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上)

34、【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上)

00:00
46:49


一、课程原文

    

《红楼梦》第22回,回目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什么意思呢?这是两个很有趣的故事情节,但是这两个情节,都预伏了《红楼梦》的主要人物的命运,甚至是结局。那目前就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预伏了贾宝玉出家。贾政看到的灯谜,就预伏了贾元春等姐妹们的悲剧的命运。

    

宝玉是听到曲文之后才去参禅,他听的什么曲文呢?听的《山门》,这是关于鲁智深的一个折子戏了,那里面有一只寄生草,其中特别是有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贾宝玉的思虑就是从这开始的,他为什么要听曲文呢?那就是因为有人做生日,而做生日演戏了。谁做生日呢?薛宝钗。这就是这回一开头,贾琏和凤姐商量,要给薛宝钗做生日。

 

王熙凤和贾琏商量宝钗生日

 

贾琏说这事很容易做,多大生日你都料理过了,这回倒没主意了。凤姐说,她这个生日,大也不是,小也不是,所以得和你商量。为什么呢?因为这次老太太问起大家的年纪,听说薛宝钗今年15岁,是个整生日,她要替她做生日。贾琏原来说你就比着去年林妹妹的做就是了,既然有老太太的特别的关照,就不能按照去年林黛玉的那个规模来做生日了。

    

凤姐为什么要问贾琏呢?凤姐不是独断专行吗?但是这里面牵扯到一个薛宝钗是她自己的亲表妹,如果她给自己的亲表妹在做生日的时候,超过了老祖宗的亲外甥女,她会担风险的,她得要把这个风险转嫁到贾琏的头上,就是我得听你的意见。贾琏说,比林妹妹的多增些。凤姐就赶快说,“我也这么想,所以讨你的口气。”王熙凤是多么的精明。史湘云不是已经来了好几天了吗,她要回去,贾母就说,过了你宝姐姐的生日,看了戏再回去,这样史湘云就又住下了。史湘云住下,后面才有更好的戏看。

 

王熙凤逗贾母开心

 

贾母为什么要给薛宝钗做生日呢?贾母喜她的稳重和平,她很喜欢薛宝钗这个人,很稳定。薛宝钗到贾府是过第一个生日。当然了,红学家们也经常和曹雪芹有打不完的官司。薛宝钗进府的时候不是13岁吗,她第一个生日应该14岁才对,但是现在说她第一个生日,她已经15岁了。我们就不和曹雪芹去算这些细账了,他怎么写,我们就怎么看。

 

贾母就自己蠲资20两银子,叫王熙凤来,交给她要办酒,要唱戏,就是叫她要置办酒席。凤姐这个人管家,王熙凤办事,她总得看贾府的NO.1的脸色,她总得看贾府的NO.1的意图来办事,她就处处时时揣摩贾母的心意。她经常的留意贾母所说的每一句话,观察老太太的动向。她凡是办一件事她必须要叫老太太非常满意,她才算办好了。至于王夫人,那都要放到第二位,其他的老爷之类,那就更往后放一放了。因为这个家里面,说了算的是贾母。

    

王熙凤不光是要给薛宝钗办好个生日,在办生日之前,她就要先叫贾母开心。贾母不是自己掏出来20两银子吗?20两银子,我们都给朋友们说过,20两银子在当时是刘姥姥这么一个农村家庭一年的生活费了,应该算不少了,而且也是老太太自己一个月的零花钱。但是凤姐故意要嘲笑她,嘲笑贾母,你小气,你很有钱,但是你只拿出来20两银子,你那些钱留着干嘛呢?你留着给贾宝玉花,难道我们不是你的儿女吗?在贾府谁敢嘲笑贾母?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嘲笑贾母,但是王熙凤她就能够做到,她能够以一种挖苦的讽刺的口气去说贾母,还说的贾母特别高兴。

    

