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
现在很多投资控股型企业通过整合越做越大,很多时候仅仅是通过一些股权结构的设置将合并报表的资产规模越撑越大,实质上很多合并报表里的资产“中看不中用”,对于这类企业,肖老师是否认为母公司报表比合并报表更有价值?谢谢。
大家好,这是我们的第一个题目。这个题目是说现在很多投资控股的企业通过整合越做越大。很多企业其实就是通过股权关系合并报表,然后把这个资产规模做大;那这个同学提到到底是母公司的报表更有价值,还是合并报表更有价值。
从理论上说合并报表应该是更有价值的,原因就是合并报表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而母公司的报表只是把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成果反映在报表的投资收益当中。
但是合并报表确实也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那么问题主要是体现在什么方面呢?首先,合并报表的基本原理是无论我对被投资企业持股的百分比是多少,我都是先把被投资企业所有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合并进我的报表当中,那么如果我的持股比例是60%,那我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都加了100%进来,就相当于多合并了40%的利润和40%的股东权益。那该怎么办呢?那我就在利润和股东权益的部分再把这40%分离出去;分离出去的这个部分就是少数股东的损益和少数股东的权益。
用这样的方法来实现合并,我们就可以发现实际上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当中就有了一些其实不归我所有的项目,也被合并进了我的报表。
当然,也有同学可能会说这其实是正确的。为什么?因为我确实掌握了对那个公司的控制权。虽然我只有拥有60%的股份,但是我确实可以控制它100%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这其实也是合并报表之所以这样做的一个原因,也就是说,这么做确实有它的道理。但是如果在一些相对集中、极端的情况,比如说有的时候一个公司,可能因为章程的设置,它可能只拥有30%的股份,但是它却拥有控制权,那么这时候它可能也会合并报表。而这个时候少数股东的权益或损益实际上是远远的高于这个控股股东的,少数股东的份额就达到了70%,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会引入非常多的噪音。
合并报表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当这个公司收购很多企业,它就很有可能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虽然把收入成本费用和资产负债都合并进来了,但是它们其实归属于不同类型的业务,而每个业务未来的发展前景也都不一样。所以,它们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相加的关系,但是合并报表是没有办法考虑到这个因素的,它只能把各个不同类型的业务简单地相加。这样一来,可能就使得合并报表还不如原来的报表更能够体现一个行业的情况。当然,其实不做合并报表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来说,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特别好的办法。
因此,一般来说,大家希望多元化的企业能够披露分部报告。所谓的分部报告是对每一项业务单独披露它报告的情况,这很显然是一个更优的做法。所以从机制的设计上来说,合并报表应该是一个比母公司报表更好的报表;但在现实当中,它确实也会引发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低比例股权获取控制权的情况和多元化经营的公司来说,合并报表提供的信息是有局限性的。
第二题:
今天的新课解读了资产负债表的资产如何分析,很有收获,但更多集中在流动资产,下次课预告讲资产负债表的右边。请问对长期资产有何解读?从资产项目,能判断哪些公司有资产升值潜力吗?譬如从土地、开发支出、投资性房地产,能有助于分析公司的资产质量吗?
