,庄子描绘了人臣与储君相处的艰难,并借此提出“柔”的处世之道,即应对事物应该顺应其特性,而非自以为是,一味地去硬碰硬,否则就会被现实的车轮碾压得粉身碎骨。

以上三则寓言,从积极寻求入世的颜回,到将要出使齐国的叶公子高,再到即将成为储君老师的颜阖,都是世俗世界中,想要展示出自己“有用”的一面,从而陷入无奈困苦中的一类人。庄子虽然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些方法,但终究治标不治本。只要仍然在这世俗世界寻求“有用”,无情的现实之箭就会不断地朝你射来。

既然人世间如此无奈,何不早些退出呢。所以庄子接下来,通过几则寓言故事,不厌其烦地阐述了他“无用之用”的主张。

一棵异常高大的栎树,高出山头,树荫可遮蔽数千头牛,树干有百人合抱那么粗。这棵树被人奉为社树,围观的人多如集市。但一个木匠路过连看都没看一眼,径直往前走。他的徒弟很疑惑,这么好的木材为什么看都不看呢?木匠表示,那是没用的散木,做成船会沉没,做成棺椁易腐烂,做成容器易毁坏,做成门窗会流污浆,做成梁柱易被虫蛀。

木匠回到家后,晚上梦见这棵栎树跟他说:“你拿什么跟我比?拿那些有用之木吗?你看看那些楂梨橘柚之类的果树,果实熟了就会被打下来,枝叶遭到无情摧残。正是它们的用处害苦了它们,导致他们中途夭折。事物都是这样。我寻求无用的境界很久了,差点死掉,如今我保全了自己,这正是我最大的用处。我如果有用,我能长这么大吗?况且,你和我都是天地间的事物,为什么要比来比去?你这将死的散人,哪里懂得散木?”

木匠醒后把这梦说了出来,弟子听后说:“既然它寻求无用,为啥还要去做社树?”

木匠说:“闭嘴。人家只是借用社树的身份而已,当了社树就有更多人知道它没用,否则早就被砍了。人家自保的方法与众不同,怎能用常理评判呢?”

下面是一则类似的寓言。

南伯子綦在商丘游玩,看见一棵特殊的大树,大到能遮蔽千乘马车。它的树枝弯弯曲曲,不能拿来做栋梁;它的树干有裂痕不能拿来做棺椁;舔舐它的叶子,嘴巴会溃烂受伤;闻它的味道,人会三日昏醉不醒。南伯子綦说:“这是个不材之木,所以才能长这么大。唉,神人也是不材的。”

“宋国荆氏那个地方,适宜种植楸树、柏树和桑树。一两握那么粗的,被人砍来当拴猴子的木栓;三四围那么粗的,被人砍来建高大的房子;七八围那么粗的,被人砍来做棺材。所以说,被斧砍夭折,不能尽享天年,这是木材的祸患。就像以前祭祀,白额的牛、鼻孔上翻的猪、生痔疮的人,都是不能拿来祭祀河神的,巫祝认为不吉利。但神人认为这正是最大的吉利。”

接着,庄子从树木的不材之材,过渡到人的无用之用。

有个叫支离疏的人,他的下巴缩在肚脐,肩膀高过头顶,脑后的发髻朝天,五官向上,腿骨和肋骨并在一起。他帮人缝洗衣物,足以糊口;帮人筛米,可以养活十人。国家打仗抓壮丁时,他敢撸起袖子在街上大摇大摆;国家征徭役时,他因身体残缺免除服役;国家救济贫病时,他能领到三钟米和十捆柴。这种在世人眼中,形体无用的人,尚能养活自己,活到天年。何况那些拥有一颗无用之心的人呢?

孔子到楚国,楚国的狂人接舆路过他门前,唱道:“凤鸟啊凤鸟,你的德行为什么如此衰败!来世不可期待,往世不可追忆。天下有道之时,圣人能够成就事业;天下无道之时,圣人只能保全性命。如今之时,只能寻求避免刑害。幸福比羽毛还要轻,却不知把握;灾祸比大地还要重,却不知躲避。停下呀停下,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德!危险啊危险,画地为牢盲目去钻!荆棘啊荆棘,不要妨碍我行走;绕着走吧绕着走,不要伤了我的脚!”

显然,在庄子看来,在这个无道的乱世,为了名利而去展示自己的德行,显示自己的“有用”是极其危险的。唯有忘却世俗的自己,怀着一颗“无用之心”,方能保全自己的身心,安放自己脆弱的生命,这才是最大的用。“无用”并不是让人去做一个废物,而是超脱世俗世界的价值判断,去还原生命的本真,让自己的身心自在逍遥。然而,世人就如飞蛾扑火般,普遍为了追求世俗世界的有用,而导致身心遭到残害,正如庄子结尾所说的:世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宗真_zn

    好,只能用一个字形容。

  • 听友264223481

    如果把音乐去掉就更好了,,,干扰听书十分讨厌

    1517313zjvy 回复 @听友264223481: 是你心不静

  • 梦境_ki

    人类思想的终极境界就是庄子,前无古人,后面也绝对无来者了,一辈子一本庄子绝对足够了

  • 听友209049455

    晚上躺在床上听,说的快了。

  • 1866173ngzk

    多听不厌,妙!

  • 乐游远行

    语速,声音不错,但语调太平,没点抑扬顿挫,像是在念书!!!可惜了,

  • 1996688mich

    喜欢

  • 水若煙

    背景音乐叫什么名字

  • 俺大胸

    说的有点快

  • 听友209049455

    晚上听说的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