我看到王熙凤说的这些话,我就觉得她很像一个技术特别好的杂技演员,叠了20个凳子,在20个凳子上面还翻跟头,就那样的高难度动作,她都做得来。而王熙凤她的语言,就好像是一个人在刀尖上跳舞一样。她怎么说的呢?“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作生日,不拘怎样,谁还敢争,又办什么酒戏!既高兴要热闹,就说不得自己花上几两。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这意思还叫我赔上?果然拿不出来也罢了,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只是勒掯我们。举眼看看,谁不是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那些体己只留于他,我们如今虽不配使,也别苦了我们。这个够酒的?够戏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听听,这个嘴真是巴巴的。

 

贾母的二十两银子,她给加了一个形容词叫霉烂的二十两银子,而且你还叫我再给你赔上,你又不是没钱,你那金的银的,都压塌了箱子底了,拿出来这二十两银子,够喝酒还是够唱戏的?这些话,你叫贾府任何一个人来,你就是叫他吃了豹子胆他也不敢这么说,但是王熙凤就能信口开河,巧话反说,引得贾母开心。因为贾母特别有钱,王熙凤也是恭维她有钱,金的、银的、圆的、扁的都压塌了箱子底了。

 

王熙凤这番话,如果像王夫人这样的拙嘴笨舌的人,她一辈子也学不会。王熙凤就是把贾母的心思完全摸透了,所以她敢跟老太太开这样的玩笑。特别是提到你的东西都留给宝兄弟,将来只是宝兄弟顶你老人家上五台山。这是什么话呢?古代的时候出殡,孝子要在灵前引路,这就叫顶丧或者是顶灵,而上五台山是上山成佛,也就是人去世的一种避讳的说法。她既然当面能说老太太将来要去世,但是你去世的时候你是要成佛的,那时候是你的心肝宝贝贾宝玉顶着你去。这话说得是太棒了,说得满屋子的人都笑起来了。贾母又说,“你看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猴儿。”听众朋友们听听,贾母对王熙凤有一个特殊的词儿,叫她猴儿。所以我在我的书里面曾经说过,王熙凤和孙悟空有一比,七十二变。

    

薛宝钗讨好贾母

 

贾母非常高兴,到了吃饭的时候,大家在那说说笑笑,因为要给宝钗办生日了,贾母就要问薛宝钗,你爱听什么戏,你爱吃什么东西,薛宝钗也很会掌握贾母的心理。她知道贾母年纪老了,那就喜欢看一些热闹的戏文,她喜欢吃一些甜的,煮的很烂的东西,她就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这个小姑娘,十五岁,虚岁,按照现在的,才十四岁,多么懂事,初中二年级学生,她就能够观察出贾母平时是喜欢吃什么,喜欢听什么,她就按照贾母喜欢的那个都说了。贾母就更加高兴了。

 

我就记得我当年看红极一时的越剧《红楼梦》,那个薛宝钗当时就给我留下了不是很好的印象,当时老太太问,越剧《红楼梦》的薛宝钗,你喜欢吃什么,你喜欢听什么戏,那个薛宝钗的回答是,老太太喜欢的我都喜欢。这就不行了,那就太露骨了。而人家薛宝钗那真是不动声色的拍了老太太的马屁。

 

很多红学家根据贾母给薛宝钗做生日,就做出了推断,说由此看来,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斗争越来越明朗化了,贾母都倾向于薛宝钗了。我是从来不同意这种说法的。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不同意,现在我已经做了祖母和外祖母了,我就更加不同意。因为我更加能够体味贾母的那种心理。贾母给薛宝钗做生日,这是一个在处理家庭关系上的太极高手打的一套拳,贾母是在荣国府高高在上的,荣国府整个的家事是管的?是她儿媳妇王夫人管。王夫人的亲妹妹到这来住,这是客人,这个客人每天都得来陪着贾母聊天。这也成了像贾政的清客一样,成了贾母的清客了。贾母就得要对自己的儿媳妇表示友好,要对自己的这位座上客表示友好。怎么表示呢?给薛宝钗漂漂亮亮的做一个生日。至于说她看上了薛宝钗,听众朋友们往后看就知道,贾母从来就没有看上薛宝钗,从来也没有打算叫她跟贾宝玉成亲。