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资产负债表当中资产的解读,我们这周的课程就是讨论了关于资产的解读。这个同学说到,我们在解读资产的时候,更多的是在流动资产上,但是长期资产并没有讨论太多。
其实我们关于资产的结构是讨论到了长期资产的,只不过这个结构更多的是让我们理解行业的特性。而我们之所以把周转率的方面更多地聚焦在流动资产上,是因为流动资产的各个项目的周转率,反映了企业日常运营的各个环节的营运效率,跟我们的业务的结合是更紧密的。
那么长期资产是不是也可以计算周转率呢?长期资产当然是可以计算周转率的,但是它的含义就没有我们前面说的那些含义那么明确。它的基本含义,比如说固定资产的周转率,假设我们平均算下来固定资产一年周转0.5次,实际上这个意思就是,平均来说固定资产这个投资在两年之内,可以通过企业的销售把它收回来。当然这个收回来不是真正的收回,它只是销售收入的角度收回了,还没有考虑到成本费用的角度。但这个含义其实并不能够很清楚地跟公司的业务挂钩,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在周转率的方面过多讨论长期资产的原因。
那么这个同学又问到,能不能通过报表的项目来判断公司有没有资产升值的潜力。一般来讲,像固定资产这样的资产、无形资产,在一般情况下,报表内的都不会有太多的升值潜力;升值空间比较大的可能是像土地,房产、投资性房地产。
开发支出通常也没有太多的升值潜力,但是比如说金融资产,这些资产可能会有升值的问题,从这一点上来说,确实它也可以帮我们去判断资产的质量,但是判断资产质量也不局限于这个方面。资产质量的判断,除了我们说的这种可能会升值的资产,还应该包括一些表外资产,包括自创的这些无形资产,它们都不在报表上列示。此外,还应该关注资产的减值的可能。这才是一个比较全面地关注资产质量的一个视角。
第三题:
肖老师的《一本书读懂财报》第192页,有句话“只有其收益水平高于行业平均盈利水平才算得上是赚钱的企业”。我想问1、收益水平是用哪个指标最好,是总资产报酬率吗?2、行业平均盈利水平是把行业所有公司的利润平均吗?
这个同学的问题,是关于我们说到“行业平均盈利水平就是股权投资的成本”,它可以用行业平均的盈利水平来表示。这个同学问,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用的是哪个指标。应该说,如果它是股东投资所期望的收益,它理论上说应该是股东的获得的平均收益水平;至于说它是怎么得到的,理论上它就是这个行业中所有公司的平均水平,只是在现实中,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找到所有公司的平均水平,所以可以取一个我们可以得到数据的样本来推断。
当然,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了解股权投资成本的方法。比如说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就是一种通过资本市场上的数据来寻找股权投资成本的方法。我们书上所说的这个东西,它更多地是从一个经济概念的角度,帮助大家去理解这个概念;至于它的实际操作,可能我们未必能在某些行业找到所有公司的平均水平,只能是一个参考性的数据。
第四题:
请问肖老师,看到有案例,企业纵向并购时会并购亏损企业,其中一个考虑是节税安排,我认为节税只是此项并购带来的短期效果,不应该作为并购目的,我认为会吃掉企业利润的并购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站在并购企业角度,如果要并购亏损企业,应该考虑哪些方面呢?
这个同学的问题是说,在并购的时候如果并购了亏损企业,它可能是为了节税的安排。但是这个同学认为如果只是为了节税,这可能不是一个长远的目标;这一点我是同意的。
但是对于并购亏损企业的问题,我想并不是这么简单,为什么呢?实际上在并购的那一章当中我们曾经提到过,并购的决策,实际上我们是要去买一个公司,买的这个公司是由“资产”和“人”两个部分组成的。如果这些人是创造价值的人,这个企业就会比这些资产更值钱;相反,如果这些这些人是损害价值的人,这个企业可能就不如这些资产更值钱。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这个企业有一些损坏价值的人,那这个企业可能就是我们说的不如资产值钱的企业,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并不是说这个公司就不能并购。其实,恰恰是那些管理混乱的公司更容易成为被并购的目标。原因就是,收购方如果能够在收购之后改变这种管理混乱的局面,比如把这些损害价值的人赶走或者能够改变这些人,让他们成为创造价值的人;那么并购实际上就会让收购方赚钱。
所以,不是说亏损企业就不能被收购,关键在于你收购企业,一方面它跟你原有企业的业务之间有没有一些协同效应;另外一方面就是收购方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去改变这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第五题:
请问肖老师,合并商誉减值是因为被合并企业合并日后亏损造成的吗?被投资企业亏损在合并报表中是先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还是先调整商誉科目?
