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淮海渡江战役的总前委书记01

021淮海渡江战役的总前委书记01

00:00
09:34

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初,作为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和其他领导人在一起,指挥了淮海战役。随后,他们又继续统帅第二和第三野战军,进行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了江南广大地区,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参加淮海战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共约6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总计有80万参加淮海战役。60万围歼80万,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奇迹。捷报传出,世界震惊了。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斯大林——这位率领苏联军民,击败强大法西斯德国和日本的伟大统帅也为之惊讶,他在记事本上写道:淮海战役打得好,60万战胜了80万,世界战争史上少见的奇迹,真是奇迹!新中国成立之后,英国著名元帅蒙哥马利将军访华时,认为像淮海战役这样大的战果只能发生在欧美军队身上,不相信依靠小米加步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创造出奇迹。当他在陈毅元帅的陪同下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和战场旧址之后,佩服地连声惊呼:“了不起的奇迹!”淮海战役38年后,新华通讯社报道:美国一些军事院校,把它列为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战例加以讲解,有的院校还邀请中国专家前往介绍,有的院校派专家来中国研究。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同志仍对淮海战役的胜利念念不忘,他对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粟裕同志是淮海战役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之一,淮海战役共歼敌55.5万人,粟裕直接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就歼敌44万人。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下第一功。建国后,当有人请粟裕谈淮海战役时,粟裕说:淮海战役是在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取得胜利的。淮海战役这个大题目要请小平同志来讲。斯大林认为淮海战役值得世界各国人民学习研究。他对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说:你到中国帮我办一件事,就是学习和了解淮海战役的胜利原因。”为此,1951211日上午,在南京军事学院的第二会议室,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华东军区作战处长王德和作战参谋张剑。听完刘伯承、陈毅的介绍,尤金说:讲得真精彩、真精彩!陈司令再说下去。陈毅风趣地说,吃饭可以包办代替,介绍情况不行啊,你还要听,请到北京找总前委书记邓小平介绍吧!

那么,邓小平在这次战役中以总前委书记的身份怎样总领协调两大野战军配合作战的呢?

粟裕提议进行淮海战役,中央军委同意这一设想。

1948年秋,全国各战场的解放军发动了凌厉的攻势,组织了辽沈、济南等战役,至11月初,消灭了国民党军许多有生力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时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即参战双方力量对比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上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开始占有优势。此时,中原地区的国民党军各个集团已经不能构成完整战线,刘峙、白崇禧两个集团的75万人,只能分路在徐州、武汉周围,处于被动挨打、面临覆灭的境地。而中原地区的刘邓大军和陈粟大军已经掌握控制了津浦路以西,平汉路以东的苏鲁豫皖地区、大别山地区,平汉路以西的郑州、洛阳、南阳、郧阳、襄阳、荆州等地区。国民党军的两条战略要地——陇海路的潼关一线、平汉路的郑州至武汉线,已经被解放军切成若干段,被分别包围起来。解放军在战略上处于有利地位,中原逐鹿、南线决战的时机成熟。

在战略决战之前,党中央根据战争的进程和军事形势的发展,在19485月份召开的会议上和9月会议的通知中,逐渐明确了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的战略指导思想和作战方针。19489247时,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粟裕致电中央军委并报华东局、中原局,建议以华东野战军主力由鲁南前出苏北,举行淮海战役。次日,中央军委批复了这个建议: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1011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电告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指示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执行淮海战役的计划。蒋介石也深知此中利害,他告诫国民党徐州前线将领:“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之关键,”必须“团结奋斗,期在必胜”。一场大战即将爆发。配合华东野战军歼灭黄百韬兵团,切断徐蚌线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为了迎接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都做了周密的战前准备。中原野战军前委发出“配合友邻兵团,歼灭大量敌人,全部解放中原”的战前的政治动员令。19481013日,中原野战军前委召开中原军区直属机关部队干部会议,邓小平政委传达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精神,并动员各级党委迅速开展以反对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和反对地方主义、游击主义为中心的教育,以进一步增强部队组织性纪律性。中原野战军在战役之初的任务是切断徐、蚌线,占领宿县,以保证华东野战军先行歼灭黄百韬兵团。为此,邓小平召集中原野战军1349纵队首长杨勇、陈锡联、陈赓、秦基伟等召开了作战会议,他们都是解放军的一代名将,所率部队也是中原野战军的主力。邓小平说:“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场,一直是国民党军的主要战场!徐州是南京的大门,津浦线是它的生命线!”他精辟地分析战局后,果断地下定决心,说出自己的作战思想:“切断徐(州)、蚌(埠)线,敌人号称80万众便陷于我军的战略包围之中,敌人便会不战自乱。

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切断徐、蚌线,占领宿县,可以北拒徐州,堵住徐州之敌南逃的后路;可以南阻蚌埠,斩断南线敌人北援之交通,制止孙元良兵团东援,夹住黄维兵团北上,黄百韬兵团只有束手待歼,蒋介石称之为生命线的津浦路,就要切断了。”1110日,陈毅、邓小平下达了徐埠线作战命令。中原野战军陈赓、谢富治的4纵队在华东野战军3纵队、两广纵队的配合下,于宿县以北向徐州发起攻击:中原野战军陈锡联的3纵和秦基伟的9纵队一部则不惜一切代价,开始夺取徐蚌线上的坚城宿县。15日深夜,宿县光复,解放军乘胜前进,扫除了宿县南北铁路线上之敌。这样,就控制了徐州南面的三铺至固镇之间的铁路190里,完全切断了徐、蚌之间的联系,使固守徐州的杜聿明集团完全陷入解放军的战略包围之中。这一着棋的妙处在于使徐、淮战场上的7个国民党兵团处于互不联系、分崩离析的状态。总前委的成立,淮海战场上有了一个坚强的核心。歼灭黄百韬兵团,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19481116日,中央军委鉴于淮海战役规模日趋扩大,南线战略决战的态势已经形成,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领导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执行领导淮海前线军事和作战的职权。中央军委在给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中原局、华东局等单位的电文中说:中原、华东两野战军,必须准备在现地区作战三个月到五个月,吃饭的人数连同俘虏在内,将达80万人左右,必须由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区党委统筹解决。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亦可基本解决。望从这个观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五人会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陈、邓三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98723247

    粟裕真实伟大的军事奇才,战略战术都很高明,淮海战役是人家提出构想并指挥的

    雷锋做事不留名 回复 @听友298723247:

  • 宁蛙王

    感觉是机器读的呀,有的断字断句好别扭,整体不生动

  • 听友298723247

    淮海战役打的好,最主要是粟司令指挥的好,当代兵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