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第119集-中国像是仓库里的一粒米

【秋水】第119集-中国像是仓库里的一粒米

00:00
10:3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中国像是仓库里的一粒米。


我们进展到《庄子》第17篇〈秋水〉篇,这一篇内容比较丰富,尤其是很多专家都认为,外篇的〈秋水〉篇可以跟内篇的〈齐物论〉并列庄子的佳构。我们就要问了,它有什么内容。


〈秋水〉篇总共分为十五章,前面八章所说的是一个主题:河伯跟海若的对话,有七个问题,七个回答;后面七章就提到很多古代的人,他们的观点:像孔子、伯夷、公孙龙子,庄子惠子的辩论等等,最后结论更是精彩的鱼快乐吗?


在〈秋水〉篇一开始,它的原文非常的美,但是我们还是按照习惯不读原文,把它的意思用白话读出来,也就是它要描写的是什么?黄河的神称为河伯,在秋天的时候下雨下得多,河面暴涨,河神非常得意。东入于海,到了海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太渺小了,真的伟大的是海。


海神称为海若,所以河伯请教海若前后七个问题,一层一层深入,里面有很多重要的观念一一出现。在〈秋水〉篇里面,它提醒你要化解竞争比较的心,也肯定万物各有价值,同时天跟人的关系如何。人的智慧可以分为高下,有人悟道也有人像井底之蛙。庄子借着很多寓言描述自己的境界,也显示了他的自信以及自得之乐。


我们先看看怎么样开头的,庄子这样写的。


秋天的雨水随着季节来临,千百条溪流一起注入黄河,河面水流顿时宽阔起来,使两岸及沙洲之间远远望去,连对面是牛是马都无法分辨。于是黄河之神河伯得意洋洋,以为天下所有的美好全在自己身上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而行,到了北海,朝东面看过去,却看不见水的尽头。


这时河伯才改变原先得意的脸色,望着海洋对北海之神若感叹说:俗话说:『听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人比得上自己。』这就是说我了。而且我曾经听人鄙薄孔子的见识,而轻视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相信;现在我总算目睹了你难以穷尽的广大。我要是不到你这里来就糟了,我将永远被有道之士看笑话了。


你可以看到河伯的心态。我们很能够去想像,在内陆,黄河最大了,这没有问题,尤其在秋雨时至,那是水面大涨,对面是牛是马都看不清楚。古人的眼睛都非常好的,度数大都是2.0的,它的河面远到看不清楚,无法分辨牛马,可以想见那是多宽的啊!


河伯的得意是很自然的,但是遇到了北海之神,那就不一样了。河伯非常不错,立刻觉悟自己很渺小,然后就要请教海神到底怎么回事?里面提到两个人:孔子的见识、伯夷的义行,这都是人间常常称赞的,儒家、墨家都喜欢去推崇的。但是河伯曾经听别人说孔子没什么了不起,伯夷也没什么高尚,他觉得很难接受。现在看到海若那么大的一个北海,才发现自己太渺小了。


你没见过的,远远超过你所了解的。你如果这时候还不去反省,就会被有道之士看笑话了。所以接着就要开始提问题了。第一个问题是北海真的很大吗?里面就出现了很多成语:夏虫不可语冰、井底之蛙如何如何,也包括中国在四海之内,像仓库里面的一粒米而已。


我们再看看他这边怎么说的。

北海若说:井底之蛙不可以同牠谈海,因为牠受到空间的拘束;夏天的虫不可以同牠谈冰,因为牠受到时间的限制;偏狭之士不可以同他谈道,因为他受到礼教的束缚。现在你离开河流看到了大海,总算知道自己的丑陋,这才可以同你谈谈大道的条理啊。


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所有的河流都注入它,不知何时停止,却又不会满溢;它从尾闾流泄,不知何时停止,却又不会干涸。春天秋天都没有变化,水灾旱灾也没有影响。它的广大超过江河的流水,无法以数量计算。但是我从未因此就以为自己了不起,我知道自己的形体寄托于天地而气息得自于阴阳;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小石头、小树木存在于大山之中。


这么渺小的存在,又怎么会以为自己了不起!这样算起来,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是像蚂蚁洞存在于大湖泊中吗?中国存在于四海之内,不是像小米粒存在于大谷仓里吗?世间物种的数目以万来计,人只是其中之一;人群聚集成九州,使五谷得以生长,舟车得以通行,个人也只是其中之一。个人与万物相比较,不是像一根毫毛在马身上一样吗?


五帝所禅让的,三王所争夺的,仁者所忧虑的,侠士所劳苦的,全都可以由此看透。伯夷辞让爵位以取得名声,孔子讲述六经以显示渊博。这些都是自以为了不起,不是像你以前也以河水而自以为了不起吗?””


你看,海若说得多好,别人推崇他,他就把话说清楚。有三种限制:第一种是空间,第二种是时间,第三种是礼教。没错!受到空间的限制,所以井底之蛙,以为自己了不起,牠根本没见过大海;受到时间的限制,夏天的虫怎么跟谈牠冬天的冰;受到礼教的束缚,很多人是心胸狭窄的,这个先入为主的,怎么能跟他谈大道呢?


你现在知道自己很渺小,认为我海若很伟大,海算什么!我不认为自己了不起。海若在这里描写自己,就好像小石头、小树木存在于大山之中,跟天地比起来,海当然不算什么!他特别提到中国,中国在四海之内就好像太仓之一粟;后面就提到世间的数目以万来计(我们讲万物),人只是万物之一。在那么多人群里面,个人呢,个人跟万物来比,不是像一根毫毛在马身上一样吗?


接着又提到五帝三王他们如何,仁者侠士他们如何,全都可以由此看透,就是从这么大的一个眼光来看的话,你们在人间那些所谓的仁义道德、礼教、音乐,各种制作实在是太渺小了。千万不要太过于放大自己,以为自己人类是万物之灵如何伟大,你要了解客观的情况,这个最重要。


开始提问题了,我们把问题简单说一下。第一个问题是:河伯看到北海比他大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以他要问:你北海真的很大吗?北海若跟他说:差得远了,你只是井底之蛙而已!连我北海也不算什么。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后面就会一直强调:大跟小的分辨。因为人活在世界上,最容易分辨的就是大跟小,国家多大,兵力多强这些,你看整个宇宙就知道地球实在是也很渺小,你很难想像在后面的讨论里面也提到,天地也是很渺小的。在古代能有这样的思想,眼界实在是了不起!


在〈秋水〉篇一开头就讲一个寓言故事,河伯遇到海若,开始讨论连续七个问题,一层一层深入,这是第一个问题:北海真的很大吗?


下一集的主题是:万物可以互相比较吗?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76468418

    庄子用河神比喻由于受空间、时间与先入为主固有观念的影响与束缚,人很容易自满自大。当河神遇到了大海才明白自己的渺小,便虚其了心,向悟道的海若请教。海若先破除河神对“大小”的比较之心。 在古代没有如今的天文学知识,而庄子说中国仅像是太仓里的一粒米,是何等神奇与伟大。

  • J之大盗

    挺佩服河伯的,遇到比自己强的海若马上就自我反省,而且虚心请教。谢谢老师

  • 蒙以养正YJ

    人要时常反省自己是否为井蛙、夏虫、偏狭之士。知道自己的限制,才有希望。

  • 奇林_t9

    不以人类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