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小人

大人小人

00:00
28:14

【以溯源的方式感受我们日常的用语、说出来的话,充分地挖掘我们现有的各种材料,来开启我们自身的智慧。】


大家早上好!我们直播现在开始。今天我想起的一个话题是“大人和小人”,“大”和“小”这样的一个词的解读。


我们平时在说话的时候用着各种各样的用语、词汇,但是里面的内容我们很少仔细地去感受它。实际上如果我们在闲暇时间稍微去琢磨一下,会发现其中有大奥妙。如果顺势往下走,很有可能会触动到自己的身心灵慧各个方面。


比如说大人和小人,不是大人和小孩相对,是大人和小人。这个大人和小人的表达,我们应该都不陌生。什么是大人,什么是小人呢?在我们日常当中会说“某某是小人,某某是小人”或者是“遭小人构陷”。什么是小人呢?日常一般认为是道德败坏,当然这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一种解读。而实际上,如果再从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词汇去看,会发现这个小人是指什么呢?视野狭小,格局狭小,心量小。大人是什么呢?相应的视野、格局都大,乃至于大到“达道”,也就是心量大到“通达大道”。这个“道”是指我们说天道,《道德经》的“道”。大心,雄心,无边无际的心量。往这个方向去理解大人。


而在中国汉语当中还有一个规律,音相近的、字形相近的,可以相互起到一种解释的作用,或者起到一种参考的作用。这个“大”跟到达的“达”也可以做相同的解释和参考。“大人”也可以看作是“达人”。达什么呢?如果用训诂的手法,达人能够达“人之道”。“达人”嘛,两个字,前面一个“达”是动词,后面一个“人”是名词,是通达──人。前面是一个动作,后面是一个动作的对象,达人是通达──人,当然这是我这边的一种解释。达人比较顶级的一种解释就是通达人,通达人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可以理解成说是通达的人。这是一个角度──大人,达人。


大人,足够大,大到什么程度呢?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己一己之身到家庭,到国──诸侯国的“国”,就是城邦,就相当于现在比如说我们中国的一个县、一个地级市就可以说是一个国,乃至于很大的国。如果按照比如像《春秋》(《四书五经》)里面的国了,现在的一个县级的行政区划都可以称为一个国,所以我们看到“国”不要想得很大,在历史上的国。或者想想现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就知道它并不是特别大,跟中国的版图相比。这样,我们再看“天下”这个词就不会觉得太过于夸张。“国”再更推进一步就是“天下”。那天下就是天子所治辖的范围,范围比国还要大一些。天下之外呢?还有天上,还有无边无际的更广阔的空间。


沿着这条路线去看,大可以大到什么程度呢?就像《易经·系辞》里面所说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到没有任何在它之外的天地,足够大吧?就大到没有能够超越它,比它更大的,只能这么表达了。所以,大到极致就是“大而无外”,大到没有它之外的空间,那足够大。小,小到什么程度?小到没有在它之内的空间。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所以大人要大到极致,往这个方向去理解“大人”这个词。所以古代说“某某大人”是一种美称。


大人和小人的差异,我们再概括起来,可以方便地理解为一个心量,心量有多大。心量有多大,视野就有多宽,看事情就有相应的局面,无论是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


大人大量。什么叫“大量”呢?什么是“小量”呢?小量比如说,一个小一点的杯子,里面给它倒一点水,你去敲打它,声音是某种声音。你再给它倒,同样的比如说这样大的杯子的水进去,它不仅会满了,它声音也会变了。如果是这么大的一个量呢?你给这一杯水全部倒进去,它里面的容量没有太大的变化,有变化,但不是太大,你敲打它的声音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再多倒一杯这样的水进去,它的声音也不会变得太大。


对照我们日常当中的人,有的人比如说挣了一笔钱,或者是稍微获得一个提拔,有的人是不动声色,或者是几乎看不出来有太大的变化,那就说明他的量比较大。有的人稍微提拔一步、或者是挣到了一笔小钱,整个人就颠起来,声音也都变了。这就是量相对于前面的人来说比较小。心量小的呢,稍微得到一点东西,他就会觉得挺厉害的,挺满足的。那不是问题。我们只是说要知人知量,知道他的量。是那个量,他就有那样的特征;是那个量,就会有那样的表现。大人小人。