 

而且贾母作为林黛玉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最亲的人,她的母亲去世之后,外祖母就是最亲的。而贾母唯一爱的女儿,贾敏去世了,留下的林黛玉,也是贾母的心肝宝贝。当时搂到怀里就大哭心肝儿肉。所以贾母是绝对不会去损害自己的外甥女的。我就曾经形容过,我说贾母像一个老母鸡,贾母的翅膀下,这边这个翅膀护的是贾宝玉,那边那个翅膀护的是林黛玉,像那么得宠的王熙凤,只是蹭到了贾母翅膀的边缘而已。至于薛宝钗,客情而已。但是这是我这么一个读了《红楼梦》六十多年,读出来的看法。

 

宝钗生日宴众人点戏

 

而《红楼梦》里面的当局者迷,当局者是谁呢?是林黛玉。林黛玉这个时候,虚岁十三,周岁十二岁。她就觉得受到冷落了,薛宝钗的生日那一天,她一开始她没去参加。宝玉看不到林黛玉,赶快去找,看到林黛玉还歪在床上,宝玉就说“快起来去吃饭,要开戏了。你爱看哪一出,我好点。”这个时候林黛玉那一缸醋就泼了出来了,“你既这样说,你就特叫一班戏来,拣我爱的唱给我看。这会子犯不上跐着人借光儿问我。”那就是林黛玉吃醋了。你是要借薛宝钗的光儿来叫我去看戏,你要真这么说,你愿意叫我看戏,你专门给我派一个戏班子。贾宝玉这次也很聪明,贾宝玉说,“这有什么难的,明儿就这么办,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听众朋友们,你们听听,这个宝哥哥多么会哄他的林妹妹,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他两个人成了“咱们”了。拉着林黛玉起来,携手出去。这是贾宝玉暂时把林黛玉安慰住了。

    

吃了饭点戏,贾母叫薛宝钗点,薛宝钗推让了一番,点了一折《西游记》。听众朋友们,你们看看,人家这位宝姑娘是多么会行事。人家点《西游记》,《西游记》多么热闹,多么好看,这就是贾母平时喜欢看的戏。在红学界贬薛宝钗的就说,看了吧,薛宝钗这个人多么的世故,就是讨好贾母,自己过生日都不点一出自己喜欢看的戏。而喜欢薛宝钗的红学家说,你们考虑考虑,薛宝钗这样做到底是好还是坏,她总得尊重老人吧?听众朋友们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贾母听她点了西游记,很高兴,接着叫凤姐点,因为凤姐是主持她这个生日的,而且凤姐特别得老太太的宠,凤姐就比薛宝钗更厉害,凤姐就知道,贾母喜欢热闹,但是她更喜欢长插科打诨,她就点了一出《刘二当衣》,那就从头笑到尾了。贾母更喜欢。然后命黛玉点。

 

听众朋友们你们注意这个层次,生日是薛宝钗的,办生日是凤姐的,第三个应该叫她的宝贝孙子贾宝玉点,但是贾母叫林黛玉点,贾母还是把林黛玉放到宝玉前面了。林黛玉很懂礼貌,她就叫薛姨妈您点吧,舅妈您点吧。贾母就说,“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乐,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她们。我巴巴的唱戏摆酒,为她们不成?她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还让她们点呢!”这个老太太太会说话了,而且我听得出来,她这个话里面,她是特别要安抚自己亲爱的外甥女的,今儿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乐。黛玉聪明,她应该听出来了,我外祖母还是最疼我的,至于外人,我外祖母是做一些客情的表示。我不知道林黛玉能不能看得出来,但是我觉得贾母是有这层含义的。黛玉就点了一出,曹雪芹不写她点了什么戏名,我觉得这太高明了,如果他要说黛玉点了一出《游园》,那可能有很多人说,你看了吧,多么不懂事,如果她也点了一个《封神榜》,那就说,她怎么跟着薛宝钗学。所以不说戏名,但是我相信黛玉点的肯定是她自己喜欢的那种比较文的戏。然后才是宝玉、湘云、迎春、探春、惜春、李纨,都点,折子戏,很快就唱完一折,马上换。