这是一个关于商誉减值的问题,这个同学问到,商誉减值是不是因为合并后企业亏损造成的,继续他又问到说被投资企业亏损,在合并报表当中是先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还是先调整商誉的科目。
首先,商誉的减值并不是因为被投资企业亏损造成的。我们应该记得,商誉产生的原因是我收购这个企业的时候,我支付了除可以辨认出来的资产价值、公允价值之外的其他的一些价格;这部分我们就统一被确认为商誉。商誉在现实当中,有可能是产生于被投资企业有一些无法在资产当中表明的、有价值的东西。
具体来说,比如公司可能有非常好的客户关系、非常好的销售网络,但这些东西都无法在报表当中被列示为资产,而它们确实是有价值的。所以,收购方可能会因为这样的一些东西而去支付额外的收购价款,而支付的额外的这部分收购价款就被叫做商誉。日后,如果这样的这些东西受到了破坏,比如说客户关系因为一些异常的原因,这个客户以后没有用了;或者销售网络出现了其他替代的方式,比如说原来线下的网络做得很好,但现在可能线上的销售变成主导了,那我原来线下网络可能就变得意义不大了。
在企业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比如说我们在反向收购的时候,被收购的是一家上市公司,收购方是一个非上市公司——它是借上市公司的“壳”去上市。所以,实际上它支付的收购价款很大一部分是那个“壳”资源的价格,而这个部分在上市之后就没有价值了。这些东西可能都会造成日后的商誉减值,所以商誉减值从理论上说和被投资企业是不是亏损没有必然的联系。
接下来我们再说被投资企业亏损的话,到底应该调什么?很显然,它不应该调商誉,但它是不是就一定会调长期股权投资,也不一定。我们在前面说过,长期股权投资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记在权益法,权益法应该是按照被投资企业的盈亏状况来直接确认投资的收益,同时还应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确实是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但如果是成本法,那我们就知道,其实被投资企业是不是亏损,也并不会反映在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当中。所以,还需要看你的投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投资。
第六题:
请问肖老师,企业集团内部子分公司之间若属于同一个供应链中上下游的关系,通常都会采取内部转移价格进行商品或服务的流转吗?采用内部转移价格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这位同学问到了一个关于集团内部、上下游子公司之间内部转移定价的问题。确实是这样的,当子公司之间有上下游的关系,这个时候它很可能会采用一个内部的市场状况,这个内部市场就需要去确定一个内部的转移定价。
采用内部转移定价的原因,也就是说为什么交易要在内部来进行、而不到外部去采购;比如说,我是一个下游的子公司,为什么我非要从上游子公司那去采购,而不是到外部市场去采购?理论上说,一个合理的原因是我们的内部市场可能比外部市场更有效。
换句话说,外部市场的摩擦太大,所以我去外部市场的采购成本太高;相反,通过内部市场可能降低了这样的成本。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很多的,比如说这个行业非常的特殊,所以外部市场非常有限;或者外部市场对我们的了解非常不清楚,所以它就会要一个不合理的价格。而如果我们在内部市场,大家沟通可能比较顺畅,它也可能正好生产我所需要的这种特殊的产品。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可能在企业内部采购,而不是到外部市场去采购;而只要存在这样的方式,就一定需要确定一个内部转移的定价。因为定价不同,就立刻会影响到上下游子公司之间利润的分配。大家完全可以想象,如果把优惠的价格给了下游,下游就赚钱多,上游就亏损了。所以到底是采用内部市场还是外部市场,要看交易成本是怎么样的——实际上,这个思想就是科斯获得诺贝尔奖的那篇文章,《The nature of the firm》(《企业的性质》)里面提到的。他提到,企业的边界到底有多大,实际上是取决于这个企业内部进行交易更合适,还是到外部进行交易更合适。如果内部交易的成本低于外部交易,这时候内部交易就会是更有效的方式,企业就会把这些交易放到企业内部来做,而不是放到外面去;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规模就会变得更大。
第七题:
请问肖老师,我认为财务可以专研的方向有财务分析,审计,税收及税收筹划。在财务核算逐渐被机器替代的大背景下,我该如何挑选自己擅长的方向并提高技能呢?