大人有时候也会用“君子”来替代。君子,也包含着我们说的心量很大的这一层的含义。心量大、视野宽、看得深、看得远,就比较容易讲究“仁义礼智信”这些美德,或者是“仁义礼智信”这些美德就会显露得比较充分。比如像“义”,这个“义”是适宜的“宜”的一种含义,我们这么去理解就比较好把握。合适就是“义”。不同的格局、不同的时空的领域有不同的“义”。一己之身、家庭、国、天下,乃至于更广阔的空间,有不同的“义”。行的是什么“义”,或者是什么范围的“义”在推动着一个人去言行,都有一个“量”的事。


一个房间里打扫卫生,打扫出一些灰尘、垃圾,这个垃圾必须得搬出去,要不然始终会觉得这个房间不干净。搬到哪里去呢?搬到更大的空间去。更大的空间,比如说一个地方、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它设立一个垃圾站,乃至于再转到垃圾的堆场、垃圾的处理场、或者是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对于那个地方来讲,都是装载垃圾的。而如果垃圾场也觉得这些垃圾脏,那不就乱了吗?而对于大地来说,垃圾不叫垃圾,而是人类的一种分类、对事物的一种分类。所以心量如果大如整个地球、大如整个大地,那体会又会跟一个房间里面的主人的感受会不一样。心量大小就可以体现出来它的一些差别。


我们这么去参究、去考虑、去感受我们日常的用语“大人”“小人”的差异,就会发现其实更核心的,我们可以抓住他的心量大小的事,而不是说道德上是坏啊、是善啊、是恶啊。因为你如果一下子滑到道德上的善恶,你可能会,有时候正义感特别强的人义愤填膺,那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判断,影响到自己的行为。


而如果看到它是含带着一个心量的大小,那么慢慢地你就会理解,心量大的是那样的行为方式,心量小是那样的行为方式,无论大还是小,都按照自己的该有的轨道在进行着。这样可能就不至于去苛求他人、苛求自己、苛求一切,就会比较有宽容、包容。就会,(我们说的)实事求是,或者如是,如实如是地对待一切,包括对待自己。也能看到自己的心量,在什么事情上是大的,在什么事情上是小的,你会发现有些事情自己心量可以无限大,有些事情是无限小。一个人,你不好说是大人还是小人,只有看特定的事、特定的因缘,呈现出是什么。


我们就以这样的方式去不断地感受我们日常的用语、说出来的话,这样我们就相当于去充分地挖掘我们现有的各种材料,来开启我们自身的智慧,让我们的生活生命变得更容易多一些快乐、智慧和优雅。


文明溯源,听起来特别高大上、特别抽象、特别遥远的事,其实我们可以很落地地去理解它。就是我们自己、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任何一个时间点,在自己的观念里按下暂停键,静止一个画面,来分析一下这个方面它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你觉得哪个方面比较有感觉,就选择它作为下手处,不断地去往前追,往根本上去追。追下去,过程中,就会有很多的体会。不是一定要追到什么程度、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会有收获,而是过程中就会触发很多的联想,就会拉动自己很多的感觉,对自己会有一些触动。过程中,就会有无法提前预想、而如果具备转化的能力都将(都是)美妙的一种触发。这是文明溯源。


沿着任何一个方向往根上去追,这个过程就是溯源。而我们本身就是因为有纹理、有文化,而对一些事情有所明白,乃至于能够闪烁出智慧的亮光,这就是文明。我们在做着溯源的事,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就会很清晰地感受到,哦,这就是文明,人类整体的文明,还包括我们个体生命的文明。我们个体生命的文明有一个装载的过程,有一个展开的过程,有一个不断的延展、展开、发展的过程,都是一个过程。过程,它有它的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从现在开始,往“过去”,当然也是我们观念里存在的“过去”,或者我们透过各种典籍文物所能感受到的“过去”、所能触发的“过去”,往那个天地里面走,这就是文明溯源。


我看到有问“心量如何调整?”是的,心量如何调整?这个非常紧要的一个事,非常值得我们去努力的事。心量如何调整?


