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风静浪---天后宫

平风静浪---天后宫

00:00
10:28

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隅,中山南路末段东侧,面对镇南门。宫内奉祀被世称为“航海保护神”的林默娘。俗称“妈祖”或“妈祖娘”。默娘世居莆田县湄州湾北岸贤良港。其祖是西晋封晋安郡王的“闽林始祖”林禄。上推其七世祖是唐代郡州刺史林蕴。父为五代闽王时期官都巡检的林厥之。兄妹中她居第六。出生在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卒于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年仅二十六岁。传说她长大,能乘风御席渡海,驾云遨游岛屿。“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殁后,常出没海上。救助遇难渔民、海商、被人尊称为“海上女神”简称“海神”,并建庙祀奉。

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据隆庆《泉州府志》记载。“浯浦海潮庵僧觉全,梦神命作宫,乃推里人徐世昌建”。浯浦是郡中形胜之地“浯江横其前,三台拥其后,左法石,右紫帽”为“番舶客航聚集之地”。

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派路允迪出使高丽,途遇大风涛,舟沉十之七八,只允迪一舟安然抵达,传为海神庇护,特赐“顺济庙”。后封号加至“灵惠妃”“助顺显卫英烈嘉应协正慈济善庆妃。历朝所加封号仍未超出人世间。

元代的泉州港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海交贸易进入鼎盛时期,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下诏“制封泉州神女,号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大大提高了海神妈祖的地位。以后又在泉州举行御祭及加封典礼,遂声名远扬海内外。

及至明代,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中封妈祖为“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守镇官重建宫庙。“十三年(公元1415年)少监张谦使渤泥得乎州。发自语江,实仗神庥。归奏于朝,鼎新之。”(《顾珀重修记》)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郡守徐源,垦田二十余亩,以供香火之费。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郡人徐毓重修。教育家顾珀为之写记。计修正殿五间,重建寝殿七间。凉亭四座,西廊三十间,东西轩及斋馆二十八楹。

清朝时候,妈祖地位又提高一级,由“天妃”进封为“天后”。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平定台湾,以神力涌潮济师,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二十三年晋封为“天后”。天后之称自此始。二十四年遣礼部郎中雅虎致祭曰:“国家茂膺景命、怀柔百神,祀典具陈,罔不祗肃。若乃天庥滋至,地纪为之效灵,国威用张,海若于焉。助顺属三军之奏凯,当重泽之安谰。神所凭依,礼宜昭报。惟神钟灵海表,绥奠闽疆。昔藉明威,克襄伟绩。业隆显号。裡享有加。比者虑穷岛之未平,命大师之致讨,时方忧旱,井泽为枯。神实降祥,泉源骤涌。因之军声雷动。直捣荒陬,艦阵风行,竟趋巨险。灵旂下贴,助成破竹之功;阴甲排空,遂壮横戈之势。至于中山殊域,册使兴临,伏波不兴,片帆飞渡,凡兹冥佑,岂曰人谋。是用遣官,敬修祀事。溪毛可荐,黍稷惟馨。神其佑我家邦,永著朝崇之戴,眷兹億兆,益宏利赖之功。惟神有灵,尚克鉴之。”祭文赞颂海神助施琅统一台湾之功。

现存天后宫,即靖海侯施琅重修和扩建的。宫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200余平方米。整体结构包括山门、戏台、东西阙、正殿、东西廊、寝殿、东西轩、四凉亭、两斋馆及梳妆楼。原山门早圯,今重建宽23.23米,深3.93米高942米牌楼式造型。前有青石龙柱二对。大门两侧嵌有浮雕麒麟石垛,石雕花窗。整体结构华丽壮观。进门即为新建戏台,面向正殿,作长方形,宽6.40米,深5.15米,高800米,井藻式木结构、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别具一格。山门两侧略前,原建有东西两阙祀水精将军千里眼、金精将军顺风耳二神。今荡然无存,拟重建。天后正殿为全宫建筑中心,面阔进深名五开间,宽24.6米,深25.6米,占地面积635.50平方米。砖木结构,框架式木梁骨架,立以圆形花岗石柱承面积7200余平方米。整体结构包括山门、戏台、东西阙、正殿、东西廊、寝殿、东西轩、四凉亭、两斋馆及梳妆楼。原山门早圯,今重建宽23.23米,深3.93米高942米牌楼式造型。前有青石龙柱二对。大门两侧嵌有浮雕麒麟石垛,石雕花窗。整体结构华丽壮观。进门即为新建戏台,面向正殿,作长方形,宽6.40米,深5.15米,高800米,井藻式木结构、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别具一格。山门两侧略前,原建有东西两阙祀水精将军千里眼、金精将军顺风耳二神。今荡然无存,拟重建。天后正殿为全宫建筑中心,面阔进深名五开间,宽24.6米,深25.6米,占地面积635.50平方米。砖木结构,框架式木梁骨架,立以圆形花岗石柱承托整个屋盖,作九脊重檐四坡顶歇山式。卷棚式檐廊,四角柱头为圆形浮雕仰莲连珠斗,方形斗拱接连四挑,具有独特风格。殿前祭坛前减去两根全柱,同时将中柱后移、脊檀由隔架科斗拱承托,形成宽阔的祭献空间,便于春秋二祭活动,又丰富了空间的变化,前檐一对雕龙廊柱,雕工细致精巧。四周台座高出地面1米。须弥座雕有“鲤鱼化龙”“八骏云火”、“鹤舞云中”等等图案,艺术造型典雅大方。殿中正龛祀天后神像。龛后木板壁有清代绘制的大型湄州岛壁画一幅,极为珍贵,自发现以来报纸电视争相报导。殿前为露庭,东西两侧建有廊庑,祀天后辅神二十四司,今废。西廊圯毁,东廊尚存。

正殿之后隔一露庭为寝殿,系明代保存下来的木构建筑。屋盖为两坡面悬山顶。面阔七间,宽35.10米,进深五间19.80米,高8.00余米。木质梁柱粗犷古朴,殿前檐柱保存一对宋代婆罗门教寺十六角形青石雕花石柱,与开元寺大雄宝殿后檐柱一对石柱同一类型。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兴趣。

寝殿之后为梳妆楼,原为木构双层牌楼式建筑,楼前有扶栏长廊,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历久倾圯,改建他用。寝殿前东西两侧建有东西轩,二座角亭,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规制宽宏壮观,为海内外天后宫造型之典范,山东烟台天后宫的建筑结构,完全仿此。其建材都在泉州预制好运往烟台建造。台湾仿建多达496座,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近年,已在天后宫建立闽台关系史博物馆。从展品中反映闽台的血缘、地缘、神缘、文缘、经缘等的深厚关系。两岸在民俗、戏曲、饮食、居处、服饰、信仰等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天后宫已经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