 

到了上酒席的时候,贾母又叫宝钗点,宝钗就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这不又是很热闹的吗,我们听众朋友们肯定都看《水浒传》了,醉闹五台山,怀里揣着一根狗腿,上去把五台山寺庙里面柱子都给撞断了,那是非常热闹的戏。宝玉就说,“你就好点这些戏。”宝钗说,“你白听了这些年的戏,哪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这个薛宝钗就是有学问,贾宝玉说这个戏太热闹,薛宝钗说这个戏排场好,词藻好,特别是这里面是一套北《点绛唇》(曲牌名),韵律不用说了,词藻当中有一支《寄生草》,填得特别好,你哪知道。

 

宝玉一听说这么好,就过来说,“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就念了,“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这是鲁智深唱的《寄生草》,为什么说贾宝玉听曲悟禅机呢?后面就因为林黛玉和他闹矛盾,他就通过这个曲子自己产生了很多的联想。但是这个曲子,预伏了贾宝玉最终的命运,也预伏了他和薛宝钗婚姻的结局。因为这个曲子是写的鲁智深离开那个叫他住在那里逃避追捕的员外家,他自己当了和尚了。没缘法,转眼分离乍,鲁智深是说的他和世间的人没有缘法,但是这是暗示的薛宝钗和贾宝玉没有缘法,转眼就分开了,最后贾宝玉出家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最后就芒鞋破钵随缘化,当了一个托钵化缘的穷和尚了。

    

贾宝玉当然想不到这是将来自己的命运,他听了这个曲子,高兴得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夸奖宝姐姐你真是什么书都知道。林黛玉当然也想不到,将来是因为她去世,贾宝玉才会和薛宝钗结婚,而终于不能够忘掉林黛玉,最后是悬崖撒手,出家为僧。看到贾宝玉这么赞赏宝姐姐,她心里不高兴,但是她怎么表现出来呢?她说,“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就《妆疯》了。”这个林黛玉太聪明了,《山门》和《妆疯》都是折子戏,林黛玉就用这两个折子戏的戏名来制止贾宝玉在那里和宝姐姐这么亲近。

 

林黛玉能够把她批评贾宝玉的话,借戏名说出来,说的这么急速这么应景这么有趣,她太聪明了,太机敏了,而且口角太伶俐了。正因为她口角伶俐,戏名又应景,所以别的人就听不出来她是在吃醋。下面就说,说的湘云也笑了,戏就演完了,到了晚上散戏的时候,贾母深爱那做小旦的与一个做小丑的,命人带进来。很多红学家就说,这就说明贾母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太太,她对小戏子都怜惜疼爱。我说对,这样分析也可以。

 

湘云与黛玉的矛盾

  

因为我是写小说的,我认为在实际上深层的动机是这个小旦特别像她心爱的外甥女,甚至像她那位女儿,贾母就把她们带进来细看时,益法可怜见。就是越看越喜欢,想起自己心爱的女儿来了,问年纪,小旦十一岁,小丑九岁。贾母就叫赏她们钱,给她们果子吃。这个时候凤姐说了,“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小旦像林黛玉。凤姐就说了,有的红学家,而且是好几个大红学家分析说,凤姐胆敢这样说,就是因为林黛玉在贾母跟前的宠爱已经不如以前了。我的看法恰好相反,因为就是薛宝钗得宠,凤姐也绝不敢冒那么大的风险当众取笑贾母的嫡亲的外孙女儿。我认为其实凤姐是提醒大家,你们要注意看这个小戏子得到了贾母的喜爱,因为她长得像林黛玉。

