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心不动就没烦恼了吗

49.心不动就没烦恼了吗

00:00
19:50

想要集中注意力去获得心性的自在,在行住坐卧间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观照自己的心,以观察本心本性的自在为主轴。心不动就没烦恼了吗?如何让一般的凡夫也拥有在任何情境下都自在的能力呢?请听张讲师的解析吧。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看心,亦不看净,亦不是不动。若言看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看也。若言看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看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看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坐禅品第五,现在我们看本文。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看心,亦不看净,亦不是不动。元不看心,这个看念kān,看是什么意思呢?克制让他不动,就是看的意思,把我们的心看住,让他不动,让他不起叫做看。亦不看净,通常我们初学打坐一开始的第一门功课,可能就是学一个心平气和,一个清净,对不对?所以你在打坐的时候,会想象一个很安宁的心境,想象一个很祥和的画面,想办法让我们身中的气血非常的宁静,非常的祥和,那个就是这边所谓的静,跟乱是相对的,不是看净,不是让它维持在你所很喜欢的那个样子。


亦不是不动,也不是身不动,也不是心不动,也不是气不动,都不是。这一段的看心观净,在某些版本里面所写的是着心观净,那个着就是看那个字上面多两点,有一个着的简写是不是跟那个看上面多两点几乎一样。那这个是看这个字,可能拓印的时候被误导了,所以才写成着心观净,这是版本的错误。


例如《六祖坛经》第四品里面,我们曾经提到有这一段:又有人教坐,看心观净,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在第四品里面就曾经出现过看心观净,不动不起这样的字眼,跟我们现在第五品的这一段像不像啊?几乎是完全一致的,我们现在就可以印证,在第四品的最后面出现这样的一段,就可以印证,这篇如果你拿的版本是写“着”,其实它是一个错误。


看是看守的看,是守住,看住,克制不让它动,不让它跑掉,不让它有任何动静,也是神秀所谓时时勤拂拭的意思,一有动静看着它守住它,不要让它跑开了,我认为定静的这种状态之下叫做看。想要集中注意力造作到使心头毫无动静毫无起伏叫做看心,叫做看静。禅原是在行住坐卧间观照心性自在的一个学问,禅这个字是自在,不过指的不是我想做什么都可以那种自在,他讲的是心性的自在,而这个自在在哪里获得呢?在行住坐卧中去获得的,看心看静乃是人为的造作,有违性体的自然,所以呢这是一个错误的知见。但是受制于静这个字或空这个字,字有一个相,这个相的一个误导,所以让我们对佛学的这些字眼没有深入研究的人,一开始进入禅坐马上就会进入这个陷阱。


《六祖坛经》第八品也是这样说,住心观净,是病非禅,这同样的意思,跟看心看静是同样的意思,住心就是不让他动,只允许他在我所认同的那个感受下叫做住心观净,叫看心观净。此章六祖并非教人不必观察自已的心,说不要看心,不要注意自已的心。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不要以守着心的死寂或某种状态为能事,看守他。就像监狱里面的人,守监狱的人,看守着那个犯人,不让他有一点动静,不让他跑出我的界限,不是这个意思。


在第二品中所谈到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可以相佐证,各自观心,所以要不要去注意你的心,要不要去体察你现在的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是需要的,那这一篇说不可以看心,不可以看净,这个看不是看,不是注意的意思,不是去觉知的意思,是看守的意思。这里我们一定要分的开。


老子所谓吾从无量劫中以来,观心得道,从这两句我们可以证明,观照自已的心重不重要啊?那是最重要的事情了,所以不要把看(kān)心念成看(kàn)心,注意你的心,觉知你的心,说不要去觉知你的心,这是不对的解法。既然观照是要以观察本心本性的自在为主轴,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却沦落到看住心,使心不动这个错误的道路上?


各位,这两句有不同吗?看住你的心,使你的心不动跟观察你本心本性的自在是相同的吗?这是不相同的,是完全违背的啊,一个是让它不要动,一个是让它自在,这是两回事啊。那是一般修持的人,当他们往内观察时,所看到的都是内心攀附在气血上的种种贪嗔情识,而非真正自在的气机的本貌。为了使随着气血起伏的烦恼能够快速的退下,人们便不自觉的发展出使心中的气血或使脑中的思想,达到静谧不动的对峙烦恼方式。


为什么教你观照本心本性的自在,而你的修持到最后都是走入让心不动让思想不动,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是很明显的错误,这为什么你会这样?让本心本性自在,你要注意前面那个本字,那个本字是气机起伏清真的原貌,毫无贪嗔的污染跟攀附的情况下,所以你去看你的心中的气机的自在,他是了无牵绊的。看你性中的气机的自在是非常畅然的,而一般的凡夫俗子,当他看内心的时候看到什么?是他的想法,他的心思,他很深沉的心的欲望,还看到他的欲求。而这个时候比较有经验的心理学的可能会引导你啊,让他出来啊,看看你的心里想做什么啊?你要搞清楚,你看到的不是本心本性,这是最大的差别。


