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
(时代特征)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政治方面,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他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唐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开明正确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他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文化方面,唐太宗复兴文教,大力奖励学术。在长安设国子监,鼓励四方君长遣子弟来留学,使唐代学术文化传播四方。东亚各国深受唐文化影响;命孔颖达等人修定《五经正义》,统一南北经学;又置国史馆,由宰相监修前朝国史,开创官修历史的风气。
外交方面,唐太宗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对西域等地区的管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
基础信息影响:
为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
相关人物:
李世民
时间:
627 年 - 64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