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 废长立幼的变局

92 . 废长立幼的变局

00:00
22:05

通俗西藏史(九十二)——废长立幼的变局


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

咱们之前讲到了,公元699年,吐蕃赞普赤都松赞宣布论钦陵反叛,亲自带兵围剿论钦陵麾下的蕃军。

在国家名义的碾压下,论钦陵的军队不战自溃,吐蕃军神自杀而死,弟弟赞普、儿子论弓仁逃入唐朝。

噶尔家族的弄权时代,从公元650年开始,至699年结束,时间将近50年。

终于搬开了这块噶尔家族之后,吐蕃王室总算是唱出了一口气。这状态就像,比分一直被压着,终于反超了,吐蕃王室真想唱首“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噶尔家族轰然崩塌后,吐蕃政坛出现了至少三个明显的变化:

首先,母后赤玛伦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大事记年》里,这在以前的记载中是极其罕见的。

例如,公元700年的记载里,“冬,赞普牙帐驻于“孔雀园”,母后赤玛伦驻于温江岛宫,马大使前来致礼。是为一年。”

这位姓马的大使,究竟是谁,唐史里没有记载,但从姓氏上看,应该是位唐朝人。

而没庐·赤玛伦作为一个没有实际职务的王后,有权直接会见使臣,这充分说明赤玛伦的政治地位。

相似的例子还有,“702年,母后驻于温江岛宫,于温江岛宫会议盟,颁发录于木犊上之诏令”;703年,母后杀“麴[qū]·菊类赞”。[1]

麴氏家族,咱们在芒松芒赞去世后的博弈里讲过,这个家族也不知道咋的,这些年连续被干。

不过,赤玛伦有权召集盟会,有权颁布律令,有权处死大臣。

这些事情本来都应该是大相做的,但都被母后干了,那吐蕃大相去哪儿了呢?

我们不知道。

因为,在这几年的记载里,没有任命大相的记载。

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噶尔家族垮了以后,吐蕃王室没有任命新的大相,而是由母后直接摄政,主持国内的政务。

要知道,吐蕃的律法里可是有明确的条款,“妇女无及政”、“妇人无敢干政”。[2]

可此时的赤玛伦,很显然突破了吐蕃律法的限制,成了一个特别的存在。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当时的情况,已经让王室顾不上律法了。

他们宁可以破坏规矩的方式,也要把主政的权利捏在手里。

除了太后摄政,王室可能还是有点不放心。

于是在《大事记年》里,出现了“公元700,于“洛”、“布穷”地方由尚赞·赞咄热赖金与森哥·囊咄热畿二人集会议盟”的记载。

这是“尚”作为一支政治力量,开始崛起的标志。[3]

而这种提升外戚集团地位的调整,毫无疑问是冲着“论”去的。

这说明王室对传统豪门的不信任,达到了一个噤若寒蝉的地步,而造成这一切的,都是那个艳如烈阳的噶尔家族。

那么这个时期的吐蕃赞普在忙活啥呢?

他在收拢兵权!

这就是噶尔弄权时代之后的第二个变化——赞普成了军队的直接领导者。

从699年的平叛开始,赤都松赞就开始在边境巡视。

700年,引兵至河州(甘肃临夏);

这次军事行动,可以认为是吐蕃对唐朝收留赞婆和论弓仁的惩罚。

701年,攻洮州(甘肃临潭)和松州(四川松潘);

702年,攻茂州(四川茂县);

703年,征服纳西人生活的区域(也就是“绛域”)。

704年,征南诏,死于其地。

也就是说,赤都松赞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外征战方面。

这种事情,自从松赞干布去世后,就一直由禄东赞父子掌握,而赤都松赞亲自带兵出征,就是为了重新拿回军队的主导权。


第三个变化是唐蕃关系再次回暖。

在噶尔弄权时期,尤其是论钦陵时代,

634年到649年的15年里,唐蕃使臣互访有20次之多。

但从650年到699年的49年里,唐蕃互访只有29次。[4]

其中,论钦陵主政的13年里,使臣互访只有6次。这里面还包括了,王室准备动手后,论钦陵与唐朝谈判议和的三次往返。

而且,699年的唐使访蕃,估计也和论钦陵没什么关系。

因为使臣是直接奔着拉萨去的,没准是去恭喜赤都松赞干掉了论钦陵。当然啦,这种情况也可以理解,毕竟是军人嘛,天生就是强硬派。

不过这种情况,在论钦陵死后,迅速改观。

699年,唐使周尚书入蕃致礼。

700年,蕃使来朝请和。

唐使郭元振入蕃,在边境线上与赤都松赞相见,“遗金数十斤而还”。

也就是说,给武则天献了必杀军神之计的郭元振,见赤都松赞没空手去,送了几十斤黄金做礼物。

702年9月,蕃使入唐请和,武则天于麟德殿设宴款待。

703年正月、三月、四月,唐蕃使臣连续互访。

其中四月来访的蕃使,提出了和亲的请求,并且“献马千匹、金二千两”,武则天许之。

你们看这才过去了4年,唐蕃使臣互访就7次了,之前13年,才6次。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战争贩子都死了?