无论是什么事,无论做什么事,如果是有意地去安排、想去做,那么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去调整?为什么调整?为什么去做?我们很清楚地感受到不做不行,或者如果做了会更好,理由、动机都很清晰的情况下,我们就能产生一种力量要去做。所以理由、动机、原因,或者我们说驱动力,这个层面上,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它清楚。


清楚了以后呢,我们还要让它变大一点点。如果希望这个事情做得更快更好的话,这个动力让它变大一些,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就是采取各种相应的方法,那方法就多了,就看个人自己的条件、个人自己的情况。


所以第一个方面要看到动机,看清楚动机。为什么要去做某样东西,为什么要扩大心量,要看清楚动机,这是第一步。第二步让这个动机转化成动力,这个动力让它大一些,让这个动机更强大一些。不仅要看清楚,还要让它变得更强大一些。也很妙,看清楚了,看清楚了它就大了。不断地看,它会变得不断的强大,所以经常去回顾,经常去我们说的“不忘初心”,去记忆它,去提醒自己。所以,一(是)看清楚,二让它慢慢变强大,第三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


那要扩大心量,我们看一下,是什么样的东西局限了我们的心量,还有这种局限是否有必要?有的有必要,比如说你自己挣的钱就在自己的亲人、亲戚、朋友这个圈子里面先用,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不是说自己的父母、亲属、朋友各个方面都还没帮到,然后就一定去帮其他的陌生人。虽然我们也讲普利天下,但是也不可以不顾自己所在的环境里面的道德伦理,还是应该照顾好比较亲近的人。


那程度上,比如说一定要让自己亲近的人特别好吗?那这个看个人的因缘了。一般情况下说,水要流出去,先把跟前的低洼把它填平了,它才有办法再向外流。因为如果跟前的低洼还没填平,你要向外流,除非你保持极强的动力,要不然你稍微一放松,它就会先填边上的坑洼。这也是孟子留下的文本当中有类似的话语,近处的低洼填满了再往前走。


明白了说,局限自己心量的一些力量,有些是必要的,有些是没必要的,那就把那些(没必要的)力量给消解掉,消解掉。慢慢地就能看到,那些力量(被)消解掉以后,好像可以开始感受到更大的天地的一种生机。比如说在一个场合里面,不能只顾自己想咳嗽、想吃东西、想喝水,要看一下整个环境,如果有其他人的话,会不会干扰到其他人,是不是有相应的规矩或者约定。比如说,一群人在音乐厅里面听音乐,尤其是听像交响乐或者是古琴等等、需要有非常清晰的动和静的环境维护,这个时候你如果比如说打开一个易拉罐,一下子,碳酸水的声音,一打开以后发出声音,对其他人、对环境就是一个不照顾、就是一种干扰。那么这样的一种行为就说这个人心量不够大,因为心量如果足够大,会考虑到周边人的感受,会考虑到整场的感受,甚至会考虑台上人的感受。按我们的说法,就是你的知觉、觉、觉性、你的觉知能力要出得了自己这个躯壳的门,“觉性要出得了门”。觉性不要守在自己的天地里面,而且这个自己还是自己这个躯壳,那么狭小的天地里,要能照顾到其他人,大白话就是“替别人着想,换位思考”。慢慢地,就会发现,如果到一个地方要入乡随俗,那都是需要觉性出得了门,或者为更大范围的人群去考虑。等到这个范围大到,比如说,是整个社会的时候,那你的心量就要比以前就要大得多;如果能够大到说时空大的规律、宇宙大的规律的运行,都能够很清晰地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显露,那这个心量,就可以说,我们说的“得道”的那种味道,或者是接近于“得道”的境界。


所以,如何扩大心量?一,认识动机,看到动机;二,放大动机,增大那个动力;三,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


好,谢谢你提出这个问题来,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


时间很快啊,我们半个小时时间也到了。我说的内容可能会比较抽象,但如果是有这个缘,自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触动,不妨沿着这个方向扎下去,会有很精彩的内容在你自己的天地里展开。


好,谢谢大家的耐心,再见。


内容摘录自:三同书院院长大信老师,2021年1月31日快手平台直播语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