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拇】第85集-善待自己所有的一切,不必贪多

【骈拇】第85集-善待自己所有的一切,不必贪多

00:00
11:23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善待自己所得的一切,不必贪多。

我们进展到外篇了,也就是第八篇〈骈拇〉篇,骈(pián)拇什么意思?“骈”就是并;“拇”就是脚趾。等于是本来有五根脚趾头,结果大拇指跟第二根指头连在一起并列了,叫做骈拇。

这一篇的材料内容不多,其实它整个是一篇文章,只是我们把它分为四章,分开来说。〈骈拇〉篇是到外篇了,要怎么去理解外篇的材料,我们看到重要的地方,再做说明基本的观点是什么。

我们先说一下:天生万物,各有其性,也各有其命。人有理性与自由,因此可能自作聪明,为自己增加各种人间的价值,结果反而丧失了性命的真实状况。真正的善,不是仁义,而是善待自己所得的一切,也就是保存性命的原貌,不为任何外在的目的而有所牺牲,进而可以自适其适。

这是它基本观点,基本观点当然属于《庄子》的范围里面,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表达的内容就比较激烈,我们慢慢就会发现它在这里面有几个特色:第一个,“道”跟“德”这两个字,在外篇里面“道德”这两个字常常连用,连用的时候,意思不是很清楚。但你心中常常要记得:万物由道而来,这称为“道”;“德”呢?人由道所获得的称为“德”。

一般来说,可以把“道”当作根源;“德”当作本性,而不是说“道德”就是仁义,完全不一样。道德跟仁义是两回事,里面也谈到很多像“性命”这样的词︰“性”就是生来所具备的,它跟德很接近;“命”就是客观的、现成的条件或是一种遭遇。

在外篇的材料很多,我们也不可能像在内篇一样,每一章都讲一集。现在开始,可能要两章偶尔也会有三章讲一集,这些材料光是把它的意思用白话说一遍,时间就差不多了,还好它的内容并不是特别的深刻。

我们先看〈骈拇〉篇第一章怎么说,庄子这样写的。

“脚趾相连成四趾,手指分歧成六指,这是出于天生的啊!但是却比应得的多些。身上长出多余的肉瘤,这是出于形体的啊!但是却比天生的多些。想尽办法推广仁义来应用,还把它展示比拟为五脏啊!但却不是道德的正途。因此,脚趾并生,是连着没有用的肉;手指分歧,是长着没有用的指。想尽办法在五脏的实况之外增加东西,是过分偏激地推行仁义,并且过分浮滥地使用聪明。

因此,超过正常目明的人,搅乱五色、混淆文采,那些华丽刺绣的多采多姿不是如此吗?像离朱就是这样的人。超过正常耳聪的人,搅乱五声、混淆六律,那金石丝竹与黄钟大吕的乐声不是如此吗?像师旷就是这样的人。超过正常行仁的人,矫饰扭曲天生的本性,用以沽名钓誉,那使天下人敲锣打鼓去奉行不相干的规范,不是如此吗?像曾参、史鰌(qiū)就是这样的人。超过正常辩才的人,堆砌词藻、穿凿文句,在坚白与同异之类的诡辩中打转,那用尽心力去叙述毫无用处的言论,不是如此吗?像杨朱、墨翟就是这样的人。以上所说都是多余的偏差的做法,而不是天下最正当的途径啊!”

看到第一章有时候会觉得压力来了,前面先讲比喻,脚趾本来五根,但有两根连在一起;手指本来五根,多了一根变成六指,这个生下来就具备的,这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你说人有五脏,那就要多出什么?“仁义”我加上去,你有五脏就可以活了,我现在说仁义很重要,但是他特别提到仁义不是“道德之正”。

你要了解庄子思想,这是关键之一,要把仁义跟道德分开。庄子是道家,他说的道就指根源;他说的德就指本性。跟你后天所学到所要做的仁义是两回事,甚至有对立的情况,所以庄子在这里一直强调,有几个人他要批评。

第一个,眼睛很好,是吗?离朱,离朱就是前面说过,可以看到秋毫之末,黄帝时代的人,眼睛很好;第二个,耳朵很好吗?可以听到各种五声、六律,师旷;第三个,讲仁义吗?特别提到曾参跟史鰌,曾参我们都知道是孔子的学生,很孝顺的;史鰌是谁?是卫灵公时代卫国的一位大夫,非常的正直。在《论语‧卫灵公》里面孔子也提过他,叫做:「直哉史鱼!」鰌(qiū)是泥鳅的鳅,他是史鱼又称史鰌。他们都是德行很好,非常正直的人。但是,你何必要到那个层次呢?

