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 惨败之余的收获(上)

84 . 惨败之余的收获(上)

00:00
19:37

通俗西藏史(八十四)——惨败之余的收获(上)


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

上一期咱们讲了,仪凤三年(678年)唐军再次尝试收复青海,只可惜带兵的李敬玄,实在不是这块材料,十八万唐军被论钦陵打得惨败。

不过咱们之前说了,这段时间里吐蕃的权利博弈非常惨烈,所以大胜之下的吐蕃,没啥进一步的动作,战败的唐朝呢,也一样没啥动作。于是这场大战下来,好像也没啥太大的影响,双方都很默契地收手了。

唐朝在这次惨败之后,基本上就断了收复青海的念头,之后基本没在往这个方向比划过。

但这次大败,也不能说是全无收获,他们收获三个人——王孝杰、娄师德、黑齿常之

之后这三个人,都大红大紫,成了让吐蕃很头疼的存在。


咱们先来说,王孝杰身上的传奇经历。

凤仪三年(678年)唐军西征青海的时候,王孝杰才是个副总管,只能跟着刘审礼做先锋官的副手。

在整个战役期间,王孝杰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稀里糊涂得跟着被围,然后就和刘审礼一起被俘了。

刘审礼被俘时就受了重伤,再加上年纪也大了,估计吐蕃的战俘政策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不久就去世了。

他受伤被俘的消息传到了唐朝,他儿子自己绑着跪在宫外,请求去吐蕃换回父亲。李治很感动,命其次子入蕃探望。结果赶到拉萨的时候,刘审礼已经病逝了。儿子跪在灵前日夜嚎啕,“泪尽续之以血”

就是眼泪哭干了,从眼眶里往出流血。

吐蕃君臣也很感动,特别开恩允许他扶灵柩回国。[1]

相比于刘审礼,王孝杰的遭遇完全不一样。

《新唐书王孝杰传》记载:“仪凤中,刘审礼讨吐蕃,孝杰以副总管战大非川,为虏执。赞普见之,曰‘貌类吾父’,故不死,归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王孝杰被俘后,蕃将看到他都懵圈了。因为他长得很像刚刚故去的芒松芒赞。蕃将不敢怠慢,赶集就把他送到了拉萨。

赤都松赞特意见了王孝杰,然后说:“这人长得真像我爸!”

因为这个原因,王孝杰不但没死,估计还得到了不错的待遇,后来吐蕃又把他给放回唐朝了。

由此可见,颜值从古至今就是重要的加分项,但光有颜值还不一定行,长得特别,关键时刻能救命。


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年)的时候,西州都督唐休璟请求收复安西四镇。因为王孝杰在吐蕃住好些年,了解对手的内情,于是他被任命为武威道总管,率兵杀进西域。

长寿元年冬十月,唐军大破吐蕃,先后收复安西四镇,将安西都护府从西州迁回龟兹,并留兵镇守。

次年,不甘心失败的吐蕃,联合了反叛的西突厥可汗阿史那俀[tuǐ]子,六万大军卷地而来。

唐军联合西域小强突骑施,在冷泉、大岭两地重挫吐蕃。据说有个吐蕃王子殁阵中,钦陵的四弟悉多于(噶尔·达古日耸)也在溃逃中被粟特人俘虏。

这场大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唐朝为稳定西域,一改之前不驻重兵的惯例,在四镇留兵三万(后改成二万四千人)。

然后又在直面吐蕃的于阗地区,大量布置军镇、戍堡。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在“于阗东三百里建坎城镇,东六百里建兰城镇,南六百里建胡弩镇,西二百里建固城镇,西三百九里建吉良镇”。[2]

唐朝不惜成本的大量驻军,最直接的成果就是牢牢控制住了西域。这种吐蕃无所作为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安史之乱爆发。

另外,由于唐军堵住了从克里雅古道入疆的道路,吐蕃被迫转向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进入西域。

这就是玄宗时期,唐蕃围绕勃律反复争夺的原因。不是因为勃律道好走,而是好走的路被堵住了。


之后,王孝杰又被派去打后突厥。

695年10月,后突厥默啜可汗归降了武周。这场从681年开始,到695年终结的北部边防之乱,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正好说到这儿了,关于后突厥的这段历史,你们感兴趣吗?要是感兴趣,我就捎带着讲讲,要是不感兴趣,就一笔带过了。

公元696年(万岁登封元年),唐蕃在素罗汗山爆发了一场重量级的大战。蕃军在论钦陵、赞婆的率领下,大败王孝杰、娄师德,史料记载“唐军尸骸高与天齐”。

由于此战的失利,王孝杰、娄师德都被削职免官。

但在同年的五月,契丹首领也叛乱了,王孝杰起复为清边道行军总管,统兵十八万讨击契丹。

697年3月,王孝杰在东硖石谷(今河北唐山附近)与契丹遭遇。王孝杰率少量精锐为前锋,奋勇冲杀。但副将因畏惧敌人太多逃走,导致王孝杰成了孤军,最终寡不敌众,坠崖身亡。