 

王熙凤说她长得像一个人,叫大家看,叫大家比,叫大家谁也别说出来,心里有数就行了,薛宝钗心里知道,一笑不肯说。薛宝钗这个人永远不会干这种得罪人的事,因为那个时候拿一个人比戏子,那是叫人很不高兴的。宝玉也猜着了,不敢说,他不敢得罪他的林妹妹。史湘云不是快人快语吗,笑道:“倒像林姐姐的模样儿”。史湘云不是原来要走,把她留下来,这一留下来,就来了大的戏码了,挑起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矛盾。宝玉一听,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了个眼神。宝玉如果装聋作哑,不使这个眼色,恐怕还好一点。他一向史湘云使眼色,黛玉就气晕了。

    

到了晚上,史湘云已经知道林黛玉生气了,就叫自己的丫鬟,打包,回家,在这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贾宝玉就赶快说,你错怪人了,林黛玉是个多心的人,别人看出来不说,你说出来了,她岂不恼你,我就怕你得罪了她,给你使眼色。要是别人,得罪十个人,与我何干。他说一番话的时候,他是拉住湘云的手给她说的。湘云把他的手“啪”一摔,“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她,拿她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她。她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

    

听众朋友们,你们听听,这就是千金小姐,史湘云虽然是从小父母双亡,在婶婶身边长大的,但是她也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也是老虎屁股摸不得,所以就发火了,她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其实她两个都不是奴才丫头。贾宝玉就赶快诅咒发誓,“我要有外心,立刻化成灰,叫万人践踏。”史湘云就说,“你少信嘴胡说,大正月里,你要说这些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这说的是谁呢?当然是说的林黛玉了。小性儿,还会辖治贾宝玉。史湘云说完了,就到贾母的里间去躺下了。贾宝玉碰了一鼻子灰,他又来找林黛玉。

 

宝玉向黛玉道歉

 

一到林黛玉的门槛那里,林黛玉就把他推出来,把门关上。贾宝玉就只好在外面忍气吞声叫“好妹妹”,老半天也不走,也不吭气,像只呆鹅一样站在那。林黛玉当他走了,就起来开门,看他还站在那里,不好意思再关门了,就回到床上躺下了。贾宝玉就进来说,“凡事都有个原故,说出来,我也不委曲。怎么好好的就恼了。”林黛玉就冷笑道,“你倒问我,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贾宝玉说,“我没有比,我也没有笑。”黛玉说,“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还厉害呢。”这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你不能和史湘云递眼神。

 

宝玉一听,那就是说我跟他们不一样的要求,他就一声也不敢吭。宝玉不敢吭气,林黛玉就把她进一步的愤怒说出来了,“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她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她和我顽,我回了口,是不是她自惹人轻贱呢。是不是这主意?可惜她也不领你的情,也恼了。还说我小性儿,你又怕她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她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宝玉悟禅机

 

这个嘴真是和刀子一样,宝玉听了这番话,才知道,刚才和史湘云说话,林黛玉都听见了,灰心丧气的想,我是为她俩好我怕她两个人有矛盾有误会,我在其中调和,怎么我非但没有调和成功,反而两边都褒贬我。这就想起来前天看的《南华经》,就是庄子上的话,《庄子·列御寇》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什么意思呢?心灵性巧的人总是辛辛苦苦,忙忙碌碌,聪明智慧的人,总是经常思考经常多虑,而没有多少能力的人,既没有多少追求,也没有什么牵挂,他就整天吃饱了好像没有缆绳拴住的小船,自由自在的随水漂流。他又想起还是庄子里面,人间世的两句话,“山木自寇,源泉自盗”。什么意思呢?就是山中的树木因为长成了才,才招来人们的砍伐,源泉的水因为它甘美,才招来人们把它盗饮,叫它干涸了。什么意思呢?就是人太聪明了没好处。贾宝玉就从这悟出来了。