这个同学问了一个关于财务领域的人员未来将如何发展的问题,这也是大家现在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随着AI的发展,大家发现,很多会计的专业好像要被计算机所取代。确实如此,应该说未来的基础会计工作完全可以被计算机所取代;甚至于现在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大家已经看到,像普华、德勤都推出了财务机器人。包括一些基础的审计工作,也都可以完全被计算机所取代,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会计领域所吸纳的基础人才会越来越少。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所有的财务职能都会被计算机取代?我想不是这样的。什么样的东西不容易被计算机取代?越是不容易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或方法来计算的,越是不容易被计算机取代。具体来说,比如说我们要去设计一个投资的方案、设计一个融资的方案、根据这个公司的财务数据最后去确定公司的战略方向……这些工作都有着很大的主观的成分,不是一个完全通过数字就可以推理出来的结果。当然,AI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系统,它们是可以学习的。但是由于这些工作,更像是一个艺术活动,不太容易被模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样的工作是不太容易被计算机取代的。
换句话说,这些工作其实也是相对比较高等级的,是职位比较高的财务人员才会接触到的项目。那么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个课里,我不愿意过多地告诉大家这个账会怎么记、具体发票在什么时间开,这样的一些很细节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因素其实都不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这些所谓“完全的知识类”的内容,以后其实都会被计算机取代。
所以,我也不建议大家在这个领域花太多的精力去钻研,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高端的角度,从更高的角度去看会计、去用会计,去用这些财务信息、做你的日常业务,去管理这个企业,去做出经营的决策,这才是一个未来的方向。
第八题:
关于递延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我好奇,难道税务局也有一个账本吗?他管理的那么多公司,难道他要做这么多帐?
其实有两个同学都问到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很显然,税务局不会对每个企业都有个账本。实际上,这个东西是企业记账记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会计报表计算出来的所得税,它和我们按照税法计算出来的肯定有差异。这也就是我们在课堂上说的,因为税法跟会计准则是不完全一样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产生我计算出来的所得税费用和我真正要付给税务局的税,两个数字会有差异。
这个差异我们很难保证是某一个方向,既需要有资产这个方向的,也需要有负债这个方向的;就产生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资产,你拿它去变现是不可能的;它也不是一个真正的负债,你也不需要用钱去偿。所以这个项目我们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去解释。我觉得大家如果不是专业做会计的,也没必要把太多精力放在这个项目上。
第九题:
请教肖老师一个坏账率估算问题。请问如何根据过去几年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估算坏账率?
如何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来估算坏账率,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说过,公司的年报当中都会披露它的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具体来讲,它会告诉你比如说一年以内的应收款的数额是多少,1~2年的是多少,2~3年的是多少,三年以上是多少……
我们很容易想到,其实应收账款的账龄在相邻的年度之间是迁移的,也就是说今年是1年以内的应收款,到了明年如果没有收回的话,它就变成了1到2年的,到了后年它就变成了2到3年的,那么再往后它就变成了三年以上的。
同样的道理,每一组的账龄的应收款,在下一个年度都会延长一年账龄。这样一来,就给了我们一个机会看到应收账款回收的历史数据。比如我现在看到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是1000万,那么到了第二年,我们知道这1000万当中已经收回来的部分就不再是应收款了,而没有收回来的部分就变成了1~2年区间的应收账款。按照现在1~2年的应收账款的数额,去除以原来1年以内的应收款数额,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在这一年当中有多大百分比的应收账款是没有收回来的。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就可以计算每一组应收账款,它们在一年之内没有收回来的比例是多少。计算出这个比例之后,我们相当于具有了一个历史的经验数据,就可以根据这个比例来大致地估算,比如说0~1年的应收账款,一年之内收不回来的比例大概是多少;1到2年的应收账款一年之内收回来的比例又是多少。有了这个历史数据的比例,我们就可以去估算现在这个比例大概多少是比较合理的;估计出这个比例之后,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每一个应收账款的类别当中会有多大比例最终是收不回来的,它应该被计提为坏账。其实这就是怎么去通过应收账款的现实的状况,最后来判断坏账比例的一个基本方法。
第十题:
请问肖老师,利润表里的收入和成本是不包含增值税的,那资产负债表里的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科目是否含有增值税?