唐建中三年(782年),颜真卿向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朔方大总管王孝杰。


说完了王孝杰,咱们来说说娄师德。

娄师德,字宗仁,河南原阳县人,生于贞观四年(630年)。

这一年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就是李世民一锤子把东突厥打得生活不能自理了。

这件事情奠定了唐朝的地位,从此以后唐朝就开始在康庄大道上,拉风地狂奔了起来。

李渊从隋恭帝手里禅让过来天下以后,继承了隋朝的很多制度,其中就有科举制度。

而娄师德作为一个寒门出身的子弟,能有机会入仕为官,靠的也就是科举考试。

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娄师德中了进士,然后他从江都县尉,也就是扬州公安局长起步,一直做到了朝廷的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这个官职,按照《新唐书·百官志》的记载是:“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

这话的意思其实就一句,监察御史这个职务,管得特别宽,什么事儿都能插一手,但品级非常低,只有正八品下。

678年(仪凤三年),唐高宗为了出征青海,颁布了《举猛士诏》,招募雄武有力的青年人从军。

这时候娄师德已经49岁,跟老布现在的年纪差不多。

现在的说法,这岁数已经是个该躺平的,中年油腻死胖子了。

但娄师德决定要改变他的命运,于是他头戴红抹额前去应征。唐高宗很高兴,觉得这是个可以表彰的典型,就任命他为朝散大夫,随军出征。

然后打仗期间,娄师德根本就没露过脸,估计就跟着李敬玄一路跑来着。

战后,娄师德得了一个收集逃散将士的职务,据说他干得挺出色,找到了不少跑错道的唐兵。

然后唐高宗又让娄师德出使吐蕃,不过这次出使不是去拉萨,而是在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上和论钦陵的弟弟赞婆谈判。

估计这次会面,可能是唐军在青海惨败之后,赞婆又带着蕃军过来示威,唐朝就派了娄师德过去,跟赞婆讲道理。

也不知道,娄师德是咋白呼的,反正是跟赞婆聊得挺嗨。赞婆也挺给面儿,带着军队走了。


《新唐书》在这段里写的是,“师德喻国威信,开陈利害,虏为畏悦。”

《资治通鉴》写的是“师德宣导上意,谕以祸福,赞婆甚悦,为之数年不犯边。”

谁写东西,都奔着对自己有利的角度上写,大家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就行了。

其实呢,我估计赞婆根本就不是来打仗的。

咱们前面讲过了,这段时间吐蕃国内的博弈很激烈,本来也没有再战之心,来赤岭也就是吓唬吓唬唐朝。娄师德咔咔一白呼,赞婆顺坡下驴,算是让娄师德白捡了一份功劳。

连着两件事都整得挺明白,娄师德就被提拔成了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兼管屯田事务。


到这儿,娄师德的性格优点就展示出来了。

娄师德这一辈子最大的特点,说好听点叫“性格棉厚”,说难听点叫“特别能忍”

等后来,他官拜宰相时,弟弟外放去做代州刺史。

他把弟弟找来说:“咱俩呀,一个宰相,一个州牧,一定会招人嫉妒的,你怎么做才能保全性命呢?”

弟弟想了想,说道:“我以后低调点呗!就算有人喷我一脸口水,我把口水擦去就是了,保证不还嘴,这总行了吧。”

娄师德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NO! NO! NO!

摇完了脑袋,他说道:“人家喷你,那是对你发脾气。你擦了,表示你也很不满,这只会让人家更加生气!”

这下弟弟懵逼了,在那儿干卡巴眼,搭不上话。

这时娄师德悠悠地说:“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

这就是成语唾面自干的出处。

说到这儿,您还别以为,娄师德就是把龟息大法练到了第九层。

您得这么想,他当宰相的时候,那可是武则天执政时期。

在这狠人手下干,干得囊不行,干得太出色也不行。

当时有个宰相叫苏味道,就是味道不错那两个字。

苏味道的文采非常好,与李峤并称为“苏李”。但就是做事情明哲保身,这也行,那也不赖,于是就有了个“苏模棱”的外号。

“模棱两可”这个成语就是从他这儿来的。

就是这么个尽量不得罪人的人,还不一样被贬到四川去了?

他留在四川的后裔里,出了一个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能排在前面的天才,也是个全才,这就是苏东坡

所以,在武则天手下干,你得光能忍是不行了,你得懂得变通,得有能力把上上下下,都整得明明白白的。

武则天当时以弥勒转世自居,既然都是佛教大咖了,自然得有点表示,对吧。

然后她就颁布了禁屠令,禁止以任何理由屠宰禽畜。

有一次,娄师德到外地出差,接待人员为了讨好他,就端上来一盘羊肉。

随行人员好久没吃到肉了,见到羊肉眼睛都绿了,眼巴巴的看着娄师德。

娄师德瞅了羊肉一眼,问道:“皇帝严禁屠杀,怎么会有羊肉?”

