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2.庠:庠(xiáng),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3.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4.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的教学内容都是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5.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6.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7.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汉武帝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隋初置国子寺,隋炀帝改为国子监。唐设国子、太学、广文、四门,隶属国子监。明以后只设国子监,不设太学。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