 

而曹雪芹的评点者,就是脂砚斋在“山木自寇,源泉自盗”旁边,加了很长的一个批语,特别是这个评语的结尾,说到这些人的命运,黛玉是聪明所误,宝玉是多事所误,阿凤是机心所误,宝钗是博识所误,湘云是自爱所误,袭人是好胜所误。这些都预示了这几个主要人物的结局。而且脂砚斋是看过了全部书稿之后,他才知道每个人是因为什么原因才有了最后的结局。比如说湘云是自爱所误,湘云因为她出嫁之后,卫若兰怀疑她因为金麒麟可能和宝玉有什么纠葛,湘云就离开了他。这是很多红学家推测的一个结局。

 

宝玉因为受到了湘云和黛玉两个人都不搭理他,他很苦恼。当黛玉说我恼她,与你何干,她恼我,与你何干,他就灰心丧气了。贾宝玉灰心丧气就想起了庄子的这两段话,越想越觉得无趣,眼下不过就这么两个人,我都应付不了,将来我怎么办。也没法再想向林黛玉分辩自己了,就转身回到自己房间里来了。

    

林黛玉当然没有想到,就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她这位宝哥哥倒想起庄子了,她以为贾宝玉自己回想没趣就赌气回去了。而且贾宝玉每次要离开林黛玉都会向林黛玉告别,说说什么安慰他妹妹的话,这次什么也没说,林黛玉越发添了气,就说,“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也别说话。” 这就是林姑娘的特点,动不动就我死了,一辈子也别说了。贾宝玉居然还是不理她,因为贾宝玉这个时候确实是太伤心了,确实是已经被庄子迷住了。

 

宝玉题写《寄生草》

 

回到房间里面,思虑还在《南华经》上,还在琢磨这些“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等这些话。袭人也不敢说他,就岔开他,“今儿看了戏,又勾出几天戏来。宝姑娘一定要还席的。”这个时候,贾宝是什么思想呢?贾宝玉最亲近的人还是林黛玉,而林黛玉说,你不要再来了,一辈子也别再说话了,这个时候贾宝玉就开始要讲他对薛宝钗的不满了。

 

他说什么呢?“她还不还,管谁什么相干。”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宝姑娘作生日,我都得罪了我林妹妹了,她还不还戏,和我有什么相干?袭人一听,这不是贾宝玉往日说话的口吻,就说这是怎么说的?怎么大家都高高兴兴的,你怎么成这个样儿了?宝玉说,他们高兴不高兴也和我没关系。袭人继续劝他,他们既然随和,你也随和,岂不是大家彼此有趣,贾宝玉继续非常悲观的说,“什么是‘大家彼此’!她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就是彻底的中了鲁智深《寄生草》的毒,从《寄生草》又联想到庄子,越想越没有趣了。而且哭了,先是泪下,掉泪,袭人一看,没有话再说了。

 

贾宝玉仔细再想想,大哭起来,翻身起来,到自己的书案前,提笔就写了一个偈,“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我们彼此都想从对方得到感情的印证而平添烦恼,看来只有到了灭绝情谊,无须再互相验证的时候,才谈得上感情上的彻悟。到了万境皆空,什么都无可验证了,才真正的是有了立足之境了。这就是佛家的一个感悟的偈语。写完了,觉得我解脱了,还怕别人看不懂,他也填了一支《寄生草》,曹雪芹写得很妙,他填的什么《寄生草》,现在不给他写出来,待会让林黛玉来看,自己念了一遍,我现在无牵无挂了,很得意,上床睡了。

    

