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第十一》

《论语•先进第十一》

00:00
10:46
本篇共二十六章,集中记录了孔子与学生共同相处的情况。孔子在开篇就明确提出,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往往不是依靠祖荫登上仕途的那些人,而是通过学习,依靠真才实学获取官位的。心有所向,素履以往。孔子自己德高望重,被尊为“万世师表”。他对学生的教育也多落在道德品质的培养上。作为教师,孔子观人特别准确。他觉得在所教的学生中,颜回是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不幸早死。闵子骞是最孝顺的。善于言辞表达的是宰我,子贡。善于理朝政的是冉有,季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我想:只有对学生了然于心,才能因材施教。当子路和冉有同样问:“闻斯行诸?”,孔子的回答是不一样的。对于子路,孔子的回答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对于冉有,孔子的回答是“闻斯行之”,公西华询问原因,孔子回答冉有容易退缩,需要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要抑制他。因材施教在孔子老先生那里体现的淋漓尽致。通过最后一章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畅谈理想,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在整节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赞同曾皙的,也就是说孔子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就有高雅的天下情怀。认真阅读了这一章,从一代宗师的孔子身上我们似乎也看到一个当下优秀教师的生命样态:虚心好学、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大爱情怀,真正静下心来做到这些,谁不是学生心目中的儒雅之师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