两国突然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了?

都不是!

战争还在继续,使臣互访的时候,赤松德赞还在以每年至少一次的节奏,攻打河州、洮州、松州、茂州

这就是唐蕃关系的本质,打仗是打仗,互访是互访,啥也不耽误。

在两国交往的大多数时间,不管前线怎么打,使臣的安全都能得到保证。

不过安史之乱以后,两边确实打急眼了,都发生过扣留使臣十几年的事情。这时候的使臣就成了一个高危职业,曾经发生过确定了使臣人选,这哥们死活不去的情况。

唐蕃在这个时期突然就关系好了,是因为两边都打烦了。

也都知道,这么打下去,谁都没好果子吃。

于是,和谈停战成了一个可以接受的选项。

这也是唐蕃战争的本质,只要有一边感觉收益比成本高,那就会一直打下去。等两边都觉得打着没意思了,然后就是无休无止的讨价还价。

这几年,赤都松赞在河陇打得很不顺利,要不然他也不会掉头去打纳西人和南诏。

但不管怎么说,赤玛伦主政的阶段,唐蕃关系是在转暖。

而他给儿子的求亲,也得到了武则天的回应。

这两位在各自民族史上最伟大的女政治家,在和亲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但紧随其后的,就是剧烈的变故。

因为吐蕃和亲的目标人,赤松德赞去世了。


704年(长安四年),蛮地发生叛乱,赤都松赞御驾亲征,不幸卒于军中,时年29岁。

关于赤都松赞究竟是病死,还是战死,史料里没有记载。

但不管怎样,对赤玛伦来说,这都是一记重击。

她亲眼看着儿子从襁褓中长大,长成了一个英武不凡的少年,然后又看着他,一步一步干掉了噶尔兄弟,拿回了属于王室的权柄。

这一切都是这么的顺利,她也在操劳中渐渐老去,眼看着就能退居幕后颐养天年了,结果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没庐赤玛伦



关键是让她心焦的事情,还不至于儿子的去世。

一个名叫啦拔布的王子,以及支持他的势力,走到了赤玛伦的对面。

我们对于这位名叫啦拔步的王子,知之甚少。

少到了,甚至不知道他是谁的地步。

但我们知道,在赤都松赞去世的第二年,吐蕃乱到了几乎要崩盘的地步。

我们先来看看,《大事记年》里的记载:

“及至蛇年(公元705年),赞普王子野祖茹与祖母赤玛伦驻于“准”地。

岱仁巴农囊扎、开桂多囊等叛,于本教之“那拉”山顶,杀岱仁巴等诸叛臣。

于邦拉让,赞普兄乞黎拔布自王位被迫引退。

赞普父王墀都松之遗体,置于美尔盖之灵堂。

冬,赞普野祖茹与祖母赤玛伦驻于“许尔”,任命麴·莽布支拉松为大论。

其后,于林仁园,麴·莽布支拉松获罪。任命韦·乞力徐尚辗为大论。

悉立叛。

是为一年。”


由于咱们这是个音频节目,不是那么直观。

我来给大家一件件梳理一下,看看到底发生了几件事。

第一件,赞普王子野祖茹与祖母赤玛伦驻于“准”地。

赞普住在哪里是大事纪年里常规的项目,本身没什么可讲的。

需要注意的只有“赞普王子野祖茹”这条,这里写的“野祖茹”,就是下一代赞普赤德祖赞,也就是金城公主的老公——尺带珠丹

据说,他长大了以后,有一把很浓密的大胡子,所以有个外号叫“梅阿迥”,意思是“胡须先祖王”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儿了。

现在的野祖茹刚刚一岁,自然不可能有胡子。

第二件,两个贵族叛乱。

很快,叛乱就被剿灭,两个大臣被干掉在“本教之那拉山顶”

第三件,新王被废。

在邦拉让地方,野祖茹的哥哥,被从王位上撵了下来,文献了记载的是“自王位被迫引退。”

第四件,赤都松赞的遗体,放置在了美尔盖的灵堂。

之前咱们说过,吐蕃王室有停灵三年,再进行安葬的习俗。

第五件,任命麴·莽布支拉松为大论。

刚才咱们说了,论钦陵死后,吐蕃一直没有任命大论的记载,而是由母后赤玛伦摄政。

赤都松赞去世后,可能是局面过于混乱,赤玛伦有点力不从心,于是任命的新的大相。

第六件,新任大相被废。

这个刚刚上台的新大相,屁股还没坐热乎,被抓了起来。然后赤玛伦又任命了韦氏家族的乞力徐做了新大论。

第七件,悉立国叛乱。

按《册府元龟》的记载:“悉立国,在吐蕃西南,户五万余,有城邑村落”

