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直指65|讲治国平天下

大学直指65|讲治国平天下

00:00
06:00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僇其实就是通于杀戮的戮。《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这个“监”其实就是通于那个借鉴的“鉴”。


  这一段很重要,就是讲治国平天下,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很深刻。我们可以从四个要点分开来说它。


  第一个要点:就是曾子先引用《诗经》,再说明如果不能够以天下为公,就会受到天下人的讨伐。


  《诗经》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就是巍峨高大的终南山,层层岩石高耸云端,这个是比方,比方一个人他的排场、他的威严,就像高耸云端的终南山一样。权势威严赫赫的三公之一尹太师,老百姓都在关注你、瞻仰你,你要谨慎。其实这首诗引用的这几句话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师尹就是一个姓尹的太师。


  这首诗的背景是描述周幽王时期的太师尹氏,身居三公高位,不能够劝谏周幽王,又不能够与民同好恶,反过来他还要以权谋私、徇私枉法,以至天下大乱。所以曾子接下来就评论说:拥有国家治理权的当政者,不可不谨慎从事,如果不能以天下为公,反而徇私枉法,就会受到天下人的讨伐、诛戮。


  第二个要点:就是曾子再引用《诗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


  “上帝”就是指天命,天命,把它拟人化就描述为上帝。


  这首诗歌其实就是:商朝还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能够与天命所要求的德性相匹配、相适应,就是德配于位。我们要借鉴商朝亡国的教训,要懂得崇高的天命,是不容易保持的。这个就是引用的《诗经》上面所说的意思“峻命不易”,崇高的天命不容易保持。


  曾子接着就说:所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那么也就是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这个就说得很透彻了,得民心就得天下。因此君子首先要从立德开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为什么要慎德?慎德就是明明德的功夫要从慎独开始做起,才是真正能够做到明明德,所以称之为慎德。那么要先从立德开始。


  第三个要点:就是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君子能够明明德,外显为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有了人民的拥护自然就会拥有国土,拥有了国家生存发展的空间;有国土和发展空间,自然就会有财政税收来源;有了财税收入,自然就能够供给国家的开支用度。


  所以这部《大学》虽然才1000多字,但是治国的方略都在其中了。执政者如果懂得这四句话,那么国家就会兴盛;如果偏离了这个四句话,这四个最根本的治国方法,那么国家就会衰落。


  这个四个根本的治国方法是:


  “有德此有人。”这个是国家组织能力,就是国家调动社会的能力、国家的组织能力要强大。


  “有人此有土。”这个就是国家的发展空间、发展战略。


  “有土此有财。”就是指国家的财政能力。


  “有财此有用。”就是指国家长盛不衰之道。


  你看不管时代怎么变,你看已经过来了2600年了,但是这个四句话都做得好,这个国家就兴盛,如果偏离了就会衰落,古今中外都一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