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2022年高考作文题才顿悟:人生最快的捷径,是慢慢走

读懂2022年高考作文题才顿悟:人生最快的捷径,是慢慢走

00:00
14:28

这两天,2022年高考大幕开启,作文题出炉后,一度引爆热搜。

其中,全国新高考I卷的一道作文题目,更是引发网友热议:

出题人将“本手、妙手、俗手”3个围棋术语作为素材,写入题目。

既古典质朴,又意味隽永。

人生如棋,本手为基础,妙手是创造。

而所有的妙手,都源自于本手。

这世上,总有人乐于走捷径,幻想绕开漫长的沉淀过程,直接修成“妙手”。

却在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中忽视了自身的成长,不慎成了“俗手”。

但那些真正有远见的人,却愿意从“本手”出发,脚踏实地,不慌不忙,修炼出一双“妙手”。

因为,聪明的人越知道,这世上从无捷径可言。

人生所有的路,都需要“慢慢来”的笨功夫。

小说《山月记》中,有一则令人深思的故事:

一名叫纪昌的男子,痴迷射箭,他遍寻名师,最终投靠到飞卫门下,立志成为天下第一神射手。

飞卫告诉他,学射箭要下笨功夫,练好定力是首要任务。

于是,两年时间里,纪昌练就不眨眼的技能;然后又用3年,学会将微小之物看成庞然大物。

5年过去,飞卫说,现在可以学射箭了。

十日后,纪昌便可百步穿杨。

纪昌不解:“为什么练习定力要5年,而学射箭仅需十日?”  

飞卫说道:“不只是射箭,定力是成就一切事情的基础。”

射箭是技巧,世上好学的是技巧,而难做到的是定力。

不知你发现没有,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碎片化时代,捷径对人们的诱惑力越来越大:

英语零基础一个月可实现流利对话;

不运动不节食一周可以瘦十斤;

三个月兼职写作月入可过万……

人们似乎越来越追求技巧,越来越丧失定力,渴望一夜暴富、一举成名、一鸣惊人。

但就像有句话讲的:上帝馈赠的礼物,早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那些看似能加快你效率的方法,实则会将你绕到更远的方向。

过度追求捷径的结果,往往是一事无成。

命运真正青睐的,永远是那些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人。

近日,神舟十四号飞船成功发射后,女航天员刘洋再次登上热搜。

作为我国第七批女飞行员学员,刘洋起初特别不适应。

因为那些体力消耗极大的旋梯、单杠、固定滚轮等军体课内容,连小伙子都不堪忍受,实在挑战她的体能和意志。

学院首次体能考试,她便惨然落败,与同期入伍的体育生相比,更是远远落后。

不过刘洋并没有着急,而是一点一点踏实地打好了基本功。

为了提升体能,操场和训练馆每天都会有她跑步的身影,不到精疲力尽绝不停。

在学院英语演讲比赛中,刘洋把这种坚定写进了文章:

“我一圈一圈地奔跑,决不放弃哪怕半米的距离,我努力去理解这苛刻而单调生活的内涵……”

而这种一点一点苦熬、一步一步慢走的笨功夫,也终于把她带向了太空。

正如《精进》一书中说的: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是爆炸的,知识是过载的,观点是鼓噪的,热点是速朽的。

而反过来,专注在一件事上,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态度和行动,则是最稀少和最珍贵的。”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越快越好,也不是所有的人生都适合加速飞跃。

越是急切想要得到的东西,越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

这个世界的本质其实就是:慢即是快,少即是多。

《论语》上记载: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意思是说,子夏在一个叫莒父的地方当官,他来向孔子问政。

孔子告诉他为政不要急功好利,也不要想很快就能拿成果来表现,更不要为蝇头小利花费太多心力,要顾全整体大局。

听完孔子教导后,子夏不再一味贪图求快,而是慢下来把事情做好,终成一代贤官。

这,其实就是成语“欲速则不达”的来历。

生活中求快的人很多,但是没有阅历加持的“成长”,往往是虚幻的空中楼阁。

就算获得了暂时的成功,到头来也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一个人学会从眼下着手,给自己充裕时间思考,学会静下来、慢下来。

