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一生”——我国第一艘极地科考船返抵青岛|5月17日|历史上的今天

“九死一生”——我国第一艘极地科考船返抵青岛|5月17日|历史上的今天

00:00
10:10

大家好,欢迎收听系列节目大国崛起的脚印,让我们一起回溯历史上的今天。


1987年5月17日, 我国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极地”号,圆满完成我国航海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安全返抵青岛。


自从1984年我国首次开展南极科考以来,这已经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第三次踏上南极的土地了,回顾我国艰难的南极科考史,每一次远征都离不开一代代科考队员的前赴后继和努力奋斗。


还记得1985年2月15日,我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那时考察队乘坐的“向阳红10”号科考船并不具备破冰能力,给科考队员们带来了不少挑战。参与首次南极科考队员回忆说:“当时那个船完全就是一个运输船,卧舱里的环境也很差,我自己要感觉到不行的时候,要晕的时候,我就跑到甲板上拼命地运动,拼命地活动,自己乱动,做体操、俯卧撑等。”后来由于“向阳红10”号不具备冰区航行能力,再加上在任务中船体受损严重,只能光荣退休了。


为改变南极考察无船可用局面,1985年,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从芬兰购买了具有抗冰能力的“雷亚”号杂货船,并对它进行了改装。改装主要是在配置上做了大升级。工程师们不仅给船装上了先进的卫星导航和通讯设备,还配备了直升飞机平台和机库等设施,整个船加满油可以开26700海里。1986年9月,改装完成的科考船更名为“极地”号,成为我国第二代极地考察船。


“极地”号的首次航行从1986年10月31日开始,共历时二百多天。过程中考察队不仅扩建和完善了长城站,使长城站的综合科考功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还对“极地号”所经过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航线进行了重力、海洋物理、化学和生物四个项目的考察,取得了大量极其宝贵的资料,填补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空白。


1987年5月17日,“极地号”圆满地完成了我国第三次南极考察任务后胜利返航抵达青岛,但“极地号”和南极科考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1988年,国家决定要在南极圈内建一个科考站,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中山站。“极地号”作为我国当时最先进的极地考察船,顺理成章地接下了这项任务。除了建立科考站之外,此次出行还带了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来拍摄纪录片《长城向南延伸》。这个纪录片就是要向世界证明,咱们中国人也有实力在南极圈内建立自己的科考站!而演员张国立,因为参加过电影电视拍摄,身体素质好,人又聪明,也被选中参加了此次为国争光的南极科考旅程。不过在出发之前,谁也不知道这是一趟凶多吉少的旅程。


1988年11月,南极科考船“极地号”从青岛出发了。在澳大利亚补给物资的时候,我们国家的人却屡屡被错认成日本人。张国立一怒之下把身上的白衬衣脱了下来,用毛笔在衣服背面写上几个硕大的英文:Beijing China。


后来随着“极地号”越来越接近南极,危险也悄悄逼近。南极的季节更替与北半球相反。每年11月前后,南极进入夏季,南大洋的海冰迅速融化,这虽然为南极科学考察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但是因为融化而产生的巨大浮冰密集分布在南极大陆架两到三公里的范围内,严重阻碍了探险船的前行。


航线上布满了两三米厚的浮冰,甚至有时候船开着开着,会突然从海底冒出一座巨大的冰山,如果没有及时避让,船就会被一下子撞翻。在茫茫的冰海上,面对不断涌来的浮冰,“极地号”毕竟不是专业的破冰船,没法像“热刀切黄油”一样破冰开路,只能减速航行,尽可能减少船体与冰面的撞击力度。


不过,即使如此小心,令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船头因为不断撞击浮冰,硬是被挤出了一个大洞。虽然这个洞并没有造成漏水,但“极地号”却再也不敢再撞浮冰了,只能寻找裂缝小心翼翼地往前挪。


没过几天,“极地号”还是陷入了浮冰的包围圈,完全无法动弹。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船上的食物也越来越少了,为了做好长期被困的准备,考察队迫不得已把一日四餐改成了一日两餐,并开始限量供应开水。此刻,船上所有的人都只能等待奇迹的发生。