驿站人员赶紧弯腰回答:“这只羊是狼咬死的。”

“哦!好懂事的狼呀”,说完了,娄师德就夹起来吃了一口。

手下人一看大人吃了,都抄起筷子往嘴里猛造。

这时候,厨师又端来一盘鱼。

娄师德皱着眉问道:“哎,等会,鱼是什么回事?”

厨师赶紧答道:“鱼是狼咬死的。”

娄师德差点气乐了,“你个蠢货!鱼怎么可能是狼咬死的,你应该说是水獭咬死的!”[3]

当然了,这个故事写在宋朝人的笔记小说里,不排除是有人在调侃武则天。但这故事也能说明,娄师德除了龟息大法,乾坤大挪移也练得不错。

等到娄师德把既能忍,又有变通的绝活,都用在了河西,头疼的就是吐蕃了。

娄师德在河西的主要工作其实就一个,这就是屯垦营田。

他从河源军拓地屯田开始,一直干到了河源、积石、怀远等军,及河、兰、鄯、廓等州的营田大使。

在此期间,娄师德身穿皮袴[kù],亲自下地开垦荒田,储积粮食数百万石,边军粮仓充盈,再也不用从关中转运粮草。

随着河西屯田面积的增大,周边的流民纷纷迁来耕种,军镇的户口不断的增加,反过来也安定了士兵的军心。

然后,娄师德就开始了土工作业,在险要之处狂建堡寨、烽燧,把防线打造得如铁桶一般。

这一套水磨功夫下来,吐蕃是真不进来了。

682年(永淳元年),吐蕃攻河源军,娄师德在白水涧(今青海湟源南)八战八捷。

唐史对这场连胜,只记载了事件,没记载斩获多少。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唐军应该就是打退了吐蕃的进攻,没让蕃军占到便宜。至于说出城追击,我实在是有点不相信,主要是娄师德不是这种爱冒险的性格。

如果比较一下王孝杰和娄师德,王孝杰是个典型的战将,擅长的是战场搏命、刺刀见红。

所以王孝杰练的是七伤拳,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娄师德这胖子呢,走道都不利索,指望他带队冲锋,估计还不如李敬玄呢。但要说到知人善任、审时度势,娄师德比王孝杰高了不止一个段位。

所以这死胖子,练得是化骨绵掌,伤人于无形。

那么有没有一个人能把七伤拳和化骨绵掌结合起来呢?

还真有这么一位,这就是咱们下期要讲的——黑齿常之


参考书目:

[1]、《资治通鉴》_司马光等;

[2]、《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_王小甫;

[3]、《太平广记·杂录一》_李昉;

则天禁屠杀颇切,吏人弊于蔬菜。师德为御史大夫,因使至于陕。

厨人进肉,师德曰:“敕禁屠杀,何为有此?”

厨人曰:“豺咬杀羊。”师德曰:“大解事豺。”乃食之。

又进鲙,复问何为有此。

厨人复曰:“豺咬杀鱼。”师德因大叱之:“智短汉,何不道是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历史进门者

    期待后突厥知识普及,对于唐朝的初唐盛唐能多了解一点

    白发布衣 回复 @历史进门者: 好,我琢磨一哈。

  • 玺楽

    感觉唐朝的民族政策真是渣,弄得攻城为上,根本没攻心。把大把名将累成狗,河西走廊变成鸡脖

    白发布衣 回复 @玺楽:

  • w浮生若梦

    哈哈,竟然在老布这听到苏东坡

    白发布衣 回复 @w浮生若梦:

  • 上清溪的海棠果

    以为老布30多,

    白发布衣 回复 @上清溪的海棠果: 曾经30多!

  • 听友197591106

    苏轼的祖上叫苏味道,怪不得东坡居士爱美食

    白发布衣 回复 @听友197591106: 找着根儿了!

  • 听故事的咪宝

  • EQ3AEQR

    好顶啊,哈哈哈哈,化骨绵掌

    白发布衣 回复 @EQ3AEQR: 还差个九阴白骨爪

  • 上清溪的海棠果

    感觉真是文明时代,被俘了儿子还可以去换,怎么就知道不是去了不是陪葬的呢?那时候感觉开放包容的多,后来一个两个民族,或者说当时所谓的两个对立政权之间把被俘而不殉国看成是很可耻的事情,是不是也是宋朝理学的作用?

    白发布衣 回复 @上清溪的海棠果: 这段时间还算好,之后打急眼也互相扣使臣!

  • 科尔沁的雪

    经略藏疆,真是不易。

    白发布衣 回复 @科尔沁的雪: 那是呀,殚精竭虑呀!

  • 听友126019227

    后突厥想听听

    白发布衣 回复 @听友126019227: 妥啦,讲西突厥的时候,把后突厥也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