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攻略】一文讲透红利指数的投资逻辑及产品进化

0130.【攻略】一文讲透红利指数的投资逻辑及产品进化

00:00
07:32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一文讲透红利指数的投资逻辑及产品进化,来自大马哈投资。


27日晚间上交所联合中证指数公司发布了关于修订上证红利指数编制方案的公告,这意味着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红利ETF跟踪的上证红利迎来了第二次编制规则修订(第一次修订为2013年7月初)。


印象中,这应该是第一次出现基于对股票指数投资容量考量而对编制规则进行修订完善,可以说是我国ETF市场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那么在行业主题ETF风靡的当下,为何业绩并不算突出的红利ETF能受到这么多的追捧,进而成为全市场规模位居前10的巨无霸ETF产品?


A股的历史相对短暂,因此像类似红利、价值及低波这样的策略指数都是借鉴成熟市场而来的舶来品。回到美国这样成熟的资本市场,高分红是一类具有非常悠久历史的策略指数,如果剔除掉价值和成长风格指数,在美国其他各类策略指数对应的ETF产品中,红利类ETF的规模是最大的。


由此可见,红利指数不论是在A股还是在海外市场,均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投资高股息股票对我们的意义主要有两点:


(1)高股息指数可以作为理财产品的替代。


经常会听到有人会把红利指数的股息率同银行理财收益率进行比较,以此权衡两类资产的性价比。然而一些人则会对此表示质疑,认为股票分红要进行除权,股息率并无意义。


我认为虽然股票现金分红要进行除权,但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从价值投资角度出发,一个企业的价值等同于其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对于成熟行业的上市公司,他们将部分闲置的留存利润分给公司股东,并不会影响公司未来的利润及自由现金流,企业的价值并未发生任何改变。现金分红可能会因为除权的因素让投资者持有股权的账面价值立即下降,但从企业价值这样更长期的维度,投资者持有股权的实际价值并未发生改变。


比如某银行当前的股息率为5%,如果持续20年,那么投资者收回的现金红利相当于全部投入的本金,这时候投资者手上的股权是否会变得一文不值呢?我认为不是,因为这个银行仍然在经营,源源不断的产生利润,投资者手头的股权价值并没有发生改变,股价肯定也不会归0。如果市场对这个公司定价没有发生改变(折现率不变),那么届时公司的股价将等同于买入价。


换言之,在假定公司未来每年利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只要公司的估值水平保持不变,股价在未来依然会回到原有的水平,这样的话股息率可以理解为投资者每年收到的“利息”,这也就是为什么可以将股息率同银行理财收益率进行对比的根本原因。


而在实际当中,哪怕是再成熟的行业如银行,其利润也会保持着一定的成长性,这部分业绩增速在长期内同样可以转化为股权资产的回报。那么投资者在获得股息率的回报外,还可以获得公司成长性带来的增厚收益,显然投资高股息资产相对银行理财的优势更显著。


(2)红利指数是高阶版的价值指数


从国内外市场来看,低估值选股策略在长期都能够获取到非常不错的投资回报,其根本原因我认为是投资者的追涨杀跌。而从长期来看,公司股价势必回归公司价值,这是低估值指数产生超额收益的根源。


2019-2020年低估值指数大幅度落后市场指数,这使得大家对于低估值策略的质疑一时甚嚣尘上。2021年后市场的钟摆重新偏向低估值;2022年市场整体呈现出泥沙聚下,以上证红利为代表的高股息指数则反而取得了正收益,成为市场中少有的一抹亮色,大家又重新找回了对低估值的信仰。


对于低估值板块的投资,最担心的就是出现估值陷阱。高股息指数通过在低估值的基础上内嵌高现金分红的要求,能够排除掉那些估值看起来很低但没有现金分红能力的公司,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投向具有估值陷阱的公司。


随着2005年我国首只红利指数(上证红利)的发布以及2006年我国首只红利ETF的推出,我国红利指数及其指数基金产品迎来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市面上共有28家基金公司推出了34只红利主题的指数(增强)基金,合计管理规模约369.21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5只占到红利主题基金总规模的86%,分别为:红利ETF;富国中证红利指数增强;深红利ETF;大成中证红利;红利ETF易方达。


2017年是其管理规模的分水岭。在2017年以来红利主题基金的管理长期徘徊在50亿以下,2016年年底红利主题指数基金的合计规模仅18亿,其中当前市面规模近200亿的红利ETF当时的规模仅区区8亿出头。随着2017年红利指数表现突出,这类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规模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当然这也与整个指数基金市场的蓬勃发展分不开。


随着红利主题投资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市面新成立的基金产品也愈发增多。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红利主题基金均是在2017年及之后成立的,在2017年以前成立的红利主题指数(增强)产品仅有5只。红利指数基金存在着非常强的先发效应,当前规模最大的5只红利主题指数(增强)基金,有4只是2017年之前发行的。


在红利主题产品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的背景下,红利主题指数的编制规则在传统红利指数的基础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上述34只红利主题基金共跟踪了24只红利主题指数。在这些红利指数中,有传统的高分红指数如上证红利及中证红利,更多的是大量的在传统高分红指数基础上的改进型红利主题指数,改进维度主要包括两方面:


(1)将高分红策略的选样空间聚焦到特定的行业及宽基指数。比如像消费红利、国企红利、沪深300红利等。


(2)在红利指数的基础叠加其他有效的选股因子,进一步提升指数的业绩表现。比如像在红利基础上叠加低波因子的红利低波指数,也有像在红利基础上叠加质量或成长因子的红利质量指数等。


随着A股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入,又涌现不少聚焦港股的高股息指数。总体来说,市场各类形形色色的红利主题产品极大程度的丰富了投资者的红利主题配置选择。而且,随着市场对红利指数研究的深入,一些老的红利指数如上证红利又迎来了与时俱进的修订,进一步提升了现有红利主题基金持有人的投资体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