这个同学其实如果你仔细想一想,这个问题应该是有答案的。我们的收入是不包含增值税的,但是我们收到的钱是包含增值税的。所以,如果我们收到的钱当中是没有收回来那部分,是应收账款;那么这应收账款也可能是包含增值税的,只不过它要在收到钱的时候被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收入的部分,另一个部分是我们应交税金的部分。
存货,凡是那些进项税可以抵扣的税款是不应该包含在存货的采购成本当中的,因为这不是企业为存货支付的成本;只有那些不能抵扣的税收增值税,才会记录在存货的成本当中。
应付账款的科目也是类似的情况,账款是去买存货的,应付账款跟存货的记录就应该是相匹配的。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可以抵扣的增值税,我们是不应该记录在存货当中的,但是这笔钱我们还是要付的。所以应付账款还是应该记录,只是在这个钱付出去之后,它所产生的这个东西它要进不同的会计科目。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我们想一想它的概念,应该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第十一题:
请问计提坏账准备和确认坏账损失是一个概念吗?通过坏账调整的手段来调整利润,是不是意味着会计政策要变来变去?
坏账准备是我们对于坏账的一个估计,这个估计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不对。如果它不对,也可能日后这个钱又收回来了,我们就要转回。但是确认坏账损失需要比较严格的条件,比如说这个债务人已经死亡或者超过多少年没有支付;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已经确认了损失,通常是不能够再转回了。
也就是说,我们计提的准备当中,有一些已经符合了确认损失的那些条件的,可以进一步确认为损失;但是把已经聚集了的准备再确认为损失,本质上并不会影响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只是它们在概念上是不一样的。
这个同学又问了一个问题,通过坏账来调整利润的手段是不是意味着会计政策要变来变去,其实不是的。我们说会计政策包括什么?就是我如何计提坏账的方法,但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是会计估计,就是我到底计提多少。比如说我现在要确定一个比例,我在一年之内的应收款计提5%,1到2年的应收账款我计提10%,再往上我计提15%……这叫会计估计。
会计估计已经确认之后,轻易不调整,如果调整就需要作出说明。通过坏账来调整利润,其实大家可以想到,一种方法当然就是去调会计估计;其实还有另外一种企业的做法是去调整应收账款的账龄组成。因为应收账款的账龄组成,其实外部的投资人是很难知道的,它完全需要靠企业自身去披露信息。所以,有的企业是通过改变它的账龄组成的信息,来实现应收账款计提比例的改变:它不改变比例本身,而是改变分组的信息。因为分组变了,实际上最后计提出来的坏账可能也就不一样了。
第八题:递延税是公司和税务局的债权债务。资产就是公司早交了,税务局欠公司,未来可以少交;负债就是政府允许公司晚交,公司未来是要交税的。所以不能说递延税不以现金结算。也不能说他不是真正的资产和负债。虽然非专业的同学不必知道递延税的计算,但是也不能被误导。
肖老师,您好!我想请教个问题,在专票的认证抵扣期限取消后,如何去查证滞留票?
谢谢老师!
谢
第五题:问题和回答的前半段一直还谈子公司和商誉。最后一段没有讲子公司(谈了合营企业,谈了少数股权投资)。买子公司形成商誉的,每年要做减值测试呀!一直亏肯定要减值呀。
喜欢老师的讲解
听了好多遍,肖老师的声音好有魅力。
老师好,我已买过您的课程,去年底还是今年初买的记不清了,为什么现在听不了了
为什么市盈率2突然变成市盈率37怎么回事啊
沙发