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形气与气味—1.《内经》对形气与气味的经典论述成为中药药性的理论根据

第二节: 形气与气味—1.《内经》对形气与气味的经典论述成为中药药性的理论根据

00:00
13:45

第二节形气与气味

——饮食气味与人体形气的阴阳辨析

在学好医道之后,会思考人体的最大的一对阴阳就是形与气,那么形气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对阴阳,至关重要,形气之间的转化和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这种关系是在临床中调理疾病的一种原则。例如说针灸,遵循的是经络的规律;用中药来调理身体,就要研究中药和人体形气这对阴阳的关系,如何把药性的认识和人体形气这对阴阳进行衔接,那就有了形气和气味的讨论。

1、《内经》对形气与气味的经典论述成为中药药性的理论根据

所以讨论饮食气味与人体形气的阴阳是学习中医从基础理论到临床落地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在《黄帝内经》里边对形气与气味的这种经典论述就成为了讨论中药药性的理论根据,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边有一段话: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这段话很简单,但是它所阐述的道理非常的深奥,所以下边就要以这段话进行详细的论述,首先看一个标题叫作阴阳应象大论,阴阳是指的这个规律。

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也就是说阴阳这个规律它是形而上的,那么要能够解决问题,要落地,那必须要到形而下来讨论,所以说在《黄帝内经》里边就有阴阳应象大论,应象,象就是形而下的各种形象事物的各种现象。阴阳就是形而上的规律,这个就是要讨论把形而上的阴阳之道如何和自然和人体的这种实际的现象紧密的融合,所以说阴阳应象大论是把形而上和形而下进行落地的非常关键的一个论述,在内经里边它是这样考虑的:

首先对人体进行辨别阴阳,人体最大的一对阴阳就是形气,形气调和身体就健康,形气不调和,人就会不健康。

如果要用药物的话,对药性的认识必须要遵循人体阴阳的规律。首先,对人体的阴阳的规律的这种辨识,形气就要挪到对中药的认识,中药的药性分气味,味也类似于形,但是研究药性,就不能说形气了,叫气味。气味这一对阴阳和人体形气这对阴阳是一个相似性的结构,这种相似性的结构就会告诉我们以气调气,以味调形,形归形。形为阴,味也归阴,那么味跟形都是阴。气,气味的气,是阳,形气的气也是阳,也就是说在应阴阳应象大论里边,这一点就进行了准确的界定。所以说,学习药性的时候脑子里要有一个概念。

(1)讨论---归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 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首先,认识药性无非是气味,气味的概念是对人体的形气来延伸过来的,这是为临床治疗疾病来做好的准备,对这段话的理解非常的多,有各种的解释方法。首先在这句话里边有一个字就是归,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连续出现的一个归。这个归可以做两个相反方向的理解。归结,转归,转化为,成为,走向,是一个趋势性的意思。

在诗经中南桃夭的里边也说之子于归,就是说归结,转归,走向,成为的意思,在三国志里边说若水之归海也是这个意思,这种说法比较常见,但是还有一种是归还,回到,来源于。这个意思相对的就比较少用,在这《黄帝内经》这句话,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其实是一种转归,趋向,成为的意思。知道了这种解释去理解它,就会一气呵成。不能说味归形,味能够转化滋养充实这个形体,形归气,形还能够承载能够转为转化为气,气还能转归为精,精又能够转归为化,化当然是运化气化的意思,有一种运化正常的生理活动,有了精才会有正常的生理活动,这样解释就会比较顺畅,那么在这里边除了对归的理解,还有对食的理解。

(2)讨论---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说食就是吃,说食而不知其味,就吃了半天不知道什么味道,还有就是说给什么吃,饲养的意思,所以说到底是念精食(shi)气,形食(shi)味,还是说精食(si)气,形食(si)味,单从这个形,精食气,可以理解成精可以被用来饲养这个气,精能够生气,这可以理解,那么如果说精能够滋养味道,是用来滋养这个味道的话,就有点说不过去,所以说这两个食字应该都是吃的意思,所以就像这个《素问.六节藏象论》里面说的,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个食,就说天拿什么来让人吃,五气。地拿五味来饲养人,来让人吃,其实这个都是一个吃的意思,所以说六节藏象和前面的这两个食字可以互相印证,也就是精食气,形食味,也就是同时如果理解成吃的话,就可以知道味归形,气归精,两个说法是一致的,还有一个地方需要明白,也就是味归形,形归气,到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后面这个气和前面这个气是不是指的同一个东西?其实如果我们从这段文字整体上想表达的意思来说,其实不应该是一样的。

(3)总结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因为它是在讨论形气和气味的关系,所以它首先说味归形,形归气。这个味肯定是气味的味,形是归形气的形,形归气的气是也是形气的气,所以到这个时候应该是一个停顿,讲完了一个问题。味归形,形归气,这个五味能够滋养形体,形体又能够承载滋养气,这个气是形气的气,不是药的那个气味的气,那个是药,这个是形体。然后说完以后再讲气,这个气是气味的气,也就是这个气味,药的这个气归精,然后精是怎么样归化这告一段落。气味跟形气的关系多了一个精字,它做了一个解释,后边又进一步总结说精食气,形食味。精要吃气,形要吃味,也就是说精要靠气来滋养,形要靠味来滋养,形气里边怎么会多了一个精出来?这个精是怎么来的呢?这个是由化而生的精,气要生形,形要归气,形气和合而,也就是阴阳和而精生焉,化是什么呢?在黄帝内经里边讲,阴阳合则生则化,阴阳极则变则易,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它是一层一层的次第的论述,这么短短的一句话有好几个层次,如果把它放在一个线上去理解,没有层次结构的去理解这句话是理解不了。

为什么说讨论药物的时候不讲精只讲气味,因为这个药被吃的时候它已经没有了生命力,只能叫气味,但是跟人结合讨论的时候,人形气统观以后有一个生化在,还有一个精在,所以说活人跟死人是不一样的,它从这个角度进行了阐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漠漠屋檐

    中医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