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张其成。我们很多人小时候都读过一首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短短二十字的诗巧妙地运用了一到十这十个数字,描写在出行途中看到的风光,视野慢慢开阔,就还像一幅朴实自然的乡村风俗画在我们的眼前慢慢展开,自然纯朴,意境却很悠美,充满了乡趣。又很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大家都喜欢这首诗,这首诗是谁写的呢?有不同的说法,但我还是赞同是邵雍写的。邵雍是个什么人?是我的偶像,我作博士论文就研究了邵雍。邵雍是北宋的大儒,大易学家,大理学家。他少年时跟着父亲学习,特别喜欢读书,几乎无书不读, 他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立志要求取功名,报效国家。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力,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就这样刻苦学习了好几年。有一天他叹息:“过去的人学习,不单读古人的书,而且要广泛游历古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而我现在只是读了古人的书,还没有去四方游历过。”于是,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考察了西周时齐、鲁、宋、郑遗址,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游学,增长见识,待到他归来时,他感叹道:“道在是矣!”自此便再没有出去游历了。
当时邵雍住在共城(河南省辉县),共城县令李之才是华山道士陈抟老祖的三传弟子,是一个易学家,他一直在寻找易学的继承人,当他得知邵雍才智出众、好学上进后,便亲自去见邵雍。他对邵雍说:“你听说过物理之学和性命之学吗?” 邵雍回答:“不甚了解,请求先生教我。”李之才欣然同意,邵雍十分高兴,立即拜李之才为师。李之才就把从陈抟老祖那里传下来的《河图》《洛书》《伏羲八卦》《伏羲六十四卦》这些图式都教给邵雍。邵雍对这些图式反复琢磨,终于参悟出这些图式里蕴藏的宇宙万物周期变化的规律,还有人生做人做事、性命修炼的奥秘。终于邵雍提出了“先天象数学”。相传他还发明了“梅花易数”的算卦占卜的方法。他对数字有一种特殊的领悟力。
他还喜欢写诗,他一生写作了三千多首诗,后人收集整理成《击壤集》。不过“一去二三里”这首诗没有收进《击壤集》里。所以有人怀疑不是邵雍写的,理由是这首诗纯真朴实,不是邵雍诗的风格。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邵雍就是一个纯真朴实的人。他39岁迁到洛阳以后,一开始他住的房屋都是棚草做门的,难以抵挡风雨。他以打柴为生,亲自烧火做饭侍奉父母。虽然日子穷苦、一无所有,但邵雍过得却很快乐。当时前宰相富弼、司马光等人都很敬重邵雍,常常和他一起游玩,后来还为邵雍买了一套接近都市的带园子的住宅。从此邵雍在园地上自耕自种,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并为自宅起名为“安乐窝”,并自号为“安乐先生”。他曾两次被推举出来做官,但都被他以身体有病拒绝了。只有这样一个纯真的人才能写出这样一首纯真的诗。
邵雍对数字的感悟力极强,提出了“先天象数学”,人们称他是个数学家,而我却认为他是一个以“数”为本体的哲学家。他为什么能在数本论哲学上有这么大的贡献?这与他学习《系辞传上》第十章是分不开的。这一章明确提出数字可以决定天下的现象。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一章是怎么说数字的奇妙作用的。我先把这几句读一下: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这两句的解释非常多,有人解释为三番五次地去探究它的变化,错综复杂地去推演它的数理。朱熹认为“参伍”指用“三”来“相参”相互参合、参照;用“五”来“相伍”相互配伍,相互错杂。“三”是指揲蓍求卦的过程中,要通过三变然后求出一爻。“伍”是指每一变的过程中,有五个处理步骤,也就是“五岁再闰”(五年有两个闰月),哪五个步骤呢?我们讲过四营: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其中揲四是左右两堆分别四根四根地数,也可以看成两步,加起来就是五步。这种解释也显得牵强。我的理解,这里的“参”和“伍”就是数字“三”和“五”。“参”就是“三”,“三”是指天地人三才,也就是三爻,每三根爻组成一个八卦,三爻也代表了三才;“伍”就是“五”,可以指五行,也就是五组数字,天数五和地数五。天数有五个就是一三五七九;地数有五个就是二四六八十。天数和地数构成的五组数字就是五行。一六为水在北方,二七为火在南方,三八为木在东方,四九为金在西方,五十为土在中央。所以“参伍以变”就是利用三才五行的变化,或者是三爻五数的变化。三才三爻变出八卦,五行五数变出河图,也就是五行生成数图。
“错综其数”就是用大衍之数方法进行错综复杂的演算。大衍之数50,真正用的是49根蓍草,经过四营三遍得到6、7、8、9四个数字,这个过程是错综复杂的。当然在易学上,“错综复杂”有特定的含义,表示四种卦,错卦是指将一个卦的六个爻全部变为相对的爻所形成的卦,所以也叫对卦。如乾卦(本卦)则得坤卦(错卦)。综卦就是将本卦的爻位颠倒而形成的卦,所以也叫反卦。如屯卦与蒙卦。复卦和杂卦有不同的理解,一般来说,复卦是指一个六爻卦下面的八卦和上面的八卦重复出现,其实就是八纯卦,如乾、坤……杂卦,当然就是指一个六爻卦下面的八卦和上面的八卦是不同的。六十四卦中有八个复卦,其余五十六卦都是杂卦。
“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通晓这种数字和符号的变化,才能成就天地的文采。这里说的“变”就是指《周易》数和象的变化,归纳为阴和阳的变化,在卦爻的变化中,阳要变阴,阴要变阳,阴阳的变动交替,永无止息,要真正做到“通”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要不断揣摩,通过卦爻变化通晓天地万物的变化。“遂成天地之文”,什么叫“天地之文”?“天地之文”中的天文,按照 《周易·贲·彖传》的解释就是:“刚柔交错,天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天上的日月分别代表刚柔,日月星辰都交错在一起,阴阳配合,这就是天的文采。观察天文就知道春夏秋冬时令的变化,可以观象授时、制定历法。此外对数字来说,一、三、五、七、九这些奇数为天数,二、四、六、八、十这些偶数为地数。对爻象来说,阳爻就是“天文”,阴爻就是“地文”。这就是“以成天地之文”。
“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穷尽了数的变化,才能定出卦象,用卦象进而定出天下万物的形象。“极”是穷尽的意思。这个“数”当然也是天地之数,这句意思是由数定象,也就是先有数字然后才有卦爻符号。本来这是从揲蓍法角度说的,通过大衍之数的四营三遍之后,得出6、7、8、9四个数,然后定出太阴、少阳、少阴、太阳四个爻象。十八遍就定出一个卦象。邵雍则提出由数定象、数先象后——由数字决定卦爻现象,数字在符号现象之前的数本论哲学,开创中国哲学史数本论学派。当然邵雍的这个思想就来源了《系辞传》的这句话“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最后用了一个反问句:“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如果不是通晓天下极为复杂的变化,那么谁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呢?说明《周易》这部书是通过数字的变化反映了天下万事万物的变化,所以学《易经》就是要掌握数字变化的功夫。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数字变化、天下万物变化的功夫呢?下一讲我会教大家一种十分灵验的方法。
万物错综复杂,通其变数,遂成文象
《周易》这部书是通过 字的变化反映了天下万事万物的变化
邵雍的学习周易和治学精神,张教授讲解的好详细,特别好听,感恩感谢老师无私分享点赞支持!
张教授讲解周易博古通今最好点赞!
祝张老师端午安康!
端午安康老师辛苦了
安乐窝,安乐先生
还没摸到门呢?
祝老师端午安康!
祝各位听友端午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