最后也特别加了一个叫做喜欢辩论的,提到“坚白同异”(〈齐物论2.8〉、〈德充符5.8〉)我们也提过好多次了。他批判谁?杨朱跟墨翟。杨朱第一次上场,杨朱、墨翟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在儒家的《孟子》里面,一直把他们并列加以批评。庄子也出现了,庄子跟孟子同一个时代,他们所批评的对象也是类似的,但是角度完全不一样。所以这是第一章。

接着还有第二章,接下去它怎么发展,庄子继续说。

“所谓最正当的途径,就是不失去性命的真实。因此合在一起的不算是并生,分歧而出的不算是多余。长的不算是有余,短的不算是不足。所以鸭脚虽短,接长了牠就会烦恼;鹤脚虽长,折断了牠就会悲伤。因此,本性长的不要折断,本性短的不要接长,这样就没有什么可忧愁的。或许仁义不是人的真实吧!不然那些仁人为什么有这么多忧愁呢?

再说,脚趾相连的人,如果割开两趾,他会哭泣;手指分歧的人,如果咬断一指,他会哀啼。这两种人,一种多于应有之数,一种少于应有之数,但是他们的忧愁却是一样的。当前的仁人,总是愁眉不展,担忧世间的祸患;不仁的人,又离弃性命的真实去贪求富贵。这样看来,或许仁义不是人的真实吧!不然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怎么如此扰攘多事呢?


再说,要靠钩、绳、规、矩来矫正的,都是削损了本性;要靠绳索、胶漆来固定的,都是侵害了原状;以弯腰屈膝来推行礼乐,以和颜悦色来劝导仁义,藉此抚慰天下人心的,都是违背了常态。


天下万物都有它们的常态。这常态就是:曲的不用靠弯钩,直的不用靠绳墨,圆的不用靠圆规,方的不用靠方矩,附着不用靠胶漆,约束不用靠绳索。


所以天下万物欣欣向荣地生长,却不知道自己凭什么生长;莫名其妙地获得,却不知道自己凭什么获得。所以古代与今天并无分别,一切都不能减损丝毫。那么仁义又为什么连续不断像胶漆绳索一样,掺杂在道与德之间的领域呢?这将使天下人感到迷惑啊!”

听了整段念下来之后就觉得还好,它的内容其实仔细听一遍,就大概了解它在说什么。它就是要用各种比喻,说这鸭的脚很短,鹤的脚很长,少一根足指多一根手指这些,生下来就如此你何必干扰牠?那么,人间怎么办?人间就是说,你一定要勉强倡导仁义、提倡礼乐,对很多人都是压力啊!

最后结论提到的是:为什么把仁义当作人间各种绳索,要把它绑在一起,把它掺杂在道与德之间的领域呢?这边就很清楚了,代表什么?仁义并不是道家所谓的道德。

要学庄子,一定要很清楚的知道“道”是什么?“德”是什么?“道”是根源,“德”是本性。而仁义是人在后天、在人间所提倡的各种善的行为。就好像泉水干涸了,几条鱼困处在地上,“以气相呴濡”(〈大宗师6.4〉)。这就是他要批评的。

到了外篇,就发现一方面文字、观念比较浅显,而它的批判角度比较特别,言词也比较犀利。所以这一集的主题会定为:善待自己所得的一切,不必贪多。

下一集的主题是:不论什麽理由,失去自我都是迷惑。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J之大盗

    •性清无脾气,心清无私欲,身清无嗜好。性界清无沾染,心界清无挂碍,身界清无牵累。像离朱、师旷等人为名为利,多思多虑,争贪搅扰,便是心身两界不清,身界人是破坏的,心界人是贪得无厌的。 •天下小动物的常然: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此仁也。蝼蚁得食报众,美鹿得草而鸣群此义也。雁列次序,蜂分君臣此礼也。鹊雀知风而卧巢,蜘蛛结网而得此智也。雁非时不至,鸡非晨不鸣此信也。 人的天性就含仁义礼智信的成份,本着去行事,是五神。 谢谢老师

  • 听友376468418

    庄子认为:真正的善不是仁义,而是善待自己所得的一切,也就是保存性命的原貌,不为外在的目的而有所牺牲。

    听友376468418 回复 @听友376468418: 在庄子看来没有了真诚心而仅流于外在形式的“仁义”,就像人身体多长出来的赘瘤和多出来的第六根指头。

  • 阿白聪明豆

    現在所謂的把妹術、成功學,正是過分使用聰明。

  • 阿白聪明豆

    儒家的話可以對天下人說,但道家的話是對有修養的人說的。我們普通人不能自以為是,打著道家逍遙無為的旗號放肆。「約束不以纆索」,前提是每個人都能自我約束,那就不用多餘的外在的約束了。

    1590283vdup 回复 @阿白聪明豆: 非也非也

  • 容容读故事

    夫礼者忠信之薄乱之首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 阿白聪明豆

    把瞎了一輩子的人治好,也有同樣的憂愁,因為毁壞了性命的實情。

  • 听友240997361

    凭老天的厚爱得的

  • 夫夫8

    老師講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