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菩萨之贪

395菩萨之贪

00:00
10:50

下地烦恼,亦缘上地不过你没有说,对不起啊,讲有些出家的朋友,我有几个出家的大法师,功德做得很大,我常常告诉你们,你少搞一点好不好?“你怎么叫我少搞?你应该多帮忙”,帮是帮你,我不帮你造业啊,他说“这是什么意思啊?”我说你功德修大了,没有正修行,这个肉身一坏了,人中转来的话,大富大贵,你忘记了修行。如果生到天道更忙,你更不会修行了。你光修福,不修慧呀,不行啊!所以,我说我不帮你造业了。你不过修的他生来世果报很大,做了很多的好事,又办佛教医院,又盖佛教大庙子,还要发愿,世界上要盖一千个庙子。我说算了,你拿半间茅棚给我,我就超度了。我说你盖什么一千个庙子?结果呢,自己现生就被烦恼拖住了,就成病了,所以不修行不行啊,光修福,不修慧。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些人,光修慧不修福也不对,他生来世出来,你讲经说法,不要说人都不来听你的,鬼都不来听你的。因为“未曾成佛,先结人缘”,诸位注意哦,这两句话很注意哦,“未曾成佛,先结人缘”。那么,你成了佛,救得众生更多。 虽然你成了佛,你不修功德,与众生的缘结得不够的话,你成了佛,只度少数人,不能度多数人哦,什么道理呢?佛有“三不能”,三样不能:一,佛不能转定业;二,佛不能度不信之人;三,佛不能度无缘之人。无缘他也度不了。所以,所有佛度的都同佛有缘的。所以说“未曾成佛,先结人缘”。等于说你们大家诸位没有做立法委员以前,现在多结人缘,再过几年我们都投你的票,就是这个道理。 “下地烦恼。亦缘上地”,因此他引用“瑜伽等说。欲界系贪。求上地生。味上定故”,所以《瑜伽师地论》告诉我们,现在讨论十个根本烦恼,我们欲界中的贪心叫作“根本烦恼”是第一位,贪是广义的贪,贪就是欲。贪欲,贪欲这多可恶啊,在欲界里头修行最怕是这个。贪名、贪利、贪财、贪色,贪一切都是贪,有贪就有欲。贪欲多可怕,因此我要修道。对不对?绝对正确,该打嘴巴,为什么道理?也是贪。 因此说贪在欲界中间要熄灭这个贪,“求上地生”,也是贪,不过呢,加一个注解,这算是好贪而已。等于一个青年人,我读到高中毕业了,现在没有钱读书了,哎呀,急得不得了,到处讲,为什么?没有钱,这不稀奇,你要读就读嘛,想考大学这不能说你坏啊,但是我常常劝有些同学,这个时代还读个什么大学,大学有什么用呢?我们眼睛里看那个大学啊,什么博士硕士的,没有用,但是这个话也许是我上地厌与下地的关系了。现在实在没有用,这个时代,赶快去学个职业,有一个技术比什么都好,你读了博士有什么用?“博士”给“不是”用,“不是”用,你什么都不是,只要有钱开个大公司要用几千几百个博士都来了。给你十万一个月,干不干?他就投降了,他那个方帽子是为你戴的。所以你赶快努力去赚钱就对了。但是这些都是贪欲心理。修行也同样是贪,所以“欲界系贪。求上地生。” “味上定故”,他那个希望,贪着上定的滋味。假使我生了天界得了定,大概飞机票不要买了,念头一动,看见自己鞋子就飞起来了,就走了。有这么个想法,这种想法都是由于贪,贪念来。所以你知道。因此说,佛法就换一个名词,叫“贪”不好办,叫发愿。愿也是贪,愿是菩萨的贪,你看我们看看,《普贤行愿品》要度尽十方三世一切众生,那个愿力之大,“虚空有尽我愿无穷”,你看那个愿力多大啊。虚空1573已经是无量无边,他说假定虚空有边界,我的愿力比虚空还要大,这不是自寻烦恼吗?所以什么叫菩萨,你送他一个匾,四个字“自寻烦恼”,就是菩萨境界。可是你们诸位要学菩萨,就是要学到菩萨要“自寻烦恼”的精神。 所以,我经常讲,什么是圣人?什么是英雄?英雄是把自己的烦恼放在大家的头上去,我要成功,所以“一将功成万骨枯”,那是当然的。所以,我当年年轻的时候就想当英雄不想当圣人,后来一想不对,我要成功了,两只脚是踏在许多的骨头骷髅的上面,骷髅堆起一个塔尖,我就站在上面。不能干,这个事情干不得。万一将来要还账,那还得很痛苦。英雄是把烦恼建筑在人家,菩萨是把天下人的烦恼都到我这里,挑起来,圣贤境界就在这里。 所以菩萨是贪,“虚空有尽我愿无穷”。你看地藏王菩萨更贪,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但是在凡夫没有发起慈悲念,就是贪欲。菩萨发起了菩提慈悲心,这个贪欲就转了,叫愿力。“愿”跟“贪”就有这样差别哦。是一个东西的两个名字,不要搞错了。所以,现在解释十根本烦恼的这个“贪”,欲界里头有“求生上地”也是贪,但是你怎么能够“生上地”?你必须要修“上地”的禅定,功夫做到,善心到,才能“生上地”。 “既说瞋恚憎嫉灭道。亦应憎嫉离欲地故。”第二个烦恼,贪、嗔。嗔就是脾气大,脾气大根本的就叫嗔,嗔带有有恨的意思,恚就是怨,发怒。嗔恚是一个东西,两个心态。第二个说嗔恚的心,“憎嫉灭道”修行人都不发脾气啊?修行人脾气比谁都大。你相信不相信?我把万缘都放下切断了。你说这个脾气多大!家庭、妻子、父母都不管了,我要修行,“拔开慧剑,斩断情丝”,这一斩不是嗔心你斩得下来啊?好,所以修行是“憎嫉灭道”。“亦应憎嫉离欲地故”,所以我要修行要跳出三界,我看不起欲界的东西,这不是嗔念嘛?不是我说的,佛说的。所以你们常常来哄我,我就受不了了,所以也是。因此你要了解,修行是解脱贪、嗔、痴、慢。谈何容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