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本书 ·——
《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班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作者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从晚清、辛亥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一直叙说到新中国,细腻地刻画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
——· 关于作者 ·——
本书作者陈忠实,陕西籍当代中国著名作家,曾任作协副主席,2016年逝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 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等,最富盛名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堪称其垫棺压枕之作,史诗一般的题材和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让这本书成为中文小说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文学经典,绵延出无数的解读、分析和鉴赏作品。
——· 本书金句 ·——
1. 虽然我们谁也不愿意看到联邦瓦解或者发生内战,但是我更加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这样分裂下去。只要能够实现长远的和平团结,为之起来战斗是完全值得的。
2. 人是个贱虫。人一天到晚坐着浑身不自在,吃饭不香,睡觉不实,总觉得慌惶兮兮。人一干活,吃饭香了,睡觉也踏实了,觉得皇帝都不怯了。
3. 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心软一下熬不过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
4. 凡人们总信服圣人的圣言而又不真心实意实行,这并不是圣人的悲剧,而是凡人永远成不了圣人的缘故。
5. 世上许多事,尽管看得清清楚楚,却不能说出口来。有的事看见了认准了,必须说出来;有的事至死也不能说。能把握住什么事必须说,什么事不能说的人,才是真正的男人。
6. 死去的人不管因为怎样的灾祸死去,其实都如同跌入坑洼颠断了的车轴;活着的人不能总是惋惜那根断轴的好处,因为再也没有用了,必须换上新的车轴,让牛车爬上坑洼继续上路。
——· 核心内容 ·——
一、《白鹿原》的基本故事情节梳理
1. 晚清时的乡土社会气象
白鹿原,是陕西渭河平原的一个村子,地名来自于当地的传说,很久前这原上出现过一只白色的鹿,以此为吉利象征,形成了白鹿两大家族。开篇的故事,是白嘉轩六娶六丧,通过巧取风水宝地加诸自己的努力重新撑起了家业。白嘉轩又继承了族长,白鹿两家总有想压人一头的心思,也就起了些龃龉,白嘉轩和鹿子霖为了块地大打出手,幸而朱先生出面斡旋了。这一和解,换来了仁义白鹿村的美名,两家合力翻修了祠堂,开办了书院,白鹿原靠着族长和乡约维持着稳定的状态。
2. 从辛亥革命到国共对峙
清帝退位,新政府催缴印章税,于是便爆发了“交农事件”。白嘉轩暗中主使起事,书院的徐先生写帖子,鹿三打头阵,村民们操起农具到县城讨说法成功,但明里起事的几个带头人也被抓了,白嘉轩又托与张总督相熟的朱先生帮忙,才换得人出来。不久军阀武装来了,他们被村民们称为白腿乌鸦兵,来了就征粮食。兆鹏说动黑娃等人策划烧了征粮进行反抗,最后国民革命军赶走了土匪。年轻一代开始加入当地的政治生活,白灵入了共产党,兆海入了国民党,黑娃带着小娥回了白鹿原,但是按族约不能进村,围绕此事引起一系列的风波。年轻人的思想都在与外部社会接触中逐渐变化着,与父辈的矛盾开始显山露水。
3. 白鹿原的衰败
白鹿原的衰败从年馑与瘟疫开始,自然灾害的频发加剧了农业社会的崩溃,每一个人都挣扎于苦难中。瘟疫席卷了白鹿原,有些人家绝门绝户的死,原上的人都把灾害当作是冤死的小娥进行报复。到了国共内战时期,保甲制度下的剿共和征丁征粮,不仅给村民沉重的经济负担,也让白鹿原陷入到人人自危的恐慌和愤怒中。白鹿原人丁凋零,白灵被军统追捕,在组织的安排下撤到了陕北,没有死在抗日救亡的战场上,却在肃反行动中被诬作特务被杀害。鹿兆海在中条山身亡,也不是死在日本人手上,而是所谓“剿匪”内斗被红军打死。清算反动派的时候,黑娃被孝文诬陷至死。目睹行刑场景,鹿子霖疯了,白嘉轩的腰也弯了,看似白家获得了胜利,实则整个白鹿原陷入到农业社会和现代化的断裂深处
二、主要出场人物的形象分析
1. 白嘉轩为代表的封建社会劳动人民形象
他是个典型的受儒教文化控制的封建社会家长,他的最高理想就是在一方水土扎根做好领头人,奉行礼法和规矩,相信勤能致富,耕读传家。他身上有反动、落后的一面,他的失意和老去,一个崭新的社会才能够诞生开来。但是也要看到,白嘉轩有农业社会劳动人民宝贵品质的一面,他善良正直,不管是遭人算计、被土匪毒打、被小娥的冤魂恐吓,他的腰杆都挺得直,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安稳生活。
2. 朱先生为代表的尊儒守礼的乡绅形象
在作者的笔下,朱先生是近乎神的存在,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不仅是乡土中国农村宗族里的灵魂人物,还有着较为开放的思想态度和极高明的远见。他就是圣人的代表,老百姓的精神支柱,所以在多次变乱中也成了最沉稳的主事人,成为各方争夺拉拢的重要人物。最后朱先生的死,代表着农业社会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乡绅阶层的消亡。
3. 田小娥、黑娃、白灵等青年一代的群像
田小娥也是全书重要的串联人物之一,因为她,白家两代人乃至整个白鹿原的命运都为之改变,她是众多悲剧的触发点。所有对于田小娥的指控,诸如“淫乱”、“报复”、“越轨”,起因很简单,她在那个封建时代想做个正常的女人而不得。年青一代因为生活经历和思想境遇的不同,呈现出比较极端的分化。白灵的身上五四学生式的热忱和活泼,也有革命志士的坚定和勇气。作者对这个人物倾注了很深的情感,几度用白鹿这个至纯的形象来类比她,讴歌她。黑娃和白孝文是两位色彩比较鲜明,形象前后反差较大的人物,两人所谓的浪子回头也是天差地别,黑娃的理想和行为是自洽的,白孝文则在极端落魄后走上了不择手段追求权力的道路,变成一个地道的投机分子。
三、故事背后的时代变迁和人性的冲突
1. 以小见大的故事背景内涵
《白鹿原》是陕西关中地区民众生活场景的凝聚,也是作者自己以及老辈人往昔记忆的整录。整个故事背景的时间段从辛亥革命前开始,到满清皇帝下台、国民革命军北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破裂、抗日战争和内战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堪称是一部陕西关中地区的人物志主题近代史。以小见大,白鹿原的时代变迁在当时的中国农业社会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又反映出大半个中国的历史进程。
2. 细致生动的描写贴合史实
《白鹿原》的开端视角很小,却可以不断拓展,就好似看着一个漩涡或者风口,从看似家长里短的事件中看出当时整个中国的风云变幻,这样的写作技巧既给读者直观的感受,又见微知著地贴合史实,这和传统的历史书写是不同的。很宏观的、缺乏感情色彩的历史素材具体落在每个人的身上,给人实实在在的苦痛和影响,体现出很多无奈的冲突和挣扎,这就体现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水平。
3.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在冲突中被瓦解
要了解这种时代变迁和人性的冲突,首先要理解中国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在建设千年中华文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近代史上的苦难埋下了祸根。主要人物的经历,无不说明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白鹿原这片土地上,帝制政权虽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 END -
田小娥放在现在社会是正常的。 这句话不敢苟同。
肃反,不是萧反
换气太急促了,着急。
白鹿原也没有什么意义,对现实也没有作用!
好听。
值得一读的小说
一部三级片,有什么可吹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