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导航,你还认路吗? | 睡前聊一会儿

没有了导航,你还认路吗? | 睡前聊一会儿

00:00
05:33
相信你也有这样的经历:走在街上,每到一个路口都要掏出手机,紧盯导航界面,确认自己应该直行还是转弯;找不到目的地,拿着手机原地转圈,希望借此校准导航软件的坐标……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中的导航软件。我们用导航软件估算通勤时间,选择交通方式,寻找哪怕是住所方圆两公里之内的餐厅。有人觉得,导航的普及,拯救了全天下所有的“路痴”。但也有人认为,正是因为导航的存在,才让更多人变成了“路痴”。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在手机导航普及之前的漫长时间里,找路都是人们面临的一大问题。古人要想不迷路,或是依靠做好的标记,或是展开简单的地图,或是要向陌生人问路。正所谓“十里一置,五里一堠”,早在东汉,中国人就开始用土堆标记道路里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也是一幅问路场景的简笔画。无论是标记还是问路,在准确性、便捷性和体验感上都与手机导航难以企及。《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虽然处处标记,仍然在第二次探访桃花源时“不复得路”。而孔子这样的大家,在向长沮、桀溺两个隐士问路之时,不仅没问明白渡口怎么走,还遭到了奚落,亦可见古人问路之难。即便进入现代社会,但在信息技术普及之前,路标、地图,以及询问,仍是找路“三大件”。 时至今日,曾经认路的诸多困难早已不复存在。2020年,我国就已经建成了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太空中,52颗北斗导航卫星日夜不停地运转,向无数终端发送位置信息。地面上,无论是开车、骑行还是走路,人们只需要打开手机导航软件,便可以按照语音提示到达目的地;目前的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也都离不开导航技术的应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导航技术的普及,进一步解除了空间对人的限制,帮助人们探索更多的未知地点,也让流动的中国更加生机勃勃。 然而,也有科学研究显示,当人过度依赖导航软件,可能导致大脑减少与周围环境的互动。长此以往,大脑中负责处理位置信息的器官就会逐步萎缩,使人们的空间能力出现下降。从这个角度讲,导航软件确实可能使人变成“路痴”。实际上,导航在为我们提供位置信息的同时,也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路线决策,塑造着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思维观念。比如,目的地搜索功能,让我们不用在电子地图上寻找特定位置,目的地就能自动弹出;路线推荐功能,我们不再需要依据经验选择路线。导航软件,让我们以最少的时间,跨越特定的空间,达成了时空转换的效率最大化。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移动的效率对每个个体都十分重要。但是,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我们如何丰富地感知到周围,理解我们自身与广大世界之间的关系?曾经,谢亮老人为他人义务指路16年,让很多初到北京的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暖意;现如今,一部手机在手,我们再也不想问路。曾经,在认路时,城市的建筑物、街道以及花草树木都悄然进入到我们的记忆中;现如今,不少人记得最清楚的步行路线,就是居所到地铁站或公交车站的那一小段路。只关注导航软件中点对点的连线和精确计算的距离数字,我们很容易脱离具体环境的历史、文化和人情味,淡化了与大地的联系,弱化了对世界的感知,也可能在急匆匆的赶路中,丢失了“在路上”的乐趣。 无论如何,导航软件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必备。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让技术更好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导航让我们能快起来,我们也不要放弃慢下来的能力;导航让我们去往远方,我们也不要放弃对附近的感受力;导航给我们带来确定性,我们也要随时准备拥抱偶然与巧遇。也许我们可以走出屋门,在自己的社区里漫步一个下午。在菜市场逛逛瓜果蔬菜,在书店翻翻上架的新书,在小饭馆尝尝特色的小吃。你会发现,“路痴”也能认点路,导航的便利与城市的烟火气并不矛盾。 这正是:导航添帮助,周遭却不熟。漫步街巷间,路痴也认路。 (文 | 孟繁哲 主播|殷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