宝玉参禅被取笑

 

黛玉一看贾宝玉居然果断的离开我这儿,连招呼都不打,她就以找袭人作为理由来看动静,林黛玉也是时时刻刻的牵挂着她的宝哥哥,宝哥哥为什么就果断的走了呢?来看动静,来找袭人,袭人就说,宝二爷已经睡了,黛玉一听,只好回去了。袭人就说,“姑娘请站住,有一个字帖儿,你看看写的是什么。”袭人不认字,就把刚才贾宝玉写的偈语和填的《寄生草》拿来给林黛玉看。林黛玉一看,知道贾宝玉感忿而作,又可笑又可叹,就给袭人说,他写的是一个玩意,没什么关系。她自己就拿回去了,拿回去她就和湘云一块看,第二天又叫了宝钗一块看,这三个姑娘就开始要对贾宝玉做一番大批判了。

 

前面已经写到,他写的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这个偈语,现在她们三个姑娘一块又看他写的《寄生草》,“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什么意思呢?没有我,也就没有你,你我是互相依存的,任凭他人不理解你,好了,自己何妨随心所欲的自由行动呢,什么悲喜,什么亲疏,想想真没有意思。她们看了他的偈语,宝钗就笑了,说“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我昨天给他讲的那支曲子惹出来的。像这样的禅机是最能够移性的,明天要真是认真说起疯话来,都是从我这个曲子上来的,我就成了罪魁祸首了。”薛宝钗认为不能叫贾宝玉沿着这个方向继续走去,一个劲的去琢磨庄子,去悟禅,就把他的偈语,把他的《寄生草》撕了个粉碎,叫丫头烧了。林黛玉不是过目不忘吗,林黛玉就说,“不该撕,等着我来问他,你们都跟我来,我保管叫他收了这些痴心邪话。”

 

三个人就来到了宝玉的屋里,你宝玉不是在参禅吗,林黛玉就来了,给他一个当头棒喝,黛玉就说,“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你不是参禅吗?你先参参你的名字给我听听。林黛玉是果然聪明,她问的这个话非常的浅显,但是你要真是回答很艰难,因为贾宝玉很难回答我到底是宝在什么地方,我到底是坚在什么地方。林黛玉这个灵心慧性确实是叫我们后世的读者拍案叫绝。贾宝玉竟然是一句话也回不出来,三个人就拍手笑了,“这么钝愚,还参禅呢。”林黛玉就进一步的教育他,你写的偈语,最后不是说,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吗,这个很好,到了万境皆空的时候,无可证验的时候,是他真正的有立足之境,这个很好,但是叫我看,还不算尽善,我再给你续两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林黛玉续的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连立足之境也没有了,那才真正是干净了。林黛玉所续的这两句,更是预伏了林黛玉和贾宝玉最后的结局了,那就是林黛玉泪尽而逝贾宝玉弃家为僧。立足之境都没有了,就是真正的干净了。薛宝钗就说,这才叫悟彻了。

 

然后薛宝钗就讲了一个当年南宗六祖慧能怎么样获得了禅宗这个宗派的衣钵,就讲了那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慧能当年听说五祖弘忍在在黄梅,他就去当了他的火头僧,这个五祖求法嗣,就让他的徒弟各个都写了一个偈语。当时的首席,上座神秀就写了一个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事,莫使有尘埃。这是个什么意思呢?菩提树是常绿的乔木,传说释迦牟尼是在这个树下成佛的。这个偈语就代表了禅宗北宗的主张,认为人自身虽然是有佛性的,但是因为受到尘世杂念的搅扰,必须要通过坐禅,通过不断的念佛,不断的修炼,才能够领悟,所以这叫渐悟,渐渐的觉悟。

 

