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 题记(上)

碑刻 题记(上)

00:00
11:18
第五章附录
一、碑刻 题记
朴头山隋唐石刻题记位于理县杂谷脑镇西2.5公里的朴头山古道旁石壁上,共两通。其中右侧为隋开皇九年(589年)《通道记》,左侧为唐开元十五年(727年)战事题刻,均保存完好。
隋《通道记》近地表錾刻,高1米,宽0.50米,行书竖写11行,字径3厘米,全文如下:
通道记
自蜀相姜维尝于此行,尔来三百余年更不修理,山则松划蔓蔓江则讼沤出岩,猿怯高拔,鸟差地险,公私往还,并由山上,人疲鸟乏,筋力顿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总镇二州五镇诸军事会州刺史永安郡开国公姜须达悯人生之苦,报委寄之天恩,差发丁夫,逐治旧道,开山伐木,不易其功。遣官户参军事元博文,县丞郭不方、王文诚、吴荣、刘仲景监督。
大隋开皇九年九月二十二日记
唐开元十五年题记距地表高1米,碑高0.5米,宽0.6米。楷书竖刻8行,字径4厘米。内容如下:
朝敬大夫检校维州刺使上柱国焦淑为吐蕃贼侯坝并董教义投蕃聚结逆徒数千骑淑领羌汉兵及健儿等三千余人讨除其贼应时败散
开元十五年九月十九日记
典施恩书
“石纽山”摩崖题刻:位于理县通化乡汶山村东200米,禹王庙南面崖壁上。长1.85米,宽0.80米,楷书竖刻一行“石纽山”三字,无年款题记,字径70厘米。
据《理番厅志》载:“石纽山在通化里汶山番砦,山形幽峭,峰顶建禹王庙,三面如削,俯视千仞,庙后壁接天刻石‘石纽山’三大字,不知何代,何人书”。按古史传说禹生石纽,地为汉之广柔县,广柔县旧治在今理县东部桃坪乡之古城,汶山村距此甚近,不过汶川县绵虎乡亦为汉代广柔县地,也有“石纽山”且有地名“刳儿坪”,传说禹生于此。
沃河山顶摩崖题记:位于黑水县洛多乡沃河村西500米的沃河山顶一崖壁上,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刻。形制长方,宽1.17米,长2.5米,其正中部分为比勾阴线刻楷体从右至左横刻“播州营”3字,字径0.60米,字距0.10米,字的右上楷体竖刻两行“票骑将军杨口奉天征讨”。左下角为年代题记,楷体竖刻均为7厘米,现保存完好。
注:明代播州即今贵州遵义地区,治所遵义。土司杨氏自唐时即贡袭统领播州,元时归诚授宣慰使职,明洪武初年授宣慰使司印信,隶属四川。
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 原建于距金川县城2公里勒乌围北金川河东岸1级台地上。本系原大金川土司衙署所在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大小金川之役”结束。官寨被毁,乾隆五十一年于官寨旧址上立此碑。
原碑有碑亭,亭以蔽碑,亭为方形重檐歇山式顶,上覆琉璃瓦,亭外有土石围墙,今碑毁于“文化大革命”中,被村民凿为磨石已断为三,开齿,以石匠在凿时猝死,村民迷信以为亵渎神灵才得以残存。残存汉文碑文大部。内容如下:
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勒乌围之碑:
美诺既克,移问促浸,狼狈为奸,而更谋深。却木果木自壬辰冬攻美诺,逆酋僧格桑窜入,索诺木若而不献,于是移兵声讨促浸,时温福为将军,由功蔼尔拉进剿,阿桂为参赞大臣,由当蔼尔拉进剿,温福旋攻据昔岭,遂驻木果木。师久不得进,温福拙于谋,以营中所有兵筑卡布守,既耗兵力,且以分而见少,癸已夏,贼酋窥其无能,乃遂狡谋,令贼目纠众自美济沟及大板昭潜出,号召赞拉降番复叛扰木果木后路,温福漫无布署,军营为贼所劫,绿营俱兵,一时俱溃,温福被害。其余大臣、官员、兵力阵亡者甚多,我朝用兵从无如此挫折者。思之实堪切齿,其恨至今,将士何辜,弗雪冤沉。兵威天振,劲旅继至。师分两路,各噶马尼。去岁木果木之失,皆由营中无满州兵为之表率,亦由温福等奏阻,故已派而未遣,及温福发既事,知绿旗兵之终不足恃,乃派健锐火器营兵二千,吉林兵二千,索伦黑龙江兵二千,并派西安、荆州驻防满兵四千前往,以为之倡,又添派陕、甘、滇、黔、两湖精锐数万合力大举,以阿桂为定西将军,丰升额,明亮为副将军,阿桂遂统八旗劲旅,阅五昼夜而恢复赞拉全境。乃进攻促浸,甲午正月,阿桂自西路攻克谷噶丫口,占其山梁,入贼境百余里。明亮亦自南路攻克马尼,此为再进克捷之始,军声大振,上下同心,据忠敌忾,西路遂进南路略尼。(去岁勒乌围从西路进攻,噶喇依从南路进攻,阿桂自攻得谷噶丫口,遂能抵要所进据,皆其险隘,明亮等既得马尼,随时有小捷,然庚特马邦终于易攻进,于是遂专望西路之得手矣。)克罗博兵以罗博阿桂自丫口进攻为贼人紧要门户,因派五路分将领率之,超越而登,遂将罗博瓦山峰及山冈碉卡攻克。喇穆喇穆,并占默格。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