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次第花开 第三章 从玉树说起 (2)

9 次第花开 第三章 从玉树说起 (2)

00:00
25:11

[ 贰•因果 ]
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众多因果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我们往往只能看到无限的因果相续中有限的某个片段。当事物的来龙去脉在空间或时间的跨度上超过了目前的认识范围,人们很自然就会怀疑是否凡事真的有因有果,可是我们要知道,细说从头,连神通广大的阿罗汉也不能完全说清楚啊。
据说佛陀有一位叫周利盘陀伽的弟子。他当初想出家,却被佛陀其他的弟子拦在门外。佛陀问:为什么不让他出家?那些弟子都是有神通的阿罗汉,说观察过这个人,五百世都没有跟佛结过缘。佛陀就说:你们只能看到五百世之内的因缘,五百世以前他曾投生为一条狗,无意间供养过我,跟我结了缘,所以这一世会跟我出家学法。
南瞻部洲是业力之地。投生到这里来的众生,绝大多数是被往昔的业力牵引而来,所以这一生的际遇不仅与此生的身心活动有关,而且反映出前世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有些果报的起因可能要追溯到几世、几百世之前,但是不论时间隔多久,果报都不会自动消失。拿恶业来说,清净恶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主动地积植德行,忏悔、清净业障;或者被动地等因缘成熟、果报显现,显现后因果自然了结。
当年,舍卫城的帕吉波国王率军进攻释迦部落,大肆屠杀释迦族人。佛陀的声闻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为了保护佛陀的亲人,用神力把他们装在铁钵中举到半空,以为这样就能躲过劫难,可是等敌人退去,铁钵拿下来一看,里面血肉模糊,所有人还是死了。可见因缘一旦成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果报显现。
即便是断除一切业惑障碍的佛陀和阿罗汉,显现上也要感受自己的业果。在帕吉波国王杀戮释迦族人的同时,佛陀也头痛起来。众弟子请问原因,佛陀说:以前释迦族人以捕鱼杀鱼为生。一天,他们捕到两条大鱼,没有立即杀死,把它们系在柱子上。两条大鱼感受无法忍受的干燥之苦,在地上辗转翻跳,他们发愿将来一定要报仇。以此因缘,两条大鱼后来转生为帕吉波国王和玛拉洛大臣,被杀的其它鱼类转生为二人的士兵。今天他们要将释迦族斩尽杀绝。我当时投生为一位渔夫的小孩,看到那两条大鱼受苦的情形,禁不住笑了起来,以此业力感得今天头痛。假使我现在没有获得功德圆满的佛果,今天也将被帕吉波国王的军队杀死。
这个世界看上去千头万绪、混乱无,充满不可思议的巧合和令人费解的冲动,但其实每个人都被业力牵引,各自造作因缘,各自感受苦乐的果报,不会有错漏。这次地震,我听说有一个叫香巴的德格生意人,在玉树安家落户。不知为什么,地震那天凌晨三点,他突然跑出家门到外面的旅馆去住。地震中,他家的房子完好无损,家里人都没事,他住的旅馆却塌了,他被压死在里面。香巴的妹妹怕后面的余震伤到孩子,决定带孩子回德格老家,谁知就在临行前与亲友告别时,她一不留神,孩子被车轧死了。另一个我认识的人地震时却是因为外出住旅馆而逃过劫难。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业是动态的,在梵文中,业的原意是“行为”,行为产生后果,后果引发新的行为,如此因因果果前后相续,构成一股势能,不断有新的因缘加入其中,虽然其整体趋势很难改变,但新的因缘(即新的行为)却能增强或削弱它的力量。比如有一些人今生修持善法、修习空性,本来后世将转生恶趣的业便在今生成熟,在投生为人尚有取舍善恶的自由时感受恶报的痛苦,了结一段恶性因果,以后便不会再受此一报。同时,因为此生受恶报时,内心怀着善意的发心,也就开启了新的良性的因果。
如果新的因缘本身力量足够大,完全改变业的趋势也不是不可能的。就像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业,本来一定会堕入地狱,但他后来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和坚定决心,精进修持正法,不但没有堕地狱,反而即身成就了佛果。
当我们看见别人在灾难中死亡、受苦,不要认为这一切都是无缘无故、偶然发生的,也不要想那是他们咎由自取。有些人可能是佛菩萨,以死亡和苦难这种特殊的方式向我们示现无常、无我和慈悲。有些人通过积植德行、修持正法而改变了往昔的因果,重罪轻罚。有些人了结了某些因缘,将要去往别的刹土……
世间万象如此复杂深奥。我们须保持谦卑,以及探究真理的热情。
[ 叁•共存 ]
为什么会有灾难?
希望我们问这个问题,是出于对众生共同命运的忧虑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反省,而不是想找一个责备的对象。
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好像从来就不缺少问题,天灾人祸从未曾间断过。翻开报纸,每一天都有灾难、冲突、抢劫、淫乱、诈骗的消息,每一天都有人因此在死去、在受苦,而我们总要等到灾难近在咫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这正是症结所在:我们只关心自己,以及周围极其有限的空间里的几个人、几件事。在这个小圈子以外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又一条新闻而已。有人遭受灾难,经历痛苦和死亡,又不是我们造成的,再说,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相信自己与万物是分离的,这样一个错觉强化了人心的冷漠,让人不觉得自己应该对他人、对社会和整个世界承担什么责任。
的确,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机械和只要花钱就能买到的服务。很多事情,以前可能需要一家老小齐上阵,甚至呼朋唤友一起来做,才能做好,现在只需打个电话给专业公司就行。这当然有其积极的一面,我们的生活更方便、独立了,但同时,我们也越来越难得有机会在商业关系之外,与他人交往、交流。现在的人不善于建立、发展友谊,交往的圈子很小,除了同事、家人外,没有多少朋友,而实际上,友情,朋友之间相契相投、可以分担忧愁、分享快乐的这种关系,对我们的人生来说非常重要,也是其它很多关系的基础。人们把拥有尽可能大的独立性看成是人生成功的标志,有自己的车、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办公室等等,尽可能地不需要别人。有人因此认为能否过得幸福快乐完全是自己的事,与其他人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自己有能力得到想要的东西就行了;至于其他人是否过得幸福,也与自己无关。
