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2 与苦闷共处

Vol.42 与苦闷共处

00:00
22:19

| 简介 |

今天分享主题是关于厌倦,关于无法消失的厌倦与苦闷。

既出于懒惰,也出于个人拯救的需要。今天我们准备花更长的时间来读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选择布罗茨基《悲伤与理智》这本文集中的一篇叫《颂扬苦闷》。


| 时间线 |

3:05 倾听像在火腿店里被烟熏过的汤姆维斯的嗓音,

6:48 阅读19897月份布罗茨基在美国的毕业颁奖典礼上的致辞——《颂扬苦闷》。理解苦闷与创造,正视苦闷与现实。


| 工具箱 |

《悲伤与理智》

在这部题材丰富、视界浩淼的散文集中,约瑟夫·布罗茨基开篇便用深沉内省的目光审视了自己在苏俄的早年经历以及随后去往美国的流亡生涯。接着,作者用惊人的博学探讨了诗歌的张弛变幻、历史的本质、流亡诗人的双重困境等一系列颇具广度与深度的话题,思维的触手延揽古今,上及古罗马贤帝马可·奥勒留,下至现当代诗人托马斯·哈代与罗伯特·弗罗斯特,将对存在本质的哲学探讨与对诗歌美学的炽烈情愫糅合锻造为继《小于一》之后的又一部世所罕见的奇作。

收入文集的二十一篇散文大致分为回忆录、旅行记、演说讲稿、公开信和悼文等几种体裁。这些散文形式多样,长短不一,但它们诉诸的却是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诗和诗人”。这卷文集可以说是通向布罗茨基的诗歌观和美学观,乃至他的伦理观和世界观的一把钥匙。文集中最后一篇作品《悼斯蒂芬·斯彭德》完成后不到半年,布罗茨基自己也离开了人世,《悲伤与理智》因此也就成了布罗茨基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散文集,是布罗茨基散文写作、乃至其整个创作的“天鹅之歌”。


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1940524日—1996128日)

俄罗斯犹太裔美国诗人,散文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40年524日,布罗茨基生于苏联列宁格勒,1955年开始创作诗歌,1972年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逐出境,后移居美国,曾任密歇根大学驻校诗人,后在其他大学任访问教授,1977年加入美国籍,198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著作有诗集《诗选》《言论之一部分》《二十世纪史》《致乌拉尼亚》、以及散文集《小于一》等。

1996年128日,布罗茨基在纽约因心脏病突发于睡梦中离世,享年55岁。


汤姆·威兹(Tom Waits

1949年127日出生于Pomona,美国艺人,代表作有专辑《剑鱼长号》、电影《法外行走》、《咖啡和香烟》等。


WarmBeer and Cold Women

演唱者汤姆·威兹(Tom Waits),来自专辑《Tom Waits Live:RoundMidnight》。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Alias_xw

    去看了看原文,没想到这是一篇毕业典礼的演讲,惊讶于他的细腻和对个人的关怀,而非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价值。请记住我吧,尘土在低语…

  • Ann_ine

    这一篇听得泪如雨下

  • S_黑球

    这一年里我学会了的一个法则是:事情总会一件一件做完。这其实和苦难法则想通,即它们都不是无限的,总会过去的。接受苦难,越快地沉溺下去,就越快地浮到水面。

  • 恩席琳

    聆听阅读时代,与苦闷共处,感谢许知远老师分享。

  • 听友283579137

    这是最感触的一期

  • 奇雲_C

    目不转睛地直面糟糕

  • 罗伯特老湿

    听了《单读》要买多少书呀,许知远真的是一个成功的大sales

  • Alias_xw

    这简直就是救赎

  • 月圆未圆

    我不知道苦闷到底是什么 所以来听听

  • 日将起

    很喜欢这类反鸡汤的毕业致辞,第一次听到这种晨钟暮鼓的告诫是在网上看到上野千鹤子在日本某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不过平时接触的发言大多中规中矩,官味十足,而媒体上流行的网红校长、教授们的发言看多了有哗众取宠之感。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点,大家都配合地表现出,似乎也必须表现出喜悦激动和朝气蓬勃。可是现实是生活几乎不可能是坦途,一毕业生活的琐碎和平庸就会扑面而来。难道只有携带着师长和同学空泛热烈的祝愿才能开启新的旅程吗,冷静的告诫的不行吗?又为何装作视而不见,让问题轻飘飘地划过去,维持表面的和谐与体面?请大声说——你们的未来不见得光明,但你可以选择坦荡地做事;你们的生活大概率平凡,但你可以积极地避免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