为什么一个讲去观照他的自在,而在教这个心理学的人都会走入让他不要动?为什么都走到这里来,因为他看到的都是情识。他看到的不是本心本性,这是很大差别,最难教的就是这个环节,要特别注意的。这个不仅违反心性气机本来清真无误,攀附上去了。有这样的课程我也曾这样教过,倾听内在的声音,安抚内在的婴儿。我们内在有个小孩,然后我们看出他的欲望,有没有?你会一直喂养他,为什么?因为你看到内在的内心你所想要的,你所排斥的,你所伤痛的,实际上在那个当下的气机本来是清真的,攀附之后变成这个声音,因为有了这个声音,所以我们会走向让心不要动,让思想不要动。但如果你懂得看穿这个气机的清真无物,其实是让它自在,根本就没有一点点妨碍,这个是它最大的差别。


所以这个方式不仅违反心性气机本来清真无物,本来自在圆满的真相,更以奔忙在神秀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一条不归路上,所以观心是要观照出心性中本来清真的那一股能量的真相,要看到气机中本来不代表一物,本无垢净可言。看到心中都只是一团真气的自在感应,而非只是肤浅的看到攀附纠结的情识,然后再堕入设法克制他,使他不动不起的这个陷阱里面。


这个就是禅学跟心理学一直也划不开的地方,为什么?因为要划的开就必须懂禅学,当你懂了禅学你讲给心理学听,他还是听不懂,为什么?因为气机的本然跟听到内在的声音是完全两码子的事情。这就是他最困难的地方,所以知道看心这个事情实为一连串错误下的产物,为什么才会发展出这个看心这个事情来,是因为气已经有了攀附,气已经有了攀附才产生这个一连串的错误。此虽为中下智者所惯用,但并非大智大慧的修持的境界,所以六祖于此破之说不要看心,不要看静,从这里来破。


若言看心,心原是妄,心头真相永远只是一团无意义的能量啊,气机,自在的感应,自在的变化,心头真相永远都是这样,本来不代表贪嗔痴爱,就算你贪嗔痴爱正在发动的时候,你仔细看看里面发生什么?他也是一点点能量就在里面扰动,看着这个清真能量是不必去克制,也不必去造作去打压,都不必的。贪嗔痴爱是烦恼妄想攀附在气机上面的,想要去看守、克制、造作的本身也是烦恼妄想的一部分。贪嗔痴爱是烦恼妄想,你一直想要去维护他,维持他去克制他,这个本身也是烦恼妄想的一部分,实际上不必如此,气血上的知见放下,对他的克制放下马上就到了。


知心如幻,故无所看也。了解这个烦恼本不存在气机实相里面,他是一个幻影,像梦一样,而梦是真的吗?对啊,堕入里面是真的啊,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幻影而已啊。你在脑海中里面想一个人,在想的时候好像是真的,外面的东西都看不到,可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幻影而已啊。烦恼妄想就是在你的心头处的气血上所攀附的幻影,气血是清真的,上面攀附了取舍。


故令气机自由起伏飘荡,其实是本无碍的,智者不必以看守到此心头气机不动为能事。知心如幻,故无所看也。坊间的翻译本把这一句呢解成人心充满着虚妄,所以不值得去看他。你如果看过一些翻译本,你会看到,这字读起来很顺的,这个是偏执的解法,若依此解,岂不是教人不必反观自省,根本不必去觉知你的三心四相是什么,你的七情六欲是什么?照这样解的话这个事情问题就可大了。


若言看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我们看这一段,若言看净,人性本净,不必看净,为什么不必看,因为你把附在这个气机上的贪嗔取舍把它放开,把你对它的克制把它放开,那个气机本来的流畅,就没有比它更清净的东西了,它本来就是非常的清净的。


由妄念故盖覆真如,就像一个影子附在本无意义的气上面,你投射了一个影像在云上面,好像它是真的有个东西。实际上没有,仔细看它还是个云啦,还是个云而已。内在真正的生命就是个能量,像极了云,非常像,中国老祖宗说它是气。这个气上面攀附贪嗔就像个影子,把那个拿下来就可以,所以妄念乃是攀附真如。


但无妄想,性自清净,那如何无妄想呢?专注气,它的强度,专注气,它的形态,你只要专注在这里,妄想马上就会拿下,这个本性的流畅本自清净,所以不必看净,这是一个错误。


起心看净,却生净妄;心的起伏原是气的起伏,这一点就是各位必须要你先要在自身中得到印证的,你要去体验的,这个事情不能用想的,心的起伏是气的起伏,你说是吗?我现在在想这想那,我这气没有起伏,那个叫做什么呢?叫无念,对吧。我们从六祖教到现在,各位对这个定义要慢慢清楚哦,你头脑里面想什么啊?只要里面的气都没有动,那些的念头是没有罣碍的念头,我们统称无念,为什么说心的起伏原是气的起伏呢?你说我生气了,那里面气有没有起伏?是有起伏啊。我贪爱了,你有没有发现里面有个感觉正在升起,那就是气的起伏。凡三心四相所在处,凡是七情六欲所在处,那个就是心的起伏,原来就是气的起伏而已。


