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上):“生当做人杰”的女中豪杰

李清照(上):“生当做人杰”的女中豪杰

00:00
10:00

李清照曾有一篇《词论》,先是嘲讽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又嘲笑王安石、晏几道、贺铸,连秦观、黄庭坚也不放过。在她笔下,这群男人简直“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换作别人,敢这么托大,恐怕早被人笑掉大牙了。但是,李清照对这些大诗人的冷嘲热讽,居然还让人觉得有几分道理。原因就是,只有她,才有这个资格。

早在少女时代,李清照就已显示出过人的艺术才华和文史功底。

一时兴起,她脱口而出“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情到心间,她执笔写下“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不过,你千万别以为,李清照只能是这般生动伶俐的小女儿之态。

她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宋神宗时期为官,曾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是名门闺秀,前朝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善文学。文官家庭出来的李清照,十七八岁时的政治见解和眼光,就超越了大多数男子。她的才华也在士大夫之间流传。

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当时还是个太学生,他对父亲说,自己做了个梦,一解梦,说想娶著名“词女”,也就是李清照。于是,赵挺之便向李家提了亲。

年纪轻轻的赵明诚,凭着金石收藏的学问,早就有了一定名气。他对官场党争不感兴趣,反而醉心于学问研究中。这样的人,正是李清照这类官家才女的良配。可是,虽然赵家与李家同朝为官,两家却是政敌。但为了孩子的幸福,两家还是结为了亲家。

就这样,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21岁的赵明诚。门当户对,两情相悦,才子佳人,再没有比这更好的神仙眷侣了。

这时的李清照和赵明诚,可谓好得是“蜜里调油”,他们的新婚词更是情意连绵:“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后来,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去世,他们家兄弟三人被诬陷罢官。于是,赵明诚只好带着李清照回到了山东青州老家。

李清照(女,23岁)

我们暂居在青州的“归来堂”,家中的书籍、字画碑帖、青铜鼎彝之器,堆积如山;我们在狼籍之中,乐却在声色犬马之上。

明诚与我,共同勘校,整理题签,把玩器物。甘心老是乡矣。

每每坐“归来堂”,明诚指着那一堆书,我们打赌,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谁说对了就先饮茶。可惜呀,我虽中了,却高兴过头,举杯大笑,整杯茶都翻倒在怀中,反不得饮。

赵明诚(男,李的丈夫,26岁)

易安填了一阕《醉花阴》给我,思念我至真,至情,至切,我反复吟诵,感动,又叹息不安。

莫非我三岁能文,十七岁以才华冠绝闻名,竟不如我的妻子?

我闭门谢客三日,日日夜夜拈须,作词,落笔写下,又划去,再写,再划,终得词数十阕,与陆德夫品评。

德夫却说,五十首词里,只有三句最好。我心中甚是紧张,问他:哪三句?德夫说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我拍案叹息:“终是不如易安!”德夫方才知道,只有这首词不是我写的。

李清照(女,23岁),笑

嗳,欧阳修与苏轼,我嫌其词不协音律;柳永虽合音律,却俗不可耐;王安石与曾巩文章虽好,作词令人笑掉大牙,秦观虽然情深却无富贵气,黄庭坚内容充实却有毛病……

连他们都不过耳耳,夫君呀,你玩玩金石鼎器即可,何必再去尝试这种你根本就没有天赋的事呢!

如胶似漆,浓情蜜意,在那个时代,这种世间难得的平等之爱,也不过是童话,到底无法长久。婚姻时间一长,问题就浮现出来了。

一是,李家和赵家虽同朝为官,但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和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却身处敌对阵营。有史料提到,李格非被排挤时,李清照曾向正得势的公公求助。但赵挺之有没有帮忙呢?看看李清照后来给公公写过的一句诗,我们就明白了:“炙手可热心可寒”。言下之意很可能就是,李清照对赵家人的心冷。

二是,数年的蜜月期过去后,李清照并没有生下孩子。升了官的赵明诚和寻常官宦一样,也开始蓄养侍妾和歌伎。这成了他们婚姻的又一道裂缝。不过,这并不是李清照夫妻二人面临的最大灾难。

1127年,金人入侵都城汴京,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匆匆南逃,李清照一家也漂泊不定。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四品知府,李清照跟随丈夫到了江宁,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两年后,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按理说,赵明诚应当布阵抗敌,可谁也没有料到,他居然偷偷带了两个手下,趁夜色从城墙上爬出去跑了。

要知道,李清照当时还在城内!如果不是下属早有准备,奋力抗敌,李清照和全城百姓的安危,该怎么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