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蟹状星云:宋代“昼见如太白”的天关客星

M1蟹状星云:宋代“昼见如太白”的天关客星

00:00
05:02

谈起M1蟹状星云,我们中国人应该感到骄傲。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宋代就曾经详细记录了这个天体出现。在西方,直到1731年,英国天文学家约翰·贝维斯,在天空中观测到一个云点,并把它添加到他的星图册中,西方人才算首次记录到了它。在国际上,M1蟹状星云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中国新星”。

本期节目的封面,就是蟹状星云。

1758年,查尔斯·梅西耶, 在观测一颗彗星时,独立地再次发现了蟹状星云,于是,在梅西耶制作著名的“星云星团(M)表”中,把第一号的位置,留给了蟹状星云。

在星表中,每个天体都用M做字头,再加这个天体的编号。蟹状星云被编在了第一位,所以蟹状星云的 M1这个代号,也就成了它的另一个名字。

罗斯勋爵(1844年)对蟹状星云的第一次描

(星云因有蟹螯的形状,由此得名蟹状星云)

我国北宋至和元年,我国古人就记载了M1蟹状星云 的出现,古籍记录的名字是“天关客星”,其实啊 ,M1蟹状星云是金牛座超新星爆发的产物,爆发产生的光芒,跨越了      6500光年的距离,在1054年,被宋人观察并记录了下来。M1蟹状星云发亮时间之长,光度变更之大,是人类有历史记录以来,未曾有过的。

时间过了677,来到1731年,英国天文学家 约翰·贝维斯 才发现了蟹状星云。

蟹状星云的发现和观察,对中子星的理论探讨,和对脉冲星呈现的各种现象的解释,尤其像,中子星的起源、演化、以及年龄问题,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其中,就有宋代古人的贡献。

 

我们来看一下《宋会要》中是如何记载m1蟹状星云的:有两处记录

至和元年七月二十二日(1054年8月27日)守将作监致仕杨惟德言:“伏覩客星出见,其星上微有光彩,黄色。谨案《黄帝掌握占》 云:“客星不犯毕,明盛者,主国有大贤”。乞付史馆,容百官称贺。” 诏:“ 送史馆”。

一处是, 北宋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宋真宗第六子宋仁宗在位期间,中国北宋宫廷天文学家 杨惟德 在1054年7月4日的日出前几分钟,发现了一颗陌生的星星出现在天关附近,比金星都明亮,他给起了一个名字叫“天关客星”

嘉祐元年三月,司天监言:“客星没,客去之兆也”。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

第二处是,嘉佑元年三月份(1056年3月),观察天象的官员称,客星不见了,这是客星离去的征兆。客星刚出现的时候,白天它都能像太白金星那样耀眼,颜色是红白色的,并且光芒周围还有芒角出现,有23天在白天都能看到它。

结合其他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出,天关客星爆发的最早有记录日期是1054年7月4日,能被人们肉眼观到时间从1054年7月4日至1056年4月6日,共643天。

根据持续对蟹状星云的膨胀数据观测,科学家发现蟹状星云的膨胀有一定的规律。比较有意思的是,根据膨胀速度倒推,M1蟹状星云的形成时间大概在960年前。这一时间刚好与北宋代相关史籍记载的天关客星 出现的时间基本吻合。这是一次典型的天文科学观测结果,与古籍记录印证的例子。

现在经过天文学家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蟹状星云位于金牛座,距离我们太阳系大约6500光年,它的直径非常大,足足有11光年。

蟹状星云是超新星爆发形成的,从形成到现在,它还在持续膨胀中。蟹状星云人类观测宇宙中最著名的星云之一。1969年,科学家们终于在它的内部,发现了当初恒星爆发后,留下的残骸——一颗脉冲星。

不同射线中看到的星云

在射电、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中看到的蟹状星云(2015年3月8日)

天关客星这样的超新星爆发产生的能量极其巨大,假如天关客星是在距离太阳50光年的地方出现,恐怕人类文明早已终结在1054年了。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大角星杂谈,如果您觉得大角星讲的不错,还想继续收听其他节目,可以订阅我的专辑 大角星杂谈。我们下期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