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扬长避短,给声音“化个妆”

第四课:扬长避短,给声音“化个妆”

00:00
13:20

朋友,你好,欢迎来到「为你读诗」,读出诗情,读出韵味,读进你的心,我是卫东。

如果你再说自己的声音不好,那我得批评你。声音不能用好坏来区分,你说播音员的声音好还是单田芳的声音好?

只能说你的声音特点是怎样的、你的声音更适合怎么用!

请大家记住:每个声音都独特,你的声音别人无法取代!这样说是不是就信心满满啊?

但是,把自己的声音用好、装饰好,那是有学问的。这一讲就来说:声音美化。让你的声音变得浑厚、清亮。

声音装饰最直接的因素是共鸣。今天我们主要围绕共鸣讲。

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很小,但是它一进入人体固有的共鸣空间之后,就产生了不同形式的声波共振,于是出现了不同色彩的声音。


图片1.png


结合文字稿中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人体主要有三大共鸣腔体:胸腔、口腔和头腔。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 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部。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大家简单了解即可。

一般说来胸腔共鸣多,低音重;口腔共鸣应用较多, 中音好;发高音时主要是靠头腔共鸣发挥作用了。

有点难懂了。读一首诗做例子。


(正常声音 口腔共鸣读)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我用正常声音读的,我本人的音色就是这样,属于偏高音的范畴,从共鸣的角度讲,运用更多的是口腔共鸣,发声时口腔自然打开,笑肌微提,下腭自然放下稍后拉,上腭有上提的感觉,不明显。这样,声带发出的声波就随着气息的推送流畅向前,在口腔的前上方即硬腭前部集中反射而引起振动发出声音。

口腔共鸣效果明亮,字音靠前、集中,且可减少咽喉的负担,可以保护声带。

注意的是:必须使唇、齿、牙、舌以及相适应的咽部、喉部自然地松开,咽腔、喉腔通畅,口腔壁、咽腔壁的肌肉积极坚硬,这样才会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又难懂了。我们绝大多数人在朗诵时使用口腔共鸣较多。

再听一种读法:

(胸腔共鸣读)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是不是觉得和第一遍不一样?声音厚实了!


这就是胸腔共鸣多的效果,使声音更结实、更优美

说明一点,我念的有点夸张,为了和大家交流方便,相信大家会理解。

怎么做到胸腔共鸣呢?发声时,用半打哈欠状态,软腭抬上去,口腔呈现倒下的U字形,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牙关打开——牙关打不开口型是倒下的V字形。下腭自然下垂,把声波的反射点从硬腭移向下齿背上,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并继续传送到胸部引起共鸣。这时胸部有明显振动感,它使声音浑厚有力。

胸腔共鸣的练习一定要注意松弛,千万不要过分地追求胸腔共鸣而去压迫喉头,把浓重的喉音误认为是胸腔共鸣

(压喉读)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接下来是头腔共鸣

头腔共鸣是什么效果呢?

(头腔共鸣读)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样的音色高亢清亮


具体方法是:把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后移,下腭放下,软腭和小舌头尽量上提,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些,声波便沿着上腭骨而传到鼻咽腔、鼻腔和蝶窦等,引起振动。


蝶窦位于鼻孔上方,空间较小,所以共鸣高音丰富。一般来说小空间共鸣出来的声音尖而高。大家想想小唢呐和大圆号、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声音比较就容易理解了。

以上是口腔、胸腔、头腔共鸣的要点,三者不是孤立的,要综合运用。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相互协调配合好,那我们就能灵活驾驭自己的朗诵,获得圆润、悦耳、丰满、动听的声音,或者说一定能找到你的声音的独特的用武之地。

说几个共鸣方面容易出现的不正确的发音方法。


第一、声音捏挤。听着单薄、发扁,声音好像从口腔挤出,共鸣很少。


这是由于舌根下压或舌根僵硬、喉咙紧张,使声音的道路闭塞,声带音在咽喉腔没得到共呜,因而也就难以获得口腔共呜。此时软腭放得太低,口腔不开,使得发音器官的肌肉失去了灵活性。


另外,主观上追求 “亮音”,产生明亮、靠前的效果,结果使喉头自然吊高升起,产生了捏挤。

这种声音发白发亮,缺乏圆润、饱满的色彩,是一种没有气息支持的暗淡的声音,也会使声带的负担加重,声带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果进一步追求音量,嗓子很容易损坏。

解决办法采用胸腹联合呼吸法。发音时要自然张口,尤其注意下腭要松弛,抬起软腭,放松下巴,打开牙关,这样喉咙才能打开,后声腔也就会开了。

可以练一些开口呼音节如: ba(巴)、pa(爬)、da(搭)、ta(他)、bang(帮)、dang(当)、zhang(张)、chang(昌)、shang(商), 也可以找来抒情奔放的句子、段落和小文章来读,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口腔的开度。


第二个不正确的方法:鼻音重。有的朋友声音听起来像感冒,就是鼻音重。原因是口腔懒,软腭无力地塌下,致使部分气流进入了鼻腔,失掉了一部分口腔共鸣,听起来是鼻音的音色。

办法是用半打哈欠的感觉将软腭提起,放松舌根、牙关,让后声腔的开度加大,关闭鼻腔通路。用上述感觉发六个单元音的延长音。


a——

o——

e——

i——

u——

ü——


不能发成鼻音化的元音。

把这几个音发对了,再增加难度,练习词和句。


第三个错误方法:声音发散。缺乏亮度、力度。


这是由于发音时前声腔开得过大,口型成了倒V字形而不是倒U字形,失去了一部分口腔共呜引起的,注意牙关松弛,后声腔要打开。

练习时注意口腔前部的控制,元音要发得圆一点,小一点,发音时要有意识地把气流集中于一点。发音时满口紧张,发得响亮、集中,像子弹从嘴里喷射出去。

可以练一些唇舌力度的绕口令:


哥挎瓜筐过宽沟,

赶快过沟看怪狗,

光看怪狗瓜筐扣,

瓜滚筐空哥怪狗。


第四个不正确的方法:大声喊叫。许多人朗诵,特别是到舞台上朗诵,盲目地追求音高、音量,胸腔共鸣很少,造成尖锐、刺耳、粗糙的声音。


这与人们的理念有很密切的关系,以为大音量才能打动人,其实不是这样的。道理很简单,我们朗诵的时候声嘶力竭,听的人一定也是觉得费劲。


先改变观念,发声方法才能走上正轨。

好吧,今天先讲到这里。下次见!



本期配乐选自 肖瀛 音乐《当你老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