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所民办学校转公有,这样看弊大于利!

北京7所民办学校转公有,这样看弊大于利!

00:00
05:12

最近《新京报》报道说北京市收购了七所民办的学校,大概有一万个学位。前一段时间就传出了北京一个外国学校一个副校长,英国籍的跟谁都没打招呼,直接就跑了。大家不知道目的是啥,可能看到上海的风控很严,万一北京也这么风控,没有自由,老外宁可死啊,所以提前跑了,挟全家都跑了,所以家长群内一片喧腾。

我们看到这次北京出台动作,以前呢在教育这个行业,特别幼儿园这个阶段呢,把幼儿园做了大量的一个普惠,把那些私立的变成公立了。这次又涉及到中小学这个阶段,把私立的又变成公立的了,未来可能要控制到私立的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五,现在是百分之十五。那我们看到很多的家长呢现在反应挺大,好多希望孩子学习这块儿呢,他有一个多元选择。除了公立之外呢还能选择私立。教育能是一个多元化的。

我们这次看到国家在k12做双减同时啊老百姓挺欢迎的,因为防止学习内卷,好多技能性的知识啊没有必要不断地重复,最好是那些创新的知识大家能学完之后对孩子有用,但都内卷都像电影院都站着看一样,谁都没有提高,付出成本就越来越大。但对于双语这些私立学校来说,不太一样,因为很多家长给孩子的人生规划,读完双语就直接出国了,他不想走国内高考独木桥这条路。所以很多家长在中学阶段中还读的就是外语的学校,或者是双语的,一旦国家要把这个路都给关上了,那逼着这些家长一定要高中阶段、初中阶段留学的年龄会越来越小、越低龄化,因为它不提供这个土壤,那这样优秀的孩子又走了,他可能跟着去陪读,也可能会把工作放弃,甚至选择移民,这都有可能。所以我觉得教育这个事儿。啊实际是一个大的一个生态环境的问题。

因为当年的北方有个城市啊,我给他们做过顾问,当时跟那市长交流的时候,他说要把北方这个城市定位上北方高科技现代化城市。我说高科技现代化人才是基础,咱们这城市一所大学都没有,你怎么做高科技定位啊?他说我可以把那些清华、北大的教授招到来啊。我说他愿意来,老婆孩子愿来吗?老婆孩子要来,一定你有当地是吧教育配套得完善才行啊。你得国际化程度高啊他才愿意来啊。

那今天的北京、上海本来应该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很多老外都愿意在我们这儿生活,觉得比他们自己的国家都方便。我们现在教育变得越来越左越来越计划性。以前呢通过钱来购买不同的服务,高中低档,这是一个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需要更多选择给大家,没有选择。就像计划经济一样,凭票购买、凭职称职级购买。那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还是在最底下,老百姓还是得不到翻身的,这阶层更容易固化了。而今天如果通过花钱购买就能选择更好的学校、更好的老师,这完全是市场化的行为,这无可厚非的。但一旦让他没有选择,那这个市场环境就变成死水一滩。那有能力的人他一定用脚投票,他就走了。

对一个国家来说,美国之所以能快繁荣了一百年,二战之后变成世界第一强国,核心的能力就是比欧洲啊吸引人才能力强。所以像我们清华、北大好多都成为国外藤校的预科。那我们人才机制如果在中学阶段都已经没有国外竞争力了,现在看美高还有这些留学移民,一下翻了好几十倍,那就说明大家可能好多人想用脚来投票了,所以我们必须得营造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营商环境,人才才愿意留下来,有了人才,资金他自然就跟着就来。那有了资金,我们不管基础研发还是高端芯片,这些制造才能搞得出来,我们跟世界是一体化的,不能跟世界脱钩。所以很多地方政府在自毁前程,把这些国有民退,让消费者失去了选择权。

这个过程当中表面感觉降低学费了,国有之后学费降了很多,就像原来幼儿园私立的一个月收万八千,现在公立的变两千,家长不愿送了,说那里面老师都不负责任,就是看孩子啥都学不到。所以家长抱怨特别多,你原来这里面有钱的读私立,没钱你愿意读公立就读公立,公立好多都要走后门儿。那很多老百姓来说没有资格走后门,这过程当中就会导致更多的不公平出现。所以我觉得市场经济是最公平的,大家有选择权。所以有的时候大家在抱怨说现在的食物啊比以前差多了,有毒、有害。我说怎么都比我小时候强,那时候短缺,你想吃吃不到,那个时代更差。所以我觉得选择权啊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一个表现。

教育实际是我们一个大环境,跟我们空气和水是一样的,有了这好的一个大环境,自然好的人才会留下来或者吸引过来。那未来中国经济会越来越好。所以我们每个人啊都是教育的一个产物,一个好的教育会影响好几代人。所以我希望我的节目能让那些主管教育领导能听得到,他会看到之后呢希望能让教育啊越来越多元化,让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别什么事儿都搞一刀切,一刀切你不管房地产也好,教育也好,会伤及很多无辜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061340qag

    我完全不赞同该博主的说法,中国教育现在在尽量追求教育公平性,避免美国的教育模式,多听听郑强吧,挺好的说的,在美国有钱的上好私立学校,山沟农村的有几个能上的起的

    Quindson 回复 @18061340qag: 去国外生活你就知道了

  • Am某某某

    有些东西啊,不能只站在市场的角度看问题。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在国外接受教育,那么,他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多吗?对民族的责任感还有吗?那些富裕家庭的资源会不会也随之倾斜向国外了呢?

  • 安安lemon

    完全不同意这个观点,公立学校、幼儿园就教不好孩子吗?片面,自己就不相信国家想把教育做好,才产生了这样的观点,没有国家观和自信心,这才是国家把私立拿掉的原因,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在国外,就是因为国内吸引人才的能力更强了

  • 3akzw9stexepldm1vxqc

    国家是为大多数人的利益看问题,你只站在你代表的少数人利益看问题。格局差别太大

  • cn662dwpk73gce9xgs2y

    教育是百年大计,不能产业化市场化!!!

  • 听友66891676

    老师讲得很好

  • 黑五格

    读私立也不只是因为想出国,有的私立学校确实办学有特色,好的待遇又引来了好的老师,反对转成公立改变了现有的状态,所以很赞同主播老师讲的市场化自由选择权。赶上私立幼儿园转公立时就觉得带来了很多麻烦,不得不转园了,现在又担心着小学被转。

  • 我家的中美跨国生存

    我2005年去华夏女中念高中,那时候最早是私立学校,有很多名师。后来改公立了,好老师纷纷辞职去名师堂,或者是别的私立学校,毕竟人家那时候可以赚很多钱。很多有门路的同学也转学了。我后面高考花钱去了潞河中学国际部

    碧君老师 回复 @我家的中美跨国生存: 为什么老师从公立学校跳槽到私立学校?因为私立学校工资高。

  • 听友244518975

    教育是国之根基,国有化挺好,民族国家教育非常重要,从小就培养方向是孩子出国能对祖国有强烈的热爱吗?

  • 子恩创新英语plus

    该思考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