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对中国依赖”,不切实际也行不通

减少“对中国依赖”,不切实际也行不通

00:00
03:51

希腊《现代外交》在线杂志日前发表文章称:全球经济——减少“对中国依赖”不切实际,也行不通 。美国担心全球经济“过度依赖 ”中国。但是,这种担忧未能导致其想要的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周边制造”的转变,即使最新的防疫封控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相反,疫情反而迫使一些打算迁出中国的公司缩减投资计划,忘记了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无怪乎,在上海和大多数世界金融中心,人们普遍听到的是: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不是由地缘政治博弈而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

自2018年美国单方面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以来,美国的贸易政策一直咄咄逼人。但4年多来,世界并未看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周边制造”转变的任何令人鼓舞的“动向”。过去两年,无论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还是中国的“动态清零”,都未能推动跨国供应链的转移。也难怪,中国官方最近宣布上海将于6月1日开始放宽防控措施时,在上海的外国企业中,无论是在中国做生意还是在中国有生产线的欧洲公司都显得尤为激动。

对于大量的日本、欧洲以及美国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中国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市场,而且也是开拓全球市场的重要基地。2/5(超过2000家)在华欧洲企业设在上海或附近,而上海有超过5600家日本企业。对这些企业来说,中国与全球经济在贸易和产业链方面的全面联系对全球业务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中国作为开拓全球市场的重要基地——这两个关键因素使全球经济的 “对中国依赖”有增无减。全球经济无法减少对中国依赖的第三个重要因素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它为跨国工业供应链将货物从中国运往国外市场铺设了一条替代路线。

据中国美国商会近期发布的年度白皮书,83%的在华美国企业“不考虑将生产或采购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方”。该白皮书还显示,近半数美国企业认为中国国内消费的增长和其不断扩大的富裕中产群体蕴含一流的商机。此外,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尽管疫情反复、封控和全球不确定性带来了挑战,但今年前4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6.1%,达到744.7亿美元。

美国和中国的商业专家一直在警告不要试图将中国从供应链中剥离,因为这不仅会导致失去巨大的中国市场,还会造成成本上升。英国投资管理公司IMA亚洲区董事总经理理查德·马丁此前曾解释说,一些企业将生产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和南亚是“贸易分流”,而不是“脱钩”,这些产业的新落脚点无一例外地继续从中国进口部件和材料。

在华美国企业——就像日本和欧洲的企业一样——比政治精英们更明白,转移生产意味着巨大的财务成本。最重要的是,企业行为是由经济利益而不是地缘政治驱动的。今天,中国的制造业优势不再基于低劳动力成本,而更多的基于该国供应链的成熟和规模。归根结底,外国企业继续涌入中国,不是因为他们爱上了中国,而是出于理性的商业和经济考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