你会发现,结果自然而然地就会朝着理想方向发展。

今年上半年,电视剧《人世间》刷爆朋友圈,剧中很多人物情节,至今让人意犹未尽。

这一作品,凝聚了作家梁晓声先生8年心血,全文长达115万字,均为他手稿完成。

57岁时,他开始酝酿构思,然后整整用了3年,才逐渐“瓜熟蒂落”。

2010年,梁晓声开始了“马拉松”式的写作长跑。

每天早上,他削好一筒铅笔后,在长方桌上摊开一沓沓稿纸,便低头伏案开始10个小时的创作。

这期间,他饱受胃痛和颈椎病的折磨,由于营养不良、焦虑,他的指甲甚至会扭曲,时常处于半脱落状态。

就在这样糟糕的情况下,经过连续5年闭门写作,他终于完成了115万字的《人世间》。

如今,他每天还会在A4纸上写约10页、2000字左右。

这一习惯从他写作开始,几乎坚持了半个世纪。

他说:“必须坐定,你要懒下去,139页就是139页,它不会变成149页。”

从知青到作家、到农村娃到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一路走来,梁晓声依赖的便是这种日积月累的慢功夫。

胡适所说:

“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就像植物的成长周期一样,成功也是时间、技能等因素逐步累积的一个必然结果。

年轻时所荒废浪费的时光,之后会以一种极度贬值的速度,缩水还给你。

年轻时所吃苦奋斗的岁月,之后则会以一种高度增值的速度,加倍赏给你:

“笨”到极点,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慢”到了极点,就是“加速”。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竹子定律”:

竹子生长的前四年,总共仅仅长了3厘米。

但从第五年开始,每天会以30厘米的速度疯长,只用六周就可以长到15米。

其实,看似慢速在生长的竹子,在前面的四年里,早就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广雅·释草》里面提到:竹其里曰笨,谓中之白质者也。

“笨”字拆开,正是竹之本也。

竹子定律,说到底就是“笨人定律”。

所有的人生开挂,背后都是笨功夫在支撑。

所谓的“笨人”,就像竹子一样,不计较得失,不在乎成败,守得了月明,熬得到花开。

一代名臣曾国藩备受现代人推崇,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中年时他也曾经是位急功近利的“愤青”。

42岁那年,曾国藩奉旨在长沙办团练、准备抵御太平天国起义。

当时,他看不惯官场腐化堕落,为起到震慑作用,不但严惩一批懈怠散漫的官兵,甚至还砍了不少人的脑袋,由此得罪整个长沙绿营。

结果被困于府衙,只能从后门逃走,还差点丢了性命。

被迫离开长沙后,曾国藩去了衡阳。

他开始记日记、复盘自己每天举止行为、所思所想,还坚持每日读史、练习写作。

就这样,日复一日,曾国藩从小事入手,不断迭代自己,硬是逆天改命,从长沙团练“愣头青”成长为衡阳湘军“大统领”。

此后10年内,他连升7级,打破清朝职场记录,终成一代名臣。

他曾说:“古今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古今天下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真正的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

他们成功的捷径,就是学会笨笨地坚持、慢慢地熬。

不能静下心来耕耘自己的人,往往随波逐流,一事无成。

但那些你日夜月累的笨功夫,终将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

所以,与其羡慕别人的一飞冲天,不如学着把自己活成一棵树。

既有努力耕耘的勇气,也有静待花开的智慧。

当一个人不急不躁,缓步而行,功到自然成。

下棋,讲究的是落子无悔。

从“本手”开始,打牢基本功,才能下得了好棋、走得了妙棋。

这何尝不就像我们人生中的选择一样?

既要总揽全局,更需步步为营,不浮于表象,不急于求成,如此才能走好每一步。

好的棋局要慢慢地下,才会有滋味。

好的生活要细细地品,才不虚此行。

想要的人生要一步步地熬,才终成正果。

愿你我都能深耕自己,等待时间回馈的大礼。

作者|张女子,传播学硕士,前都市报情感倾诉记者,现以女儿小名写作的中年少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吾爱大风烈酒孤独自由

    没有快速。只能一步一步的来,真的时间会给答案。

    叶梳晨 回复 @吾爱大风烈酒孤独自由: 是的,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