另一方面,与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相比,现代社会里人类的相互依存度实际上是更高了。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衣食住行,每一样都依赖他人的劳动。城市化意味着人口不断密集。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越来越多地与其他人共享同一个狭小的空间。每个人的言行影响到自己,也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合作共存,不仅是出于良善的愿望,更是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客观上,大家比以前更加相互依赖、互为影响,在地球的这一边,一小群人的活动所产生的后果,会比以前更快、更明显地影响到地球另一边的人;而主观上,大家以为自己很独立,可以不需要别人,也不必替别人着想。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给其他人,不仅是现在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还包括以后要生活在这里的人,以及与我们共享这个世界的动物,留出足够的空间和可能性,去实现他们的幸福生活。
尤其是处于强势地位的人,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一旦出现问题,也有更强的能力自保。他们更应该顾及其他人的利益。虽然情况变糟,所有人最终都会受到损害,但最先受到损害的是那些最无助的、处于弱势的群体,而且这些人需要比别人更长的时间才能摆脱困境,从损害中恢复过来。
环境问题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由于人们急功近利,无序、过度地开发、消耗资源,导致全球环境恶化。洪灾、旱灾、火山、地震、海啸、冰层融化、气候异常。这些代表灾难的名词轮流做着每日新闻的标题。全世界的人都受到影响,而边远、贫困的国家和地区往往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一旦出现灾害、灾难,那里的人们没有多少资源和手段可以保护自己,只能听天由命。
我们曾经认为天灾和人祸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但现在我们逐渐意识到两者之间的界线其实并不是那么明确。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众多因果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需要懂得深奥的佛理或成为所谓唯心主义者,也能知道人的心理活动会影响外在的物质世界,因为正常状态下人的思想会指导人的行为,而人行为的结果是改变其生存的外部环境。灾难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单纯地由某一个原因造成的。自然因素当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灾难爆发的一刹那,自然因素往往是主要的触发因素,但压倒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不是骆驼背负的所有重量。探究深层的原因,灾难背后总能看到人的身心活动所产生的关键性影响。
当然,社会学家们对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与人、经济和环境的关系,有专业深入的研究,他们绝对能比我这个外行更全面、准确地分析把握这些问题。我在这里只是从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的角度,谈一谈我的观察和体会。
我发现,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身心的痛苦却并没有越来越少。由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的疾病的确比以前少了,但取而代之的是层出不穷的“现代病”、“富贵病”,像高血脂、痛风、肥胖症。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人们的精神压力也普遍较大,失眠症、抑郁症的发病率非常高。我们知道,巨大的精神压力不仅带来心理上的痛苦,也是众多生理疾病如心血管类疾病、肿瘤等的重要诱发因素。
我并不是说物质进步本身增加了人类的痛苦。如果大家都回到原始社会去钻木取火,未见得就会更快乐。认为弃绝物质进步就能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是短视的,也是舍本逐末,根本就没抓住问题的根源。但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却是陷入了另一个极端:认为只要物质丰富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再不会有痛苦。所以人们贪婪攫取、恶性竞争,尽可能多地占有物质资源,以为这样就能获得幸福。物质的确能给人们带来满足感,但仅限于感官上的满足,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而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却在于他需要的不仅是感官的满足,他还需要精神上的满足。
在这个时代里,除了物质资源,人们还试图通过拥有更多的智力资源来获得幸福感。高学历、高智商被视为人生成功的一项标志。虽然无知不一定就会过得幸福,知道得多也不能保证过得幸福。事实上,很多人每天浏览海量信息,收发无数邮件、短信,不停地接打电话,心里还是焦躁不安,害怕错过了什么而被社会边缘化。
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消除贫穷和无知,就可以解决;但很多情况下我们陷入苦难,更深刻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精神世界的忽略。真正持久宁静的快乐不是向外驰求得到的。
如果继续忽略精神修持,我们的问题,无论是外在的战争、暴力、灾难,还是内在的情感和心理危机,都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