而慧能,当时是一个火头僧,他正在厨房里舂米,他听了偈语,他就说,美则美矣,了则未了。他又念了一个偈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慧能念了他这个偈语之后,五祖就把衣钵传给他了。他这个偈语是什么意思呢?他这个偈语就代表了禅宗南宗的顿悟的主张,大徒弟神秀代表的渐悟的主张,他代表的是顿悟的主张。就是认为所谓的觉悟,不是外在的,而是只要向内心寻求,就可以顿悟。所以就主张不要一个劲的诵经,坐禅,只要你能体会佛经的精神,你主观上就是可以顿时觉悟,就可以立地成佛。

 

薛宝钗讲完了这个故事,林黛玉就说,你不能回答我们的话,你之后就不要再谈禅了,连我们两个人知道的你还不知道,你还参什么禅呢?宝玉自以为已经觉悟了,没想到被林黛玉一问,你是叫宝玉,你有何宝,尔有何坚,现在都不能回答了。现在薛宝钗又拿出了慧能做禅宗六祖的故事来讲他,他更比她们差远了,宝玉就想,原来她们比我都在先,她还没有觉悟,我现在又何必自寻烦恼呢?想完了就说,我哪里参禅了,不过就是玩话罢了。

 

经过这样一次参禅,四人仍复如旧,这个很有意思,一个宝玉一姐两妹,宝姐姐、林妹妹、云妹妹,经常的闹一点小毛病,也经常的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又友情如旧了。这写的《红楼梦》人物,读书真是读得人太有趣了。关于22回,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梁睿滢666

    林黛玉本性高洁,兰心蕙质,才华横溢,敢爱敢恨,真性情

    慧_gr 回复 @梁睿滢666: 有才气,真性情

  • 嘉年华彩虹

    马老师不讲,我真的以为全世界就我喜欢林黛玉……她不是不懂事,她不是身体不好,她原本就是有九窍玲珑心的绛珠仙子……不是凡人,何须去像宝钗一样趋炎附势呢

    悠悠悠然然然然 回复 @嘉年华彩虹: 林黛玉其实会是一个好妻子。她的爱是无论贾宝玉贫富贵贱,只是爱贾宝玉,她的爱纯粹。现在也很多薛宝钗这样的女子,很少林黛玉。简单纯粹有才还美。

  • 听友382784048

    有讲脂砚斋是史湘云,可能吗?

    马瑞芳 回复 @听友382784048: 周汝昌观点

  • 杏坛君

    十一放假回来以后有望加快更新速度哈😊

  • 利红_4k

    这集解得更好,贾母对宝黛的情的解读,渗透着过来人对亲情的深刻领悟。

    颦颦姑娘 回复 @利红_4k: 马老师讲的真好,我为黛玉举大旗。

  • 凖青離

    好东西需要等待,明天就能更新了

    杏坛君 回复 @凖青離: 谢谢,十月一后尽量每天一更

  • 团仔宝宝

    马老师这集讲的好 讲的细 前面的都太短了…

  • 曼扎拉

    黛玉不完美,但是有成长过程,后来她越来越懂事,越来越随和。 黛玉一直都是很真性情的存在,真性情不代表完美,真性情就是不违心,不害人,不阴险,做真实的自己,一直成长的自己。

  • 李拜天为啥不吃黄瓜

    读多遍红楼梦,人生不同时期感悟是不同的,学生时期喜欢林黛玉。刚毕业时踌躇满志,喜欢王熙凤。在社会摸爬滚打了几年,也经历过一些世事,喜欢薛宝钗。人到中年对很多世事都看淡了,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做不到林黛玉那样任性和真性情,还是觉得很多事情不必太刻意,一切顺其自然,不要让自己活的太累,还是喜欢林黛玉。

    柚子皮er 回复 @李拜天为啥不吃黄瓜:

  • 忆昔_2i

    电视剧的一幕难以忘记,放烟花的时候,一只手捂黛玉耳朵,一个手捂宝玉的耳朵,把他们半搂在怀里!贾母是疼黛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