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九四二》以1942年发生在河南的一场大饥荒为故事背景,有许多读者应该都看过这部电影。但电影并未讲述这场饥荒因何产生,也没有讲述为何这场饥荒能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大部分人可能认为是由于战争带来的破坏导致,这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若要追根溯源,还要从发生于1938年的黄河决堤事件说起。
一、花园口决堤事件
1938年6月,日军在先后攻下平津、济南、徐州、开封等北方各大城市之后,开始沿河南继续南下,逼近当时中国的战时中心武汉。为阻挡日军的南下步伐,为政府西迁争取更多的时间,国府决定在河南炸开境内的黄河堤坝,以水代兵,将机械化的日军阻挡在黄河以北。6月7日,国军在郑州花园口一带通过炮火炸开黄河堤坝,几天后,黄河水从花园口倾盆而出,在河南“四面出击”,整个河南陷入一片汪洋之中。
黄河的决堤对阻碍日军南下的确起到一定作用,但依旧没有改变武汉被日军攻陷的结局。花园口决堤在战略上并未取得明显效果,但却对整个河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黄河泛滥后,受灾各地为阻挡“来势汹汹”的黄河水,纷纷修建新的防泛堤坝,而两侧堤坝的修建,使河南两侧地势被人为抬升,泛滥的黄河被“围困”在中部,形成一片巨大的黄泛区。况且,黄河本身携有大量泥沙,泥沙的淤积使黄河河道地势不断提高,本就处于泛滥状态的黄河由此更加不稳定,时常冲破各地修建的堤坝,使黄泛区面积不断扩大。
黄河的泛滥使生活在河南的百姓遭遇灭顶之灾,他们的家园与土地被无情的黄河水淹没,大量民众死于汹涌的洪水。据统计,自1938年黄河决堤至1947年左右黄河泛滥结束,河南各地被冲毁的房屋达87万多间,淹没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亩,占全部耕地的35%。河南境内原有的防洪、灌溉与水域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大量中小河道或被黄河吞并,或受黄河冲击后改道、断流,丧失了原有的生态与灌溉功能。
二、生态环境的破坏
饥荒的出现除人为的战争、瘟疫等因素外,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区域内整体生态环境是否保持良好。正如上文所说,黄河泛滥使河南境内原有的水域系统遭严重破坏,每逢雨季,本来起到涵养水源,促进水资源循环的生态系统无法起到任何效用,奔涌的河流在地面上“横冲直撞”,既无法对降落的水资源起到保存作用,还使大量水资源浪费在“汹涌奔腾”的过程中,最终蒸发在空气当中。
黄泛区内的河流无法宣泄,只得与其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同淤积在低洼之处,形成一片又一片沼泽地带。这使本可以用作耕种的大片耕地再也无法使用,农民只得放弃原有的耕作方式,选择以渔业或种植沼泽芦苇作为新的谋生方式。有学者曾做过研究,黄河在九年泛滥时期,一共带来了百亿吨的泥沙沉积,堆积深度甚至达8米。正如今天的考古发掘时常可以在地下发现古代的宫殿或城池,大量黄河泥沙的淤积,使原有的乡村城镇被掩埋下泥沙之下。而且由于泥沙的堆积,加之黄河始终无法正常排泄,导致土地质量严重下降,沙化和盐碱化愈发严重。
三、生态破坏与灾难的到来
自花园口决堤事件发生之后,黄泛区内开始接连不断的出现各种自然灾害。1938年黄河刚刚决堤之初,黄泛区内即出现了蝗灾和风灾,且这些灾害并不是先后到来,而是一同发作。水灾很容易理解,蝗灾的出现则是由于黄泛区泥沙淤积,沼泽与芦苇大量出现,为蝗虫生存提供了绝佳条件。黄泛区内的耕地本就大量被淹没在泥沙之下,蝗灾的出现更加剧了农民的苦楚,使他们仅有的农作物也被蝗虫破坏。风灾就更不用说了,植被的缺失导致裹挟着泥沙的大风失去了屏障,如同“世界末日”一般,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内,河南省政府与地方县政府仍要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整治自然环境。
上文提及的水旱灾害、风灾、蝗灾等种种自然灾害叠加起来,引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饥荒事件,即发生于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早在花园口决堤之时,河南即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移民潮,河南、江苏与安徽三省共近400万民众背井离乡,逃亡率达20%,有些县城的逃亡率甚至达到68%。还有许多百姓没能逃过各种灾害的侵袭,大量村庄几乎全部死绝,无人村随处可见。全河南省共计死亡32.5万人,占到人口总数的4.8%。
1942年大饥荒发生之后,河南的受灾人数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数量。自1942年春,河南出现滴雨不下的境况,加之黄泛区内大量水资源无法得到保存,大多经奔涌后白白浪费,一场大饥荒由此而生。除自然原因外,河南一直是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来回拉扯的主战场之一,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又加剧了饥荒的程度。据统计,在1942-1943年的这场大饥荒中,有近300万河南百姓饿死在逃亡路上,要知道在八年全面抗战中,中国军队的伤亡人数也是300万左右。由此可见,这场饥荒对中国带来的破坏与影响究竟有多严重。1941年,河南民众在向国民政府申请减免赋税的呈文中直言,亲受其患者,苦矣!一个“苦”字可谓道尽了人民的辛酸苦楚。
文史君说
花园口决堤并没有改变战争的走向,反而造成数百万人民群众的流离失所和死亡,无数财产与土地遭到破坏,河南生态环境更是在数十年后才得以改善。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历史上十分惨痛的教训了。
- - - - - - - -
本文发表于微信公众号「浩然文史」,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欢迎关注我们,专业学者团队,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