直到被困20多天后,海面终于在潮水和气旋的作用下出现了裂缝。“极地号”立马启动,顺着裂缝一点点向前艰难挪动,一直开到了距离南极大陆只剩400米的地方。在所有人都兴奋欢呼胜利就在眼前时,意外又来了


1989年1月14日,22点35分,一场罕见的特大冰崩突然发生,大量的冰山从冰盖上塌落下来。冰崩就像大爆炸一样,冰块腾空飞起,冰水肆意横飞,当时的水柱直接喷到了空中一百多米,而更可怕的是铺天盖地的大冰块朝着“极地号”砸了下来。在受到冰块的“袭击”之后,“极地号”顿时剧烈晃动,而此时如果冰山撞到船上的话,必将是船毁人亡。


不过幸运的是,冰川神奇地在距离“极地号”两三米的地方停下了脚步。所有人长舒一口气,命总算是保住了,可是伤痕累累的“极地号”却被死死困在了方圆十几里的乱冰之中,无法前进。更可怕的是,如果再来一场冰崩,他们的这次考察注定是有去无回。


在这样人命关天的危机时刻,为了避免人员损失,船长被迫下达了撤离“极地号”的决定。而接到弃船命令的张国立,第一反应是跑到船尾看国旗。后来他在采访中说到“那面国旗已经快被风吹成条了,可我心里舍不得,觉得这条船就是国土,我绝不能放弃。”这段话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有的队员都穿上了西服,刮了胡子,小皮鞋也擦得锃亮,甚至还有人还写好了遗书……他们把名字写都写在了一面国旗上带着,下决心陪着中国这艘远航科考船战斗到最后一刻。


最终大家分析讨论后决定,用炸药把前面的浮冰炸开一条缝,让船沿着缝靠岸。但是在场的只有张国立一个人见过炸药,他也就理所当然地被任命为爆破组组长。


其实那时候的他,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因为他只是在当铁路工人的时候见过别人是怎么用炸药的,自己却连碰都没碰过炸药。但在全船人的性命面前,什么困难都不是事儿,他硬着头皮接下了任务。


张国立找了十个人,每人负责一个炸点。然后凿冰坑,放炸药,南极的冰超级硬,光一个坑就得凿几个小时。一切准备就绪后,张国立下令:“爆破开始,点火。”“嘭”的一声,第一个炸药炸了,之后又跟着“嘭嘭”的声音,第二个,第三个都炸了,爆破十分顺利。但是,到了第八个的时候,炸药却“没点着。”


这下糟糕了,因为炸药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按照顺序点着,不能快也不能慢,更不能有一个哑炮。如果时间一旦出现偏差,所有人就都跑不出来了。


来不及多想,张国立刻冲出去点着导火索后又飞速往回跑。但是,这时的冰都已经被炸开了。张国立的耳边都是轰、轰、轰的声音,他只能趴在冰上,任由冰块像刀子一样向他扑过来。但幸好,没有一块砸到他。


这就是张国立冒死炸冰山,救下了一船人性命的故事。从南极回来后,张国立荣获了二等功,集体一等功。


一年又一年,在我国南极科考史上像这样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还有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科考队员李航写的《在南极的500天》一书。如今我国已经对南极进行了38次科学考察,在南极也建了5个科考站,无论是建站数量、建站档次,还是设施与科研水平,中国都已跻身世界极地科考强国之列。


本期节目就到这,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静岳悠兰

    人们往往只关注辉煌成就和结果,而那些辉煌成就的背后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智慧、汗水、热血甚至是生命,感謝节目让我们知道那么多辉煌背后的感人故事。

    1886331njrt 回复 @静岳悠兰: 你的

  • 54听宝

    听到这很开心啊

  • 听友398437926

    很好聽

    听友398437926 回复 @听友398437926: 笑激江湖

  • 琼栀子

    喜欢这个声音

  • 回梦十六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 lisiying2009

    good

  • 每好身活

    几开门。哦。。。看客户v就就那_

    13860812775 回复 @每好身活: 他5我。

  • 13677163qfk

    为探索未知的勇敢者点赞!

  • 听友320561426

    v哈哈v每次你并不孤单回房间等会我发拿货

  • 冰雨杉

    大国崛起

    13860812775 回复 @冰雨杉: 哦 @@@5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