上面呢?就像云上面投射了一个影像,那个气很清真就跟云一样,气有动静起伏而已,跟云的流畅一样,跟水的流畅是一样,没什么意义,没什么不可以的。所以没有所谓的净或垢,故看净本身是一种妄见。净跟垢来对,其实你往内觉观只是一种感觉,这个感觉其实你不去分别取舍它的时候,它就是一种感觉,它是没有所谓好坏的,当你把它区分成好坏的时候,就是这边所谓的净跟垢。你只要取好的那一方向,我们读经典就是说不分别,不取舍,这是最基本的概念,对不对?那所说的是哪里呢?就是讲这里,讲内心里的气,内心里的能量,内心的那一丁点的起伏,不论它是什么形态,我们对它永远没有取舍,所以讲的没有取舍是讲这个地方。那你看净,已经取舍了没?你没有取舍怎么会去找一个净呢?怎么会去维护一种你所需要的感觉,而排斥另外一种的发生呢?所以看净本身已经是一种妄想。


妄无处所,看者是妄。这个看就是以为有好有坏,上面有了物,有了贪有了嗔。然后才开始去分别它,我想要什么,这个看其实是分别之下的产物,那分别就是妄,对不对?妄本来没有地方躲藏,是躲藏在哪里呢?看,就是取舍,现在看这个字就是取舍,妄想本没有地方,没有这个东西,妄想什么时候才发生?你对内在的感受开始喜欢不喜欢的时候,那一霎那就开始了,那个妄就已经在了,跟气一丘之貉,两个在共演一出妄想的戏码。


坊间书本将此句,就是将妄无处所,看者是妄,把这个解为妄念本来没有一定的地方,皆有心念而起,如果你升起想注意那个意念的心,那个心就是妄念,你想注意意念的心就是妄念,各位这个行得通吗?这个纯粹是为了把文字翻译成白话的文学家所解的,没有一点佛法智慧的见解。如果依此解,那睁开眼睛看任何东西,注意任何东西那都叫做妄念,对不对?


我注意我的心念叫做妄念,那我注意这个马路上的红灯算不算妄念?那所谓注意就是妄念,那这是行不通的,跟生活是违背的,各位佛法能不能跟生活违背啊,佛法不跟生活违背,跟生活违背有什么智慧可言?对不对?


净无形相,却立净相,净没有形象,那个云,我们说它好洁白啊,可是有时候他又会很黑,对不对?你只喜欢那种很洁白的云,然后稍微有一点颜色,或有一点变黑,或有一点变红,你都不喜欢吗?我们不做这样的见解,不过欣赏云的人,什么样的云我都欣赏,对不对?不会欣赏云的人,就是这样也刺眼那样也刺眼,那人生可怎么过下去,是不是这样?云总是云嘛,云没有意义,云应该自由飘荡,云应该有各种色彩,不应该是这样吗?那你里面的生命啊是一种能量啊,能量是一种气啊,气总是气,气有各种形态,气会有很多很多种变化。因此你有很多很多种感受嘛。哪一种气才是值得应该存在,哪一种应该把它消灭呢?那我这样问,哪一种云应该存在,哪一种云应该消灭呢?没有啊,世上没有这种人啊,没有一种人说天天背着剑在射云的,我要把你消灭,没有这种人嘛,可是偏偏确有很多人,天天背着一把内在的剑,天天在射你里面不喜欢的感受,对不对?这就是所谓的取舍,没有所谓的净,没有所谓的垢,在内在没有这个事情,净无形相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气机。


却立净相,却产生了取舍,言是工夫,以不起不动,以维持气机的静谧,以维持脑袋的思想不动为功夫,为能事,那只是多数的人所犯下的错误。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因本性即是气,本性就像云,本性像水,什么样的形态的水才有资格叫水啊,各位?什么形态都叫水啦,什么形态的云才有资格叫云呢?什么形态都叫云啊,什么形态的气机的浮动才叫做性呢?什么形态都叫性,只要你不分别取舍什么都叫性,这样各位了解吗?有很静谧的固然你可以去享受他,有很燃烧的,你能不能享受他?你可以享受他。参加过二阶的都了解,你可以很享受他,你有办法,你可以不取舍,那就是所谓真净的地方,所以如果我们看心看净,只允许某一种你喜欢的存在,这叫障自本性,却被净缚。被取舍所束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62915ujuz

    讲师功德无量!🌹🌹🌹🌹🌹🌹

  • 1306113qntc

    感恩老师.无念的无就是不挂碍.而非没有.

  • 1321535vvub

    非常不错,直指人心,有理有据有事,让听者易入门

  • 木己先生

    感恩讲师!

  •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20106

  • 5774531

    专注气的形态,气的强度

  • 1584160cmvp

    意识心观气,不起情绪,情绪一起,怎能保持理智?

    禅的行者灬 回复 @1584160cmvp: 情绪起的时候也用意识心观气,因为情绪就是气,与平静的时候是同一股气。这是需要自己平时不断练习,目标练习到与各种情绪都能悠然相处。与君共勉

  • 凌空闲在

    🙏

  • 清水无香味

    生气了也是性了,然后呢

  • 阳光ty123

    感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