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弦之五〔1〕,本于义〔2〕也,五弦所以正〔3〕五声〔4〕也。圣人观五行之象丽于天、五辰〔5〕之气运于时、五材〔6〕之形用于世,于是制为“宫、商、角、徵、羽”以考〔7〕其声焉。凡天地万物之声,莫出于此五音者,故最浊〔8〕者谓之宫,次浊者谓之商,清〔9〕浊者谓之角,微清者谓之徵,最清者谓之羽。宫为土,为君,为信,为思;商为金,为臣,为义,为言;角为木,为民,为仁,为貌;徵为火,为事,为礼,为视;羽为水,为物,为智,为听。故达于乐者,可以见五行之得失,君、臣、民、事、物之治乱,五常〔10〕之兴替,五事〔11〕之善恶,灼然〔12〕可以鉴也。
帝舜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13〕,以出纳〔14〕五音,汝〔15〕听。”盖察音声以为政也。圣人既以五声尽其心之和,心和则政和,政和则民和,民和则物和。夫然,则天下之乐皆得其和矣。天下之乐皆得其和,则听之者莫不迁善远罪〔16〕,至于移风易俗而不知也。故乐者,上出于君心之和,下出于民心之和。上出于君心之和,而复以致君于善也;下出于民心之和,而复以纳民于仁也。故五声之和,致八风〔17〕之平,风平则寒暑雨旸〔18〕皆以其叙,而太平之功成矣。五声不和,致八风之违,则寒暑雨旸皆失其叙,而危乱之忧著矣。
五声之感人,皆有所合于中也。宫正脾,脾正则好圣,故闻宫声者,温润而宽悦;商正肺,肺正则好义,故闻商声者,刚断而立事;角正肝,肝正则好仁,故闻角声者,恻隐而慈爱;徵正心,心正则好礼,故闻徵音者,恭俭而谦挹〔19〕;羽正肾,肾正则好智,故闻羽声者,深思而远谋,此先王所以贵于乐也。
夫五声之作,始于宓羲之琴,其后神农、皇帝、尧、舜氏作,于是按之为六律,播之为八音,而大乐〔20〕备矣。故琴者,五声之准,六律之元,八音之舆〔21〕也。他乐不能备其用,众器不能俪〔22〕其德。至哉琴乎!昔舜之弹五弦也,非独舜能弹也,当是时,百辟卿士〔23〕,孰不知乐也。舜之命夔曰:“命汝典乐,教胄子〔24〕。”此之谓也。至周之文武,谓五弦未足以尽清声之变也,于是加二弦,谓之少宫、少商,而声律加备矣。盖礼乐之制,皆始于羲、农、尧、舜之世,而备于禹、汤、文、武之时也。
夫十二律还相为宫〔25〕,其法以黄钟为宫,大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五声足矣。又以应钟为变宫〔26〕、蕤宾为变徵〔27〕,合为七音〔28〕。余律皆然,谓之十二均,然后尽声之变而八音克谐〔29〕也。故琴之有少宫、少商〔30〕,犹律之有变宫、变徵也。或曰周加二声为变,然则律之二变亦本于文武二弦耶?《左传》曰:“为七音、六律以奉五声。”谓是也。至于编钟、编磬,既设十二正音,各配一律,又设黄钟至夹钟四清声〔31〕以附正声之次,合为十六。则律吕还相为宫,各就谐协,而君、臣、民、事、物无陵慢〔32〕之声焉,琴加二弦,亦类此也。
古人学琴者多矣,罕尝言文武二弦之意,独《琴操》以谓合君臣之恩,此未喻也。今推其法,作《释弦》。
十二律、现代音名、十二月与均对应图
冯超然 眠琴绿阴图
音乐:《琴师》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