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千里跃进大别山01

017千里跃进大别山01

00:00
09:28

1947年是中国革命进程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敌我力量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抓住这个时机,决定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制定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战略部署。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部挺进大别山并站稳脚跟。这个任务异常艰巨,而且责任重大,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和晋冀鲁豫野战军政治委员,与刘伯承一道,担负起这一重大使命。在何时跃进大别山的问题上,刘邓的态度是“纵井救人”,提前行动。

19476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黄河防线,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71日至28日,刘邓大军发起鲁西南战役,歼敌9个旅6万余人。鲁西南战役还在进行时,723日,中央军委指示刘邓:为了确保与扩大开始取得的战略主动权,对羊山集、济宁两点之敌,判断确有迅速攻歼把握,则攻歼之。否则,立即集中全军10天左右,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毛泽东的战略意图,是要刘邓在山东战场敌人主力回援之前,先敌直插大别山。

当时,刘邓大军已连续作战一个月,部队未得休整,新补充的2.5万多名战士来不及训练。各纵队才下战场,还未对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做具体动员和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部队所带款项已不足半月开支,东北的炮弹、邯郸的军衣都未运到,伤员无处转移,大量的战利品、物资未妥善处理等。如立即进行大的军事行动,必将困难重重。因此,在鲁西南战役结束的当天,邓小平立即与刘伯承向中央回电,一方面表示拥护中央方针,另外如实陈述了部队眼前存在的困难,希望能在内线继续作战一个时期,待时机更为有利时再向大别山跃进。第二天(729日),毛泽东给刘邓发来一封“三A”(最急)电报。电报称: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自3月份国民党军占领延安后,毛泽东、周恩来以及中央机关仅有几个连护卫,却在山沟里与七个旅的敌人周旋,险情时时出现。毛泽东希望刘邓进大别山,在中途再不能犹豫了,要赶紧走。

刘伯承与邓小平收到这封万分火急的绝密电报,心里十分着急。他们心系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安危,立即致电中央军委,提出:直趋大别山,先与陈(赓)谢(富治)集团成犄角势,实行宽大机动,准备无后方作战。40多年后,邓小平还清楚地回忆道:当时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直出大别山。他在向子女讲述这一情况时,还重复说:真正的是二话没说,什么样的困难也不能顾了!一向不大流露感情的邓小平,说这话时嗓子都略带梗塞了。遵照中央军委指示,81日,刘邓召集纵队主要首长开会。刘伯承传达了军委723日的指示电,并作了具体的行动部署。邓小平谈到了毛泽东对这一战略举措估计的三个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准备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坚持斗争;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他要求大家从最困难方面着想,坚决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争取最好的前途。会后,各纵队主要首长立即赶回部队召集会议,传达刘邓首长指示,准备于8月间大举出击。军情紧急,然而水情更为严重。

7月下旬以来,鲁西南一带阴雨连绵,黄河水位猛涨,从阿城到东明一段黄河老堤,因年久失修,已岌岌可危,时刻有决堤的危险。不仅如此,国民党还扬言要决黄河大堤,欲以黄河归故淹没刘、邓大军于黄河以南。还在鲁西南战役打得正激烈的时候,邓小平便已察觉到了国民党的这个阴谋,他指示冀鲁豫城工部与汴郑工委取得联系,时刻提防蒋介石扒黄河。当得知蒋介石已密令驻守开封的国民党第六十八军军长刘汝珍炸毁黄河大堤,欲水淹解放军的确实情报,邓小平气愤地说:这是蒋介石想再次扒开黄河堤,水淹我军。面对此种危急情形,在野战军指挥部作战室的刘伯承说他“忧心如焚”。邓小平在40多年后回忆起此一幕时对子女说:我这一生,这个时候最紧张。听到黄河的水要来,我自己都听得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地跳!事不迟疑。邓小平立即着手部署。他一边派人去郑州与刘汝珍方面联系,说服他阻止蒋介石扒黄河的阴谋,一边和刘伯承商量,组织纵队领导讨论。在86日的会上,多数人同意按原计划休整到815日,再向大别山挺进。还有少部分同志认为黄河时刻有决口的危险,需要紧急行动。

在大家讨论时,邓小平一言不发,静静地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是继续休整,还是提前行动?这关系到全军的生死存亡,必须三思而行。他与刘伯承耳语了几句,宣布暂时休会。午饭后,邓小平乘吉普车亲自来到黄河边,考察黄河水位。他看到黄河水位急速上涨,汹涌澎湃,确实十分危险,于是立即赶回司令部。邓小平十分坚决地说,情况十分紧急,部队需要立即出发。邓的意见与刘伯承不谋而合,于是决定立即出发。对此,不少同志感到有点突然,邓小平就分析了提前跃进的原因,并在干部会上最后强调说,为了完成千里跃进这一战略任务,各级干部和战士都要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避免与敌人主力纠缠与作战,坚决直奔大别山。进入新区作战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政策,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87日,刘邓率主力4个纵队在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掩护下,迅速突过国民党军队的合击阵,于11日越过陇海线,随即兵分三路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对于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举动,几十年后,原国民党政府国防部作战厅厅长、起义将领郭汝瑰评价说:刘伯承、邓小平他们进军大别山呀,那是纵井救人,跳到枯井里去救人,自己就是很危险的事情,所以那刘邓是最危险的了。……

千里跃进途中,处处凶险。邓小平与刘伯承沉着指挥……大军终于胜利到达大别山。

从鲁西南到大别山,远隔千里,前有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洪河、汝河、淮河等天然障碍,加上正值雨季,许多河流不好徒涉,运动困难;后有蒋介石的几十个旅穷追不舍。要完成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按时到达大别山,困难重重。为了不使国民党蒋介石了解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意图,刘伯承与邓小平对部队的进军路线作了精心部署,将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分左、中、右3路,沿不同路线共同前进。另以第十一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在黄河渡口佯动,造成大军北渡的声势。以暂归刘邓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5个纵队的少数兵力钳制敌人,积极寻机打击敌人,掩护刘邓主力南进。并以豫皖苏军区部队破击平汉路,断敌交通,中原独立旅参加破路后,绕道平汉路西侧南进大别山,以分散迷惑敌人。为极端保密,部队不断改变番号,有的还伪装成地方部队。由于隐蔽与伪装巧妙,因而蒋介石没有发现刘邓之战略意图。814日,刘邓大军进入豫皖苏解放区的大牛岭、吴台庙、杨察园一带,在这里补充了一些粮食、弹药、药品,安置了一部分伤病员。16日,部队离开豫皖苏,渡过涡河,向黄泛区开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荟妍aaa

    郭汝瑰是隐蔽战线的。

    雷锋做事不留名 回复 @荟妍aaa:

  • 良知济世

    冒险跃进大别山,为中央解危,二话不说,忠勇殊勋!

    良知济世 回复 @良知济世: 郭汝瑰:千里跃进大别山,是纵井救人,出奇制胜。

  • 听友212595449

    郭汝瑰是起义将领和历史不符合吧?郭汝瑰本身就是打入蒋介石内部的官阶最高的共产党人。

    雷锋做事不留名 回复 @听友212595449:

  • 13468613hiv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