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我们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上)

粮食危机?我们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上)

00:00
07:42

粮食危机?我们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上)

中国已出现粮食短缺?中国在全球市场疯狂囤粮?这是西方媒体近日炮制的一个又一个耸人听闻的谣言和话题。因俄乌冲突,美欧对俄罗斯的制裁不断加码,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变化,全球粮食危机的阴影正在逼近。面临多重危机,全球理应携手应对挑战,美西方一些媒体却借机兴风作浪,费尽心机地寻找抹黑中国的“兴奋点”。本报调查发现,虽然外部挑战严峻,但由于进行了周密且长远的部署,中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4亿多人口不但能到点吃饭,而且越吃越好。各项数据都表明,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中国不仅“家底厚实”,还有宽阔的“护城河”。“环球十六章”将分上下两期为您讲述中国人的饭碗是如何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

在俄乌军事冲突爆发之前,不少人就听说过,乌克兰是谷物、蔬菜、禽肉等食品的主要出口国,有着“欧洲粮仓”乃至“世界粮仓”的美誉。同样,俄罗斯是小麦等农产品以及化肥的主要出口国。因此,俄乌持续的军事冲突引发了人们对多国是否面临饥饿风险的担忧。 

首当其冲的是小麦供应。本报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俄罗斯小麦约占全球供应量的17%,俄罗斯和乌克兰合计占全球小麦出口的近30%。此外,俄乌两国共占全球玉米供应量的17%、大麦的32%、葵花籽油的75%。

在乌克兰出口的小麦和玉米中,40%运往中东和非洲。亚美尼亚、蒙古、哈萨克斯坦和厄立特里亚,这些国家几乎所有小麦都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土耳其、埃及、孟加拉国和伊朗等国也有60%以上的小麦来自俄乌两国。俄乌冲突加剧后,上述国家已不得不重新寻找卖家。上个月中旬,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警告称,中东和北非地区已经出现食品价格上涨,相关影响正在向更多脆弱国家扩散。

俄乌冲突对乌克兰的农作物生产影响极大。联合国粮农组织3月29日发出警告,称该组织在对乌克兰19个州进行评估后认为,随着冲突的发展,乌克兰能否收获现有农作物、种植新作物及维持畜牧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支持更广泛的救济工作,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呼吁各方向乌克兰提供5000万美元资助,但目前只有10%的资金到位。

“灾难之上的灾难”——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比斯利日前向联合国安理会做简报时,这样形容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并认为世界正在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的粮食不安全。比斯利警告说,萨赫勒地区、北非和中东地区的粮食不安全状况可能在今年6月和7月恶化,因为这些地区的小麦和其他主要粮食供应大部分来自乌克兰和俄罗斯,而6月和7月原本应是乌俄农作物收获的季节。

俄乌冲突也导致粮食供应量下滑,更糟的是,美国威胁制裁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化肥的消息传出后,全球化肥价格开启新一轮上涨。据世界粮食计划署估算,美国的制裁措施或将导致一些国家的粮食产量下降50%以上。

公开资料显示:俄罗斯化肥年产量超5000万吨,占全球化肥产量的13%。2021年,俄罗斯氮、磷、钾三种化肥的出口贸易值均位居世界前三,占比均在15%-20%。农业大国巴西对俄罗斯化肥的依赖度就非常高。巴西是全球咖啡、糖、大豆、玉米、棉花、小麦等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同时是化肥的最大进口国,85%的化肥来自进口,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合计占其进口总量的28%。 

“为打击俄罗斯,美国准备饿死全世界”,俄罗斯《观点报》曾这样总结。话语虽夸张,但现实的确令人忧心。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西方媒体找到了抹黑、攻击中国的新角度。他们炒作所谓中国的“粮食危机”,最常见的论调是“中国的粮食供应危险了”“中国已出现粮食短缺”。以“美国之音”3月的一篇报道为例,该媒体声称,虽然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但除原本就有的耕地流失等“内忧”外,俄乌冲突的“外患”也将让中国“缺粮危机”雪上加霜。另一家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附和称,俄乌冲突引发中国“粮食不安全”。 

对此,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本报记者表示,俄乌冲突的确推高了国际粮价,但中国国内市场受到的影响很小。首先,从中国粮食的进口组成来看,大豆和小麦是中国进口的两种主要粮食,但它们主要来自美国,而不是俄乌。其次,中国粮食主要依赖国内生产。前些年确实有农民觉得种粮不赚钱,但这几年情况明显改善,现在是农民到处抢地种。比如东北的一些农民说,他们现在种一亩玉米可以赚1700-1800元。所以,“美国之音”等外媒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外媒炒作中国粮食问题的第二大论调是,中国在全球“抢粮、囤粮,推高全球粮食价格”。比如《日本经济新闻》声称,为缓解“粮食危机”,中国大量进口并囤积粮食,甚至导致一些国家出现饥荒。还有外媒污蔑“中国像没有明天一样疯狂囤粮”。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刚华对此反驳说,中国并不存在所谓的“粮食危机”,更没有“在全球疯狂囤粮”。“中国其实并不缺少作为主粮的小麦,进口主要是为了调剂国内品种余缺,比如进口一些饲料用途的玉米和小麦。”

中国专家还认为,中国的进口不仅有助于促进国际市场稳定,还有利于保证中国和其他国家,尤其是对华贸易逆差国家双边贸易关系的发展。美国等国总是对中国的粮食进口有很多意见。当中国进口粮食比较多时,它们说中国面临“粮食危机”;当中国减少进口时,它们又说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这不过是一种“逢华必黑”的做法。

专家认为,外媒对所谓中国“粮食危机”的炒作,本质上还是“中国崩溃论”的又一版本。恰逢俄乌冲突,西方试图借此向中国施压,让中国的态度向西方希望的方向转变。此外,他们炒作中国“粮食危机”,有助于转移本国民众对国内经济状况的不满。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万古青帝秦轩秦长青

    我们的粮食来自我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粮食收储制度,都是自己产的粮食。只有油料作物我们不能完全自给,很大一部分靠进口。

  • heyisme

    中国地广物博,实在不行推了一些房子重新种地,有的是人,有的是地。饿死是不会饿死的,美国还有西方国家还是好好担心一下自己吧!少了俄乌粮食的进口,到底是在断谁的后路?

  • 熊熊很烦恼

    抖音上许多地方水泥地上都开始种粮食了

  • 国产7000

    美国这是在制裁全球哦。

  • 青色_大海

    好听

  • 广州冷星月

    打卡

  • 听友394061723

    中国人的粮食安全要牢牢的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上

  • 13600966ivh

    不必理会西方的乱吠,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强军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