从这个记载上看,悉立国还挺大的,有五万多户人家。不过唐史里只写了,悉立位于吐蕃西南,具体西南到什么地方没记载。

现代学者通过对藏文高僧传的研究,认为悉立应该在今天尼泊尔的木斯塘地区。

木斯塘地区在古代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叫洛门塘,南部叫悉立。[5]

从藏文史料的记载上看,公元665年,悉立国就已经被吐蕃征服。这一年,赞普芒松芒赞驻于悉立之都。接着于666年、669年、674年也都驻于悉立国。

705年,赤都松赞去世以后,吐蕃国内大乱。悉立王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乘乱叛变。但很快,赤玛伦就掌控住了局面,最后在709年,一举擒拿悉立国王,彻底消灭了悉立国。[6]



这么梳理一下,大家就知道了,就在705年这短短的一年里,吐蕃就发生了七件大事。

这其中最严重的事件有两个:

第一个是野祖茹的哥哥明明已经登上王位了,硬是被赤玛伦给废了;

第二个是吐蕃王室被迫重新任命大相了,结果这个新大相又被废了。

其他的几件事,像什么贵族叛、悉立叛,说真的,这都算常规操作。反正每次赞普交替,都来一下子,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但是前面这两个事儿,太重要了。

尤其是第一件事,太严重了。

这是吐蕃王朝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废长立幼事件!

之前咱们曾经讲过一期,吐蕃赞普继承的方式。

当时老布说,吐蕃王朝的赞普继承,似乎没有形成严格的嫡长制,至少在王朝的早期没有。

我知道,其实有些学者是认为有嫡长制度的。

但实际上,我们也能找出嫡长制,没严格执行的证据。

比如说,咱们曾经讲过,芒松芒赞去世后,有几个王子夺嫡,最后胜出的是年纪最小的赤都松赞。

这问题就来了,如果赤都松赞是嫡长子,别人还争个啥劲儿?!

就算他生的最晚,也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有人跟他争,说明大家对嫡子继承,不那么在乎。


如果他不是嫡长子,只是嫡子之一。

那为啥是他做赞普,哪个嫡长子咋的啦?!

还是说明大家对嫡子继承,不那么在乎。


野祖茹这次也是一样。

如果他哥哥是嫡子,那就没野祖茹啥事儿了。

如果他哥哥是庶出,野祖茹是嫡子,那是谁把他扶上王座的?

明明还有个嫡子,在旁边待着呢。

除非两个人都不是嫡子,那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庶长子继位就符合规矩了。

结果,老祖母一顿骑脸输出,愣是把赞普换了。

这不还是谁拳头大,谁好使嘛?!

说来说去,每件事都说明了,大家都没把什么嫡不嫡的,当回事儿。


另外,嫡长子的基础是有长妃,有次妃。

可在吐蕃王朝早期的记载里,一直都没有长妃、次妃的明确记载。

之前我说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之间,分不出地位高低。

很多人可能会感觉,我是从汉族人的角度,故意抬高文成公主的地位。

实际上,在敦煌文献了,确实没有长妃次妃的描述。

有这种描写的,都是晚期的教法史料。

那么这位被人从王位上,硬是给拿下来的啦拔步,就是个啥情况呢?

咱们下期再说!


参考书目:

[1]、《敦煌吐蕃历史文书(增订本)》_王尧、陈践;

[2]、《韦·悉诺逻恭禄获罪遣:吐蕃贵族论与尚的政治博弈》_黄辛建;

[3]、《吐蕃政治关系史》_石硕;

[4]、《唐蕃交聘表》_谭立人、周原孙;

[5]、《悉立考》_达瓦次仁;

[6]、《吐蕃时代的杰出女王墀玛类》_陈践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科尔沁的雪

    不同的民族,历史却总是惊人的相似。

    白发布衣 回复 @科尔沁的雪: 博弈是人类的共性

  • 禾木念青

    问题是汉族在有明确嫡长子继承的制度确立的情况下,我感觉也是有大量的其它情况吧,汉文帝,霍光废昌邑王,胡亥杀扶苏

    白发布衣 回复 @禾木念青: 变数是必然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变数,但定量依旧是主导

  • 13931069bys

    白发布衣 回复 @13931069bys:

  • 听友299746239

    讲的很好!学习了。

    白发布衣 回复 @听友299746239: 多谢您啦!

  • 上清溪的海棠果

    这个废长立幼,是不是跟老祖母想继续掌权有关,中原王朝就有例子,太后或者太皇太后想利用新帝年幼继续掌权故意立幼废长或者弃长立幼

    白发布衣 回复 @上清溪的海棠果: 这种可能也不是没有!

  • 香香猪猪猪

    老布老布,就喜欢听你讲的西藏史,生动有趣,又有很多历史佐证,涨知识

    白发布衣 回复 @香香猪猪猪: 哎妈呀,真的呀!

  • 普布卓玛5052

    更新收到,谢谢老师!

    白发布衣 回复 @普布卓玛5052: 您客气啦!

  • 听友299746239

    赞😄

    白发布衣 回复 @听友299746239:

  • 听故事的